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白新鑫 通讯员 厉聪聪 宋雨燕 苏飞

12月23日上午,上海一沃尔玛超市刚一开门,已等候多时的李阿姨就冲了进来,直奔果蔬专区,“阿姨,又来买西红柿啦,这是昨天刚采摘运来的,可新鲜呐”,导购员热情地招呼李阿姨,更多顾客也围了过来。“酸酸甜甜的,是咱小时候的味道”,李阿姨一边将一个个红彤彤的有机番茄装进购物袋,一边笑道。

长三角地区这些有“小时候味道”的番茄,大多产自600多公里外的山东兰陵。有着“中国蔬菜之乡”称号的兰陵,蔬菜年产量达500万吨以上,足够4500万人吃一年。上海超六成的蔬菜产自这里,“一天不见鲁Q,吃菜就犯愁”,是上海市民对兰陵蔬菜最深的感触。每天,有2600多辆满载兰陵蔬菜的货车在兰陵和长三角等地区往返,第二天凌晨,这些蔬菜就会摆上大润发、沃尔玛等各大商超及农贸市场,再装进百姓的“菜篮子”。

垦源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兰陵向上海供应番茄的最大种植基地。走进园区玻璃温室大棚,一股暖意袭来,郁郁葱葱一眼望不到边的藤蔓上,挂满了红彤彤、沉甸甸的番茄。园区总经理吴广峰自豪地说道:“这个温室大棚占地面积14.2万平方米,相当于325个篮球场的大小,这里的每颗番茄都是纯天然,严选严发,目前日出货量在20吨左右。”据吴总介绍,保持番茄最佳口感的诀窍就在于精准的生长环境管控,采用水培和无土栽培的种植方式,引入天然气24小时供暖,并通过智能化控温技术,将白天温度精准控制在25-28℃,夜间温度保持在15℃以上。温度低了有供暖,湿度低了有喷雾,饿了水肥直达根部,这样精心培育出来的番茄自然是鲜嫩可口。

从看天吃饭到看屏种地,从春种秋收到四季可种、日日可收,在兰陵,种地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力活,工业流水线、物联网、机器人,智慧农业不仅提升了蔬菜的品质,也解放了新农人的双手,鼓了大家的腰包。在园区经理王晓琪脑子里,有一笔清晰的经济账:“以前,农业大棚只能通过日晒或覆盖保温被来保温,效果不好投资还大,现在一个人就可以操控一个105亩的大棚。在智能栽培模式下,番茄产量每平方能达到40公斤,是传统大棚产量的3-5倍,效益就更不用说了。”

有了天然气的助攻,兰陵新农人延展产业链,也算起了做菜的经济账。兰陵特产苍山大蒜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大蒜预制菜产业也是兰陵的一个特色产业。大蒜脱水加工厂从蒜农手里收购大蒜,利用天然气燃烧产生的高温,对脱皮大蒜烘干脱水,再加工包装后卖出。据大蒜脱水企业管理人员介绍,天然气加热快速均匀,温度控制精确,耗能低无污染,产出的产品品质高,深受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追捧。在天然气高温烘干技术的加持下,兰陵的柠檬干、草莓干、脱水香葱、脱水玉米粒等果蔬产品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各地。“现在,我们公司每天消耗水果、蔬菜大约30吨,控温烘干后,能产出6吨左右的成品”,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国内外大量的订单翩然而至,以脱水蔬果等为经营范围的文茂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磊正在考虑进一步提高产能。

从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再到第三产业,清洁的天然气还帮助兰陵人把种菜发展成了观赏游玩项目。“萝卜长出白菜头,南瓜一天能长3-5公斤”,2012年,全国第一个“国家农业公园”试点落户兰陵代村,在引入天然气供暖的大棚里培育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支柱产业,“天方夜谭”式的农业种植神话,每年吸引游客约130万人次。

进入深冬,包括产业园、公园在内的大棚蔬菜天然气保供也进入了关键时期,尤其是在夜间,农业项目用气量不断增加。作为兰陵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商,天然气销售山东公司兰陵公司靠前服务,积极对接用气需求,对农业用户燃气设备设施全面体检,加强巡检巡线,24小时值班值守,强化应急响应能力。公司总经理李勇说道:“‘菜篮子’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我们必须扛起能源保供‘顶梁柱’的责任担当,兜牢兜实民生底线,全力保障现代农业种植、农产品深加工等项目,以气路畅通保障乡村振兴‘兰陵路径’畅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