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民生幸福的底色,更是社会文明的尺度。
加快筹建市脑科医院,加速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打造1个省级、3个市级区域医疗中心……今年,在卫生健康方面,宿迁将投入13.3亿元实施11个“卫生健康补缺提档”项目,进一步提升全市医疗机构医技水平,全力推进“民生之变、民生之便、民生质变”,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护士疾走的脚步声、急救床滚轮的转动声、心电监护仪的嘀嘀声……正月初五即2月2日清晨,江苏省人民医院宿迁医院急诊区的走廊里灯火通明,人声嘈杂,医生、护士正全身心为群众服务。这场新春的坚守折射出的是一座城市对“生命至上”的诠释。
江苏省人民医院宿迁医院是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其中北院区于2020年创成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南院区目前正在建设。项目建成后,将促进宿迁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发展,减少患者跨区域就医,更好满足宿迁及周边群众对高水平医疗服务的需求。
“北院区每年门急诊总量超100万人次,昨天北院区门急诊总量超过了3000人次。春节期间工作的繁忙程度和往年差不多,我们也习惯了。”江苏省人民医院宿迁医院运营管理处处长金鑫说。
“昨天夜里孩子有些哭闹,今天一早我就和妻子带着孩子来医院瞧瞧,看病过程很快,医生也十分仔细。”带着孩子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宿迁医院就医的市民蔡先生告诉笔者。
“围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目标,我们研究制定了肿瘤中心、血液病中心、胸心疾病诊疗中心、消化系统疾病诊疗中心组织架构和发展规划,持续增强医疗服务能力,加大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治力度,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安全水平。”江苏省人民医院宿迁医院党委书记陈涛说。
去年以来,江苏省人民医院宿迁医院共成立22个专家团队工作室,引进腹腔热灌注治疗、5G远程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碎石取石术等新技术38项,组织开展省级专家远程会诊38次,举办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相关义诊活动9次(累计服务群众超7000人次)。
卫生室作为基层医疗机构,是为群众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前沿阵地,更是老百姓最直接、最方便、最及时、最经济的看病就医途径。
“小病不出村、问病不出门、首诊在基层”,今年宿迁将深入开展基层医疗强基赋能行动,预计新增省定基本标准村卫生室100个以上、甲级村卫生室15个以上。
2月2日中午,笔者来到宿城区双庄街道盐路社区卫生室,一名护士正在给市民提供用药咨询服务。往里走是输液室,一群患者正一边输液一边看电视。
双庄街道盐路社区卫生室面积约280平方米,2021年投入近30万元对治疗室、中医康复室等区域进行升级改造,周边群众的就医环境也因此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目前,该卫生室主要提供基本诊疗、健康教育、中医理疗、康复保健等服务,服务对象为树人花园小区、通和桂园小区等8个小区的居民,服务人口约1.2万人。
“我们这里共有医务人员6名,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名,护理人员4名,日均诊疗量80人次。”双庄街道盐路社区卫生室室长刘飞说,春节期间,他和同事轮流值班,保障附近居民看病需求。
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到卫生室改造升级,让每一个生命都拥有抵御疾病风浪的锚点,宿迁正努力把“健康中国”建设的宏大叙事具象为诸多微小却炽热的场景。(吴柏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