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是《无条件接纳孩子》专栏的第31章
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就必须要做到无条件接纳,这是我们专栏一直强调的观点。
因为是否无条件接纳孩子,直接影响我们的本能。
当我们不接纳孩子时,基于不接纳的本能,我们就会表现出不接纳的语言、行为,然后我们就会总是盯着孩子的问题,然后不断的批评否定孩子,要求孩子改正。
显然,孩子是不喜欢父母的这种不接纳的教育的,毕竟谁喜欢被别人批评否定呢?
只有当父母做到无条件接纳时,发自内心的接纳孩子,然后父母才会表现出接纳的语言、行为,父母也才更容易受到孩子的欢迎,孩子也才愿意配合父母,父母自然也就更容易教育好孩子。
所以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就必须要做到无条件接纳,做不到这一点,本能就不会改变,那父母学习再多的教育技巧、教育方法也没用,因为你不可能战胜自己的本能的。
那如何做到无条件接纳呢?
做到无条件接纳的错误方式
在上一章中我们说过,不能有教育孩子的思维,因为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否定。
然后在更早的章节中,也就是专栏第7章《无条件接纳的核心:如何既接纳孩子,又能同时纠正孩子的问题》中,我们说到了无条件接纳的思路,归结起来就是帮助孩子消灭那些影响孩子的因素。
孩子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我们接纳,至于我们眼中所谓的孩子问题,像厌学、沉迷手机等问题,其实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其他因素影响的结果,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帮助孩子消灭那些影响因素。
影响孩子产生问题的因素消灭了,孩子的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
就比如说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吃饭?不是孩子有问题,而可能是你做的饭难吃,那你把饭做的好吃点,孩子不就吃饭了,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所以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总结的做到肯定式教养理念的思路是帮助孩子。
但事实上,帮助孩子的思维也不完全对,它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就使得我们容易否定孩子。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帮助思维存在2个问题:
一是帮助不是无限的,一旦过量帮助时,我们就容易对孩子抱有期望,也就容易否定孩子
从理论上来说,我们要无条件的、无限的帮助孩子,直到孩子问题的解决,但从现实角度来说,这是做不到的,因为我们人是自私的,哪怕面对自己的孩子,也不可能是无限付出。
所以当你付出很多,但始终得不到回报,也就是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时,你就难免会对孩子失望,就会觉得自己投入了这么多,孩子却达不到自己的期望,这时候你自然就会忍不住的否定孩子了。
二是帮助在很多情况下是否定的一种
举个例子,你看到孩子字写的不好,然后你想要帮助孩子训练,让孩子把字练好,从你的潜意识上来说,你是不是内心就是在否定他,认为他字不好呢?
你所谓的帮助,其实是打着“帮助”旗号的否定罢了,所以这种潜意识中的否定就会影响你面对孩子的心态,看到孩子字写的不好时,你就会忍不住的否定。
所以无论是教育思维,还是帮助思维,都有很大问题,都使得我们无法做到无条件接纳。
如何做到无条件接纳
其实我们在上一章已经给大家总结了,就是关注自己,只不过表达的不够详细,所以今天我们进一步分析探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