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很多的影视剧里中国抗日军队的明星武器里总有它的身影,作为抗战神剧中轻机枪的主角,它的名字叫捷克·无限弹药·振金枪管·无后坐力·子弹绕道走·主角专属式轻机枪;以上为戏言请不要当真。在现实中有人喜欢叫它捷克造或者捷克式,其在抗战剧中的出场率之高说明该枪在中国深受军民喜爱令人印象深刻,今天就来讲讲这位从捷克斯洛伐克出生的中国抗战利器,捷克ZB-26轻机枪。



抗日神剧《亮剑3》中的捷克式轻机枪,弹匣是56式冲锋枪的,而且该枪的用法也变成了冲锋枪

一战结束后奥匈帝国瓦解,捷克和斯洛伐克联合起来在1918年10月28日成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作为一战的参与者,战争中更加轻便同时能提供一定火力的轻机枪表现出色给捷克斯洛伐克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一战时期轻机枪的重量都比较高,所以更加轻便也更容易被士兵携带的轻机枪需求就此诞生。



奥匈帝国分裂后分裂出不少国家

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兵工厂的设计师瓦克拉夫-哈里克与同事鲁道夫·杰兰合作开始设计一种新式轻机枪,这也是该厂设计的第一种军用自动武器,设计出来的首支样枪称为布拉格I式,由于设计时没有太多经验所以外形上还带有明显的重机枪遗痕。



布拉格I式轻机枪

1923年,捷克国防部正式宣布为陆军挑选一款轻机枪作为武器,此次竞选测试中布拉格I式的改进型布拉格II式A型参加了这一竞选,同场竞技的还有布拉格Ⅱ式A型再次改进试制而成的布拉格1式-23型,后者已经具备现代轻机枪的要素,包括采用伸缩枪托、两脚架、可以快速更换枪管,在当年4月份的测试中,布拉格1式-23型在两天时间内,轮流使用2根枪管发射了7500发枪弹证明了自己的可靠性;虽然该枪总成绩未超过麦德森轻机枪,但由于它是本国设计制造的而且成本低于麦德森轻机枪最终被确定为陆军制式轻机枪。然而这个时候布拉格兵工厂已濒临破无力组织生产;生产计划被拖到1925年,布拉格兵工厂在斯柯达钢铁厂的牵线搭桥下与布尔诺的捷克国营兵工厂签订生产合约,授权后者生产和销售暂定名为M24的布拉格I式-23型轻机枪。

布拉格II型A型(左)和布拉格I式-23型(右)

捷克国营兵工厂在获得了M24轻机枪授权生产后对其进行了改造,保留了1式23型轻机枪原有的优点,外形上最大改变就是弹匣安装改为了置顶,这样做的好处有三个,第一、置顶方式的枪械结构比较简单,发生故障时战场修理能力好。第二、置顶方式也便于经常以卧姿射击的轻机枪更换弹匣;第三,弹匣置顶机匣下方没有阻挡就可以降低火线高度,机枪手在俯角和水平射击时不需要暴露太多身体。



旧日本九六式轻机枪虽然也采用弹匣置顶,但是两脚架依然很高导致该枪火线很高,容易暴露机枪手多半身体

1926年,M24轻机枪获得捷克斯洛伐4000挺订单,就此该枪批量生产开始,这一年正式定型为ZB-26轻机枪(Zbrojovka Brno vzor 26)。



捷克ZB-26轻机枪

捷克ZB-26轻机枪,口径7.92毫米,全长1150毫米,全重10.5公斤,理论射速500发每分钟,采用20发弹匣供单;标尺距离1500米用旋钮调节;有效距离900-1000米;准星和照门因为弹匣占据中轴线所以被挪到了偏左侧;弹匣井上有滑动式防尘盖;枪口喇叭口消焰器;枪管上有散热片;采用两脚架或三脚架(三脚架只有在欧洲战场使用),两脚架安装在活塞筒上不妨碍更换枪管;两脚架收起时需要先并拢然后向后才能完成收拢;快慢机指针在扳机上方,为2-0-1,往前2是全自动射击,中间0是保险,后面1是半自动射击。



捷克ZB-26轻机枪枪口消焰器、枪管螺纹散热片、导气管和准星



捷克ZB-26轻机枪弹匣和弹药箱



捷克ZB26轻机枪标尺用旋钮调节,弹匣后面的小圆片是弹匣卡榫



捷克ZB-26轻机枪使用三脚架射击增加稳定性



捷克ZB-26轻机枪的防尘盖是滑动的,很讲究



捷克ZB-26轻机枪的快慢机指针

捷克ZB-26轻机枪采用长行程活塞导气式原理、枪机偏移闭锁;另外该枪采用开膛待击方式,这样有利于弹膛的冷却。

工作步骤是:上膛时枪机经过弹匣口时推弹突笋推动一发枪弹进膛,枪机复进到位后,枪机框继续复进,其后部左右闭锁斜面推动枪机后部向上进入机匣上壁的闭锁槽,形成闭锁状态,此时枪机框后端的击铁打击击针尾部,击针前冲击发枪弹底火;子弹被击发后火药燃气经过导气孔时,部分火药燃气进入导气箍推动活塞使枪机框后坐。枪机框先走完一个短的自由行程后,枪机框上的开锁斜面与枪机上的开锁斜面接触,将枪机后部向下压实现开锁的同时随枪机框后坐;抽壳钩从膛内抽出弹壳由机匣内部上方的抛壳挺将弹壳从机匣下方抛出;枪机框后端面撞击到缓冲圈和发射机座后停止运动,随后在复进簧的作用下向前运动,将子弹推入枪膛重复下一个动作;若中途松开扳机,扳机连杆和阻铁则会回到原来位置,当枪机框后退到位后就会被阻铁阻在后方位置上。



