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在1969年3月的珍宝岛冲突中吃了亏后,可谓是恼羞成怒,迅速在边境线上集结了上百万的军队,准备对我国进行报复。但是,苏联人知道,我国在东北、华北边境地区构筑了非常坚固的纵深防御体系,从这两个方向入侵的话,很难占到什么便宜。于是,他们便把目光投向了中苏边境西线。这里是茫茫戈壁,地广人稀,利于苏军机械化部队的行动。

1969年8月13日,经过周密布置,苏军出动相当于一个加强营的军力,在武装直升机的掩护下,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裕民县城以南约60公里的巴尔鲁克山西部边境的铁列克提地区对我边防巡逻队进行了伏击。我边防战士不畏强敌,奋勇还击,终因寡不敌众,除一人幸存外,全部壮烈牺牲。这就是前苏联当局一手制造的“813铁列克提事件”

这段国境线苏联一侧原本是沙俄政府通过《中俄塔尔巴哈台西南界约》(1883年10月3日)从我满清政府手中抢过去的。出于各方面的考虑,我国接受了这片土地被苏联实际控制的现实。但勃列日涅夫当政后,苏联继承了沙皇的衣钵,继续奉行扩张主义,要求将国境线进一步向我方一侧移至巴尔鲁克山脊。对此,我国当然予以了严正拒绝。于是,国境线我方一侧的几千米范围就成为了前苏联人口中所谓的“争议领土”。

苏军利用其交通发达,机械化程度高,部队部署快的优势,趁我不备,在“争议领土”内大肆修建公路,构筑工事,并垒了很多石头堆,将其粉刷成白色,企图充作非法界标,造成既成事实。如果听之任之,后果非常严重。于是,我国于1962年8月在铁列克提设立了边防站进行边境管控,并组织部队进行边界巡逻。从此,双方在这一带发生冲突的频次急剧增加。在我方巡逻时,苏军每次都派出人数、力量均明显优于我方的部队进行干扰破坏和阻扰,从肢体冲撞、车辆堵路到动用车辆冲击,乃至于用挖掘机在我巡逻路线上挖出一个一个的大深槽……除了没有开枪外,苏军可谓是机关算尽。

 珍宝岛事件后,1969年4月,中央军委就给新疆军区发来电报,传达了毛泽东“西北可能要出问题”,要求早做部署的指示。事实上,苏军这一时期的挑衅活动已经明显增多,步兵、坦克和装甲车,甚至直升机常常入侵我国领土、领空。苏军“挑事”的心态已经非常明显,但新疆军区主要负责人却认为,苏军只是在虚张声势,边境局势完全可控,就没有把中央军委的电报当回事,既没有贯彻落实,也没有进行传达。



5月20日,苏联边防军出动装甲车3辆,武装军人30余人将按照边境协议正在作业的新疆建设兵团163团一名战士和3名农工一阵毒打后抓走,经我方9次抗议,才于24天后予以释放;6月10日傍晚,苏联骑兵闯入我农9师161团牧1队放牧点,绑架了正在放牧的牧工张成山,并枪杀了闻讯赶来的张成山已怀有六个月身孕的妻子孙龙珍。骑兵独立营排长李永强在来不及请示上级的情况下,当机立断,迅速率领全排占领了身后有利地形,对苏军进行了反击,才救回了张成山,抢回了孙龙珍的遗体;7月31日,近百名苏军乘坐军用车辆,在直升飞机掩护下,侵入新疆托里禾角克地区……仅仅在6、7月间,苏联就在边界地区制造了400多起挑衅事件。中苏边境上可谓是剑拔弩张。为了不激化矛盾,我军暂停了边境巡逻。

8月初,为了配合外交斗争,解放军总参谋部和新疆军区决定逐渐恢复在争议地区的巡逻。据此,塔城军分区制定了从1969年8月13日开始在铁列克提恢复巡逻的方案,此方案得到了北疆军区,新疆军区、总参、外交部的批准。

