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新中国的第一任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将军是个“旱鸭子”,他有晕船的毛病,每次只要一坐船就会干呕不止、头昏眼花,也正因为如此,萧劲光很少乘坐军舰,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岸上办公。但这并不意味着萧劲光做不好海军的工作,他利用自己出色的战略视野,为中国海军规划了一条宏伟的发展蓝图,推动海军一步步走出国门,迈向广阔的星辰大海!
萧劲光原名萧玉成,1903年出生于湖南长沙,曾在苏联留过学,个人能力十分出众。1922年,他参加共产党,1925年,他奉命前往广州协助国民党创办黄埔军校,同年下旬,他进入刚刚组建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六师担任党代表,军衔为少将,可谓是年少有为。
土地革命爆发后,萧劲光长期中央苏区工作,历任红十一军军长、红七军团政治委员,参加过多次反“围剿”斗争,立下了赫赫战功。1934年,萧劲光又率部参加了艰苦的长征,一路历经艰难险阻、突破敌人的重重围追堵截,最终顺利抵达延安,与陕北红军会师。
抗战时期,萧劲光出任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员,他严格遵照党中央的命令,将部队分散在黄河西岸,依托地形构筑层层防御攻势,以抵御日军的跨河进攻,保护延安的安全。除此之外,萧劲光还在秋季、冬季战备比较清闲的时节,指挥官兵们围剿盘踞在延安、榆林以及铜川的土匪、流寇,稳定当地的社会秩序,给老百姓们创造了一个安宁、和谐的生活、生产环境。
1940年,阎锡山在蒋介石的授意下,数次纵容部下侵犯八路军的根据地,给我方造成了不小的损失。萧劲光为此很是生气,他随即亲自致电阎锡山,勒令他尊重统一战线,维护国共合作,一味的“窝里斗”只会便宜日本人!1941年,萧劲光率部来到南泥湾参加生产建设,广泛开拓田地种植小麦和水稻,以解决日益严重的“粮荒”问题。1945年,他作为陕甘宁根据地的代表,参加了著名的中共“七大”,领会了党组织的最新革命精神,他的个人思想境界也由此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解放战争时期,萧劲光被委派到东北军区担任指战员,他先后参加了四平、临江等战役,与友军互相配合歼灭了十余万国民党军,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建国后,毛主席钦点萧劲光为解放军海军部队司令员,授命他负责海军的组建与发展工作,当时的海军部队是由原国民党海军长江舰队改编而来,仅仅只装备了一些小型的炮艇和战列舰,总吨位甚至连苏联海军的零头都比不上。
可萧劲光并未因此气馁,他一方面通过中央军委和苏联进行谈判,希望苏方能支援给解放军海军一些老型号或者退役的军舰,以帮助我方渡过艰难的起步阶段;另一方面,萧劲光又极力推动解放军自行研制军舰,积累技术和经验,争取在三十年之内实现“军备自主化”。
1960年,中苏因为意识形态问题发生严重的分歧,苏联随即撤销了针对中国的所有援助,中国顿时陷入到囹圄困境之中,各项工作均陷入停摆。起初,毛主席还对此很是气愤,可后来主席转念一想,总是依靠别人发展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只有实现独立自主方才能走得更长远,于是主席便命令中央军委、国务院以及其他职能部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现阶段所面临的一切难题,努力向前发展,争取在美苏的夹缝之间走出“第三条路”。
萧劲光谨遵毛主席的指示,他迅速与海军部队的政委、政治部主任、参谋长等干部一起提出了海军发展的三个“五年计划”,决心集中资源干大事,埋头苦干求发展,至少要让海军有近海保卫能力,坚决守住我国的“东大门”与“南大门”。而在70年代末,萧劲光又参照美国海军的发展模式,提出解放军必须要建造航空母舰,以应对愈复杂的海上局势。但可惜的是,中国当时正处于改革初期,国家整体还比较贫穷,实在无力建造航空母舰,只能优先研制护卫舰和驱逐舰,这也成为了萧劲光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1989年,萧将军在北京病逝,时年八十六岁。萧劲光将军是一位优秀的将领,他坚韧、勇敢、性格稳定,无论面对多么恶劣的情况,都能泰然处之;从土地革命到解放战争,再到建国后的发展时期,他立下了无数功勋,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与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应当永远缅怀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