长行程活塞导气原理,优点是零件少故障率少,缺点就是后坐力大,这是一把AK47,只是把上面的护木给拆了

捷克ZB-26轻机枪的优点是战场维护方便、更换枪管容易,不需要很好的保养、坚固耐用、故障率低;缺点也有,比如采用切削工艺浪费材料,枪管散热螺纹制作复杂,最明显的就是弹匣容量有点低,需要士兵频繁更换,一般老练的机枪手会采用哒哒、哒哒哒这种2发和3发的短点射,要是扣住扳机泼水似20发弹匣支撑不了几秒钟。



ZB26轻机枪打开机匣非常方便



ZB26轻机枪更换枪管十分方便

捷克ZB-26轻机枪如今在很多影视剧宣传的使用方法基本都是错误的,那个看似是用来提着射击的把守实际上只能用来提枪用,如果要行进间射击需要将握把90度水平卡死,不过也可以收起两脚架端着打,但是要注意手指别碰到滚烫的枪管。



ZB26轻机枪保准行进间射击握把使用



ZB26轻机枪的把手是这么用的,有点类似于司登冲锋枪那样的横握式射击



《亮剑》魏和尚使用的方法以捷克式轻机枪的真正后坐力这样射击根本控制不住,虽然很帅。



《亮剑》张大彪这种腰部位置射击时最合理,不过这么端着得小心手指头触碰到滚烫的枪管,还有狙击手。

捷克ZB-26轻机枪其衍生型号有ZB-27(更改了开锁机构)、ZB-33(采用30发弧形弹匣的.30口径机枪)、ZB-39(保加利亚型号,口径8毫米,弹容量25发);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国占领后,捷克自用的的捷克式轻机枪已经是ZB-30/33了(ZB-26已经被淘汰多数卖给了中国),德军将其缴获了交给二线部队使用;其中还有一个ZB-30轻机枪,不过该枪只是外形和ZB-26很像,内部机构已经是另外一支机枪,两者零件也不同意。



捷克ZB-30轻机枪

捷克ZB-26轻机枪的海外仿制主要是英国布伦轻机枪,该枪的加拿大生产了7.9毫米的布伦轻机枪在国内被称呼为七九勃然,和布伦轻机枪外形最大区别就是弹匣,在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里》机枪手迷龙用的就是七九勃然,该枪也是中国战争影视剧第一个换枪管的武器;在电视剧台词里迷龙对龙文章说没用过加拿大的,按照电视剧的背景年代已经到1944年,个人推断是加拿大生产的七九勃然。



英国布伦轻机枪使用30发弧形弹匣



对空射击的七九勃然,注意七九勃然依然使用20发直形弹匣



《我的团长我的团》中迷龙更换七九勃然的枪管

捷克ZB-26轻机枪的另一个仿制大国就是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国,在抗战爆发前的12年内从捷克进口了3万挺左右,这些是有记录的,还有国大大小小的军阀与地主武装进口零件组装的还没有计算在内;从1927年国内仿造ZB26开始一共生产出了4万挺上下,其中以重庆41厂的质量最好,还改进了技术节省三分之一的材料;估计ZB26原厂和国产仿制的总数有可能在8-13万左右,名副其实的抗战时期中国轻机枪中坚。



这张图里是八路军拥有的机枪,其中最多的还是捷克式,另外还看到苏联DP-27/28轻机枪和比利时的FN1930轻机枪

最后说一下,战场上不管是轻机枪还是重机枪都是被敌人火力重点“关爱”的对象,轻机枪的定义就是中等距离压制敌人为自己的部队士兵提供一定掩护,一般两人一组(主射手和副射手,副射手兼任弹药手和观察手);现在电视剧误导观众认为轻机枪跟冲锋枪一样端着一边冲一边射击,影视剧里是为了表现战士的勇敢和不怕死的精神,现实中十几公斤的机枪外加弹药和全威力弹开枪时产生的后坐力,更何况轻机枪那20-30发的弹匣容量扣几次扳机就得换弹(轻机枪换弹通常需要放在地上,冲锋枪因为轻巧就不需要),要是跟神剧里跟走秀似的站得笔直往前冲,还没到敌军面前自己不是成为敌军狙击手目标要嘛就是自己先累趴下;轻机枪跟随步兵冲锋是到了一个位置卧倒或者半蹲姿势(减少被发现和击中的概率)、射击(一般是短点射),换弹后在没有被对方发现前移动位置以免自己成为对面狙击手的目标。



通常轻机枪是卧姿射击和半蹲姿势,减少被发现以及被击中的概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