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书法与日常的课程学习一样,需要有条理,系统性的掌握,不能“东一巴掌,西一榔头”,就拿王羲之的作品举例,他冠有“书圣”一称,作品传承千年不衰,乃是中华书法艺术的根基。


因而很多学者,只要看到他的字帖,就开始临摹,毫无头绪和规律可言,学习书法,采用这种方式,那可是大错特错,王羲之创作书法,大多情绪激昂,或者灵感迸发之际,内容十分简短。


而且不同心境,不同时期,所采用的技法也存有差异,如此不加思索,随意乱写,只会让自身的水平更加降低,若想真正的学好“王字”技法,我们可以临摹《圣教序》这类的作品。


当然也有学者反映,《圣教序》没有精善的拓本传世,字迹漫漶,无法精准分析,幸好王羲之的“集字”作品,并非这一件,众所周知,王羲之痴迷道家思想,时常临《道德经》,可惜少有法帖传世。


古人为了弥补这个遗憾,根据《道德经》集成一卷王羲之行书,主要选自《圣教序》、《兴福寺半截碑》、《十七帖》等,从中找到笔法、气韵相似,最能展现王羲之风格的字体。


章法排布时,书家也是费尽心思,同一个字体,找出10几个,或者几十个不断对比,选出笔锋、姿态和体势,与上下2字,完美契合的字体,放于此时。

因而全卷的气脉畅达,彼此之间呼应有序,毫无凝滞、奇怪之类的问题,起笔有时顺锋,有时侧锋,接触纸面时,快速调为中锋,保证线条的筋骨扎实。


运笔过程也是不甘平凡,随着字势不断换锋,比如“有”字的横画,统共变幻了3次,收笔顿折重点,起笔锐利灵巧,2种风格展现一个笔画上面,充分展现王羲之行书的妙趣和精湛所在,令后世钦佩不已。


而且《行书道德经》的墨稿,完好保存至今,全卷5000多字一字未损,点画清晰如新,此帖无论是价值,还是可学性,全都胜过兰亭序10倍,乃是书法界的“无价之宝”。


时常临摹此作,可以通过4000多个“异形字”,掌握大部分“二王”行书的写法,剩下1000多个相同字,也能教会大家,面对同一字体,不同的处理方式,激活创作思维,提高自身技艺,用笔更加灵活、自然。


经多方努力,而今我们对王羲之《行书道德经》,进行1:1超高清复刻,全卷加入现代字注释,辅助初学者识读,非常适合临摹与欣赏,与原作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原作,市面独此一家,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