为了“首巡成功”,塔城军分区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一是调整了防卫体制,将原来由军分区直管的营、连级边防站,缩编为连、排级站,将骑兵营和原来的边防团,以及缩编后的所富余出来的人员,整合组建为三个军区直管的边防独立营。将整个防区分成3段,三个独立营各负责一段的防务,并领导该段内的边防站。铁列克提地区所在的裕民县各边防站就由独立四营(代号304部队)负责。二是在所属部队中广泛开展了形势和政策教育,每天通过不同的会议,从小组会、班排会、到讨论座谈会、动员大会,让指战员们对中苏边境现状的前世今生和我对苏策略都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激发了战士们的爱国热情,对“现代修正主义”充满了“刻骨仇恨”;对冲突时所遵循的准则,战士们更是朗朗上口:“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针锋相对,寸土必争”、“宁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

于此同时,为了宣传和配合外交斗争的需要,新华社、新闻电影制片厂、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北京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国内各大媒体也派来了10多位记者陆续抵达铁列克提边防站,准备见证、报道我军恢复对边境的巡逻。



或许是受珍宝岛胜利的鼓舞,我军一部分指战员和一部分记者,都产生了一定的轻敌情绪,以为苏军不堪一击,我军恢复巡逻将会是一帆风顺,所以就没有对一些准备工作进行掩饰,更别说采取保密措施。这样,中方的一举一动都被苏军纳入了眼底。面对着突然冒出来的这么多的举着摄影器材的“眼镜”,苏联方面很快就把中国方面的意图猜了个八九不离十。他们也正憋着一股劲,想要报复呢!见状便不动声色地赶紧调兵遣将,不仅命令扎拉那什科尔边防站和相邻的罗德尼科瓦亚边防站立即进入了警戒状态,还连夜施工,紧急挖工事,修掩体,还调来了十余辆坦克、装甲车悄悄集结在这里。

受技术手段的限制,中方一线人员虽然没有直接观测到苏联所采取的这些行动,但却从深夜里隆隆的马达声和耀眼的灯光中感到了异常,更何况,苏军无故爽约了我军提出的边境会晤的建议,这是前所未有的……8月10日、12日,边防站通过塔城军分区连续三次以不同方式向新疆军区司令部报告了苏联方面的反常情况,认为苏联方面可能已经掌握了我军的意图,建议取消或推迟预定于13日要重新恢复的例行巡逻。但新疆军区没有答复。

8月13日凌晨,例行巡逻按计划开始了。

我军95名参战人员分为巡逻分队和掩护分队两个部分,都是从304边防营抽来的军政素质比较过硬的干部战士。这次任务的一线总指挥是营长康友福和政委浦其武。

为了为巡逻提供掩护,我军沿着巡逻路线,从北到南依次预设了右、中、左 3个掩护阵地,在中路掩护阵地无名高地的侧后还有预备队集结地和指挥所。8月13日凌晨2点,掩护队悄悄从边防站出发,按计划分别提前进入3个预设掩护阵地以及另外一个预备队集结阵地进行潜伏。

因为时差的原因,将近8点钟的时候,天终于亮了。我军潜伏阵地的上方先后飞来两架苏联米-4武装直升机,做了好几次低空盘旋。由于戈壁滩上灰黄的底色,我军指战员的草绿色军服特别耀眼,又没有一丝的遮挡,敌机早就把我军阵地情况看得一清二楚。“兵者,诡道也”,什么都被别人看见了,这仗还怎么打?康友福营长立即向上级请示,建议取消这次行动。但新疆军区否定了这个建议。于是,我各掩护组指战员只能严守潜伏纪律,继续纹丝不动地趴在那里。

中国恢复巡逻的目的是为了以行动抗议苏联方面占领我国领土。所以,巡逻当然得等到天亮了才进行。9时许,铁列克堤边防站副站长裴映章带领由11人组成的巡逻队离开边防站出发了。裴映章是一位营级军官,几个月前就已递交转业报告,本来可以不来,但他以熟悉地形为由主动请战,终于成为这次行动的巡逻队长。



