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烟台黄渤海新区的草莓大棚内春潮涌动、一派繁忙。大棚草莓陆续成熟,“抢鲜”上市,果农们有条不紊地采摘草莓,期盼着“钱袋子”鼓起来,幸福年更红火。


走进古现街道棘子夼村草莓大棚,一股清甜的莓果香扑鼻而来,棚内一颗颗鲜红饱满的草莓探出头来,一垄垄翠绿的植株间,宛如红宝石般诱人,令人垂涎欲滴。“冬季种植草莓,温度和湿度是关键。有了温室大棚,无论天气如何变化,都不会影响草莓的生长。”古现街道棘子夼村草莓大棚负责人说。据了解,烟台市棘旺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过4年的运营,现有10个大棚共23亩地,冬季产量也很可观,一个棚的产量可达5000斤左右。


大棚经济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增收,也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这些温室大棚采用“一棚多季、一年多收”的“轮作”模式,夏天种植火龙果、黄瓜等果蔬品种,冬天种植草莓、西红柿各类瓜果,一年四季循环种植,实现增收致富。

潮水镇刘家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大棚采摘园内,更是一番热闹景象。市民纷纷前来采摘草莓,亲近自然,体验采摘的乐趣,享受冬日里难得的轻松与惬意。“我们这里有温室大棚6个,占地10余亩,主要种植草莓、小西红柿、蔬菜、花卉等农产品去年一年我们的果蔬销量1万多斤。”潮水镇刘家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果蔬大棚负责人高兴地说。



小小“菜篮子”,事关“大民生”。大棚的种植也为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进一步拓宽了村民增收致富的渠道。古现街道棘子夼村村民张大爷说:“自从这里建了大棚后,我就来这干活了,不耽误照顾家里,非常满足。”

“大棚经济”书写乡村振兴“致富文章”。近年来,黄渤海新区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路径,引进先进种植技术和优良品种,拓展销售渠道,带动经济持续发展。下步,黄渤海新区将持续拓宽村民增收致富的渠道,让乡村振兴的步伐在这一片片冬日绿意中更加坚实有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