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和林豆豆

1966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17周年国庆节。林彪女儿林豆豆受邀参加国庆庆典,期间她登上了天安门城楼,结果意外遇到了周总理。林豆豆非常激动,她跟周总理拍下了一张合影。

照片拍摄时,林豆豆年仅22岁,她穿着六五式军装,头戴军帽,梳着两根辫子。照片中,林豆豆面露微笑,眉毛跟她父亲林彪很像。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时的林豆豆青春靓丽,气质不凡,她有着一份别人羡慕的工作,担任《空军报》副总编辑。

林豆豆,本名林立衡,1944年8月出生于延安。作为林彪和叶群的唯一女儿,林豆豆从出生那一刻,就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关于“林豆豆”这个乳名的来历,有这样一种说法,说是林彪喜欢嚼黄豆,故取此名。



林彪全家福

事实上,林豆豆是一个早产儿。因为延安地区条件颇为艰苦,叶群曾考虑将她送到一个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户家抚养,因发现对方是地主,便放弃了。从此,林豆豆便跟在父亲林彪身边四处征战,所以她对父亲充满了崇拜之情。

由于跟母亲叶群在一起生活时间很短,林豆豆跟她没有多少感情。当新中国成立林彪工作繁忙后,他缺少对子女的教育,导致林豆豆性格逐渐孤僻,结果跟母亲关系越来越差。或许正是生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让林豆豆逐渐对文学产生了兴趣。

1962年,林豆豆凭借出色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工程系。由于身体情况不好,林豆豆经常请假,导致她在理科学习上越来越吃力。但是,林豆豆对文学和写作的兴趣一直没有减退。



林豆豆

在这样的背景下,林豆豆转学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然而,林豆豆的身体情况还是不见好转,导致她缺课次数越来越多。短短两年后,林豆豆干脆直接中断了学习。事实上,林彪当时身体情况也很不好。

林豆豆回忆时说:“解放后父亲颈、胸、背部常常出汗,他不愿意要医生护士。我从小就经常休学在家护理他,同时又忙着做自己的功课,16岁时我也得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经过一段时间认真思考,林豆豆决定还是先去工作,这样能更好地锻炼自己。

林豆豆在跟父母充分交谈后,林彪对她的决定表示支持。就这样,林豆豆被安排来到了《空军报》报社。据资料,1958年3月10日,为了适应人民空军快速发展的形势需要,并加强舆论引导的力度和时效,空军党委决定在1950年4月创刊的《人民空军》杂志基础上,正式创办《人民空军》报。



《空军报》

这里插一句,1959年2月13日《人民空军》报更名为《空军报》。从此,《空军报》担负着报道人民空军发展历史中的重要时刻,比如1962年9月9日中国空军导弹部队首次击落美国U-2高空侦察机。

显然,能进入《空军报》工作是值得骄傲的事情,可林豆豆很快面临一个问题。林豆豆认为自己进入报社工作了,应该有一个正式的名字。林彪想了好几个名字,最后他给女儿取名“林立衡”。

按照林彪的想法,“立”是立场的意思,“衡”就是均衡发展,他希望女儿能不忘自己的初心和立场,并在“德智体”三方面都均衡发展。自从进入《空军报》报社工作后,林彪就非常关注女儿的工作情况。



毛主席和林豆豆等人

有一次,林豆豆在《空军报》上发表了两篇自己酝酿已久的短文。当时林彪在外地视察,他看了文章后特地剪了下来,回去后压在办公桌的玻璃下面,并打电话鼓励她继续努力。林豆豆回忆时说:

“最近,爸爸看过5月27日、7月6日、我在《空军报》上发表的《壮志凌云》和《根深才能叶茂》两篇短文以后,很高兴,特意把它压在办公桌的玻璃板底下。
报上的字很小,就让别人念给他听,还专门从外地打电话鼓励我说:这两篇文章写得不错,没有党八股的框框,具有短小精悍,新颖活泼的风格。前一篇《解放军报》还转载了,标题改为《这种英雄最可敬》,改得也好。他还说:看到后一代的成长,心里很喜欢,虽然这才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但我头开的好,方向对头。”



林豆豆和哥哥

另外,林豆豆进入《空军报》报社后,不久便被任命为副总编辑,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始的那张照片。据资料,林豆豆来到《空军报》报社后除了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外,也办了一些实事的,其中她认为最有意义的就是请求毛主席给《空军报》题写了报头。

毛主席在题写了“空军报”三个字后,还在旁边写了一句话,“送给林彪同志的女儿林豆豆”。就这样,毛主席题写的“空军报”报头一直沿用着。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也关注着林豆豆发表的文章。



林豆豆

1968年7月,《空军报》第二、三版发表了署名田忠、李红、齐夫的通讯《三访九厂》一文,其中李红就是林豆豆的化名。毛主席看了这篇通讯后,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进行了表扬。当毛主席得知李红就是林豆豆后,他更加高兴,便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林立衡的这篇文章写得不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