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乌克兰武装部队意图通过突击战术打开库尔斯克方向的战局僵局,乌军此次军事行动动用包括机械化部队、特种部队在内的多支精锐力量,投入战力规模超出俄方预期。

乌军选择在苏扎斯基区域为突破口,该区域地形相对开阔,有利于装甲部队展开。乌军投入新型全地形战术车辆,并配备先进的电子对抗系统,然而,在向别尔丁-大索尔达茨科耶方向推进过程中,乌军遭遇俄军强力阻击。

乌军采取波次进攻战术,第一波突击部队投入机械化装甲编队,试图突破俄军防线。随后的第二波、第三波攻势中,乌军加大装甲力量投入,试图通过优势兵力形成突破。然而,俄军防线火力配置严密,乌军突击部队在推进过程中遭受重创,战场态势急转直下。

乌军尽管投入大量先进装备,但未能有效协调空中支援与地面部队行动,导致装甲部队在推进过程中陷入被动。

参与此次军事行动的乌克兰第36独立海军陆战旅、第82独立突击旅等多个精锐部队遭受重创,这些部队中有相当数量是经过北约标准训练的精锐力量,其战斗力损失将对乌军未来作战能力产生深远影响。

仅在2025年第一周,乌军在整个作战区域的人员损失就接近1.3万名。其中,库尔斯克州军事行动造成约2975名军人伤亡,装甲损失尤为惨重。

如此规模的损失对于当前乌克兰的军事实力而言,将造成难以弥补的战力缺口。特别是在装甲部队方面,面对46辆主战坦克的损失,即便有西方国家的持续军援支持,短期内也难以完全补充。

此次战事中俄军的反击作战取得显著效果,仅1月6日一天,俄军就成功击退乌军两次进攻企图,并造成乌军超过340名人员伤亡。

面对乌军投入的电子干扰系统,俄军及时调整战术思路,大规模部署光纤制导无人机系统进行精确打击,这种新型无人机系统具有显著的抗干扰能力,能够有效突破电子对抗环境的限制,为精确打击提供可靠保障。

俄军在库尔斯克方向部署的光纤制导无人机采用最新的复合制导技术,通过光纤数据链实现实时控制和打击,完全不受传统无线电干扰的影响。这种技术优势在实战中得到充分验证,特别是在对付装甲目标时显示出极高的命中精度。

俄军还在战场上首次展示新型联合作战模式。地面部队与无人机系统密切配合,实现信息共享和火力协同,俄军成功构建一个高效的"侦察-打击"链条,能够在发现目标后的极短时间内实施精确打击,这种能力在对付机动目标时尤为关键。

乌军当前面临的不仅是装备损失的问题,更严重的是整体战斗力的持续下降。第155机械化旅的情况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该部队在未进入实际战斗前就出现大规模逃兵现象。

在库拉霍沃-谢利多夫战线,外籍雇佣军数量已经超过常规乌军部队,这种状况反映出乌克兰本土兵源补充能力的严重不足。一个标准的乌军旅编制约为4000-6000人,而目前多个主力旅的实际战斗人员已不足编制的60%。

西方援助虽然在数量上仍在持续,但设备维护、零部件供应等方面开始出现明显短板。特别是在复杂天气条件下,装备维护难度加大,直接影响到部队的实际作战能力,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改善,乌军的整体作战能力将进一步下降。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