当巡逻队按照预定路线,走到潜伏着中路掩护组的无名高地西侧的一片开阔地时,苏方扎拉那什科尔边防站里突然冲出多辆军车,有指挥车、装甲车、卡车,越界向我方驶来,一直开到距离无名高地不过二三百米的地方才停了下来,约120多名苏军士兵跳下军车就进入了苏联军队前一天在这里突击构筑的阵地里,向我军开起火来,当场就打伤我两名战士。见状,我巡逻队立即向上撤退进入无名高地,与潜伏在这里的中路掩护组会合,进入战斗状态。

苏军显然是有备而来。他们在四辆装甲车的带领和掩护下,紧随着我巡逻队呈散兵线向无名高地扑了上来。我军连续击退了苏军两次进攻后,苏军又调来十多辆装甲车,6辆坦克,并大量增兵,使战场兵力达到300人,从南北两个方向迂回到我无名高地后侧,阻断我军增援通道,以猛烈炮火一方面掩护步兵发动第三次进攻,一方面阻断我各个预设阵地之间的联系。

苏军在战场上占据了巨大优势。不仅抢占了有利地形,有人数上的绝对优势,而且还有十分强大的火力:远程重炮、10多辆装甲车、6辆T-62坦克、多挺重机枪、两架直升机……简直就是一个加强了坦克连的步兵营!

而我军呢?整个战场上,除去3名新闻工作者,战斗人员只有92人,不足敌人的三分之一,且分散在四个阵地!无名高地上则只有中路掩护组的13人和撤退上来的巡逻组11人,共24人,除去 4名伤员、1名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影师和1名翻译,完全的战斗人员不过18人!火力上,只配备有半自动步枪和班用机枪、40火箭筒和刚刚装备部队的枪榴弹,没有一件重武器!再加上这里地形开阔,既没有工事掩体,也没有任何遮挡,所以,从战斗一开始,我军就处于敌众我寡、完全暴露在苏军火力控制之下的态势中。

更要命的是,无名高地上的我军不仅四面受敌,而且与外界断绝了联系。我军没有给各个预设阵地配备通信设备,只给巡逻队配了一部报话机,这是战场上我军与指挥所和后方联系的唯一渠道,而这部报话机也在战斗打响不久就被击毁了。按原计划,我指挥所以信号弹向各预设阵地发布指令,约定用一、二、三发信号弹分别发布不同命令。可战斗中,好心的指挥员发射了两发信号弹后,怕遭受着狂轰乱炸的前方阵地没有看见,又匆忙发射了两发!于是,事先不曾约定的四发信号弹让各战斗组彻底凌乱。各阵地只好各自为战,再加上苏军的炮火阻断,左、右两路掩护组做了好几次努力,都无法向无名高地的中路掩护阵地进行有效增援。



无名高地上的我军战士,没有被强大的苏军火力所吓倒,他们怀着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英勇地进行着顽强抵抗,就连随军的摄影记者最后也拉开胶卷,砸毁相机,拿着枪向敌人射击……尽管击退了敌人的多次冲锋,但毕竟实力悬殊,寡不敌众,我军除一名战士受伤被俘外,无名高地上我军23名指战员和随军记者全部英勇牺牲。这场战斗中,我军总共有28名指战员牺牲,12人负伤。13时30分,苏方在付出2人阵亡,10人受伤的代价后,终于占领了无名高地……战斗到此结束。

胜败乃兵家常事,这场战斗虽然看起来是我军失利了,但虽败犹荣。对比一下双方力量,我20多名手持轻武器的指战员,面对着上有武装直升机,下有坦克、装甲车、大炮的相当于一个加强营的苏军,在没有任何掩护的情况下,居然能坚持如此之久,其战斗精神和战斗力,就是苏军也为之感叹。

战斗结束后,中央军委派出工作组进行了仔细的调查分析,认为我军指战员英勇顽强,值得表彰。战斗失利主要是由于新疆军区个别领导人轻敌,以致准备不充分所致。

苏联解体后,1999年11月下旬,铁列克提地区所在的哈萨克斯坦和中国签署了《中哈关于两国边界问题获得全面解决的联合公报》,当年冲突地带被明确划归中国。

为了纪念为保卫祖国而流血牺牲的指战员,2008年5月,新疆军区决定将洒满了烈士鲜血的无名高地命名为"忠勇山"。现在,这里成为了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天都有很多人到这里来凭吊烈士,缅怀先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