如果说勃朗宁M1911是美国手枪里的信仰,那作为苏联手枪中的情怀就是纳甘M1895转轮枪,从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到苏维埃共和国联盟建立,这样一把传奇手枪今天就来讲一讲它。
纳甘M1895转轮手枪和M1911手枪
说起纳甘很多人会想起莫辛·纳甘步枪,事实上莫辛·纳甘步枪中的纳甘就是比利时设计师莱昂.纳甘和埃米尔.纳甘兄弟俩,而M1895转轮枪也是出自这两位之手,该枪是为了俄罗斯帝国军警使用设计,;1895年定型后一开始该枪在比利时生产后来俄罗斯帝国买断了生产权将生产线转回到俄罗斯量产,主要装备俄罗斯军队和警察。
莫辛·纳甘步枪
莱昂.纳甘(左)和埃米尔.纳甘(右)
纳甘M1895转轮枪,口径7.62毫米,空重0.76公斤,全长230毫米,弹容量7发,射速14-21发每分钟,有效射程22米。
纳甘M1895转轮手枪
纳甘M1895转轮枪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发射结构,一般转轮手枪是不具备气密性的,原因就在于在弹巢与枪管之间得有一条小空隙让弹巢能够顺利转动,由于不具备气密性会导致烧手的问题,烧手顾名思义就是子弹被击发后高温高压气体会从弹巢和枪管之间的缝隙中喷射出来,有时这些气体会灼烧到使用者的手;另外子弹从弹巢内被推出去,通过这个缝隙时等于是在做类似于“跳跃”的动作,这个动作会导致子弹不稳影响射击精度。
转轮手枪射击时火药燃气从缝隙喷射而出的样子
纳甘M1895转轮手枪的缝隙会在击锤抬起时向前紧紧贴住枪管
纳甘M1895转轮手枪则另辟蹊径,射击前当击锤被拉低后会带动弹巢转动并令它向前移动,这个动作等于封闭了弹巢与枪管之间的空隙。
纳甘M1895转轮手枪的子弹也很有特点,这种子弹的锥形弹头是装进弹壳里面而不是和其他手枪弹一样装在前部,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利用火药瞬爆产生的压力。
纳甘M1895转轮手枪子弹
纳甘M1895转轮枪虽然解决了密闭性的问题却并非十全十美,因为该枪没有采用折中设计或者外摆式弹巢,还记得之前我们介绍过的意大利博代奥M1889转轮手枪吗?纳甘M1895转轮枪的装弹和退壳和它一模一样,所以个人觉得一开始纳甘设计装7发子弹估计是为了比6发的多1发(多1发子弹就是胜利);在打光7发子弹后该枪退壳和装弹相当繁琐。
弹巢后部的活门,装弹和退壳时需要打开
纳甘M1895转轮手枪用退壳杆退壳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联盟建立,纳甘M1895转轮枪并没有因此停产相反依然在生产,该枪主要装备苏联红军、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契卡(全俄肃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员会,1922年改名为国家政治保卫局,别称格别乌,苏联克格勃的前身)、布尔什维克秘密警察(组织并杀死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属),M1895转轮枪由于其枪身不大而且可以加装消声器,可以藏在衣服里面不容易引起怀疑,成为苏联建立之初秘密部门的标配武器。
纳甘M1895转轮手枪,消声器是不是二战不太清楚,但是该枪设计的时候是考虑到加装消声器
苏联大名鼎鼎的克格勃情报机构
纳甘M1895转轮手枪在苏联成立初立下过汗马功劳,这使得该枪在20世纪30年代一度被认定是苏联最坚固的武器,同时也成为当时苏联最被崇拜武器;如果有一名苏联共产党员在当时被赠予一枝刻有红星的纳甘M1895转轮手枪将被视为最高荣誉。
纳甘M1895转轮手枪刻有红星,下面是年份—1936
1933年,苏联打算让托卡列夫TT30/33手枪取代纳甘M1895转轮手枪,这个计划随着二战爆发被搁浅,而纳甘M1895转轮手枪在二战中依然在生产,由于其坚固耐用被军官称如果想修理一支纳甘M1895转轮手枪,你可以用锤子去砸(认为有些过了,其实就是想说这枪皮实)。
托卡列夫TT-33手枪,中国54式手枪的前身
纳甘M1895转轮手枪一直服役到1952年随着苏联马卡洛夫手枪的出现才被逐步淘汰退居二线,从1895年到1952年的57年中该枪的生涯堪称精彩,见证了罗曼诺夫王朝的覆灭到苏维埃联盟的建立,经历两次世界大战洗礼,虽然以今日的眼光来看该枪或许有些落后,但是依然不能掩盖其光辉。
二战苏联宣传海报,图中苏联红军军官手里的武器就是纳甘M1895转轮手枪
纳甘M1895转轮手枪在中国有个很好听也很贴切的名字“七音子”,早年间军阀混战有小批量进入,到了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随苏联援助来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