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日报》刊发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吴永明的署名文章——《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加快建设教育强省》,一起来看↓↓↓
教育兴则江西兴,教育强则江西强。省委十五届七次全会通过的《中共江西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的决定》,全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进行专题部署,为我们深入实施科教强省战略、加快推进教育强省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深刻理解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大意义
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之举。教育要培养的不仅仅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更是有坚定理想信念和深厚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必须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不断完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体制机制,努力培养全面发展、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是提高教育服务江西高质量发展能力的根本之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而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建设江西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壮大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构建未来产业培育发展体系,必须要有高水平科研和高层次人才作支撑。近年来,我省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依旧突出。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迫切需要通过优化高等教育区域布局、调整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改革措施,全面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切实以教育改革新成效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是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的必由之路。教育是民生大计,具有鲜明的人民属性。当前,我省教育发展“量”的问题基本解决,“质”的问题变得更加重要,人民群众从“有学上”的需求到“上好学”的期盼更加强烈。同时,我省教育资源城乡、区域、校际、群体间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亟须加快对全省教育体系和布局的优化调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推动教育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
●准确把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原则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深刻把握改革的规律和内在要求,推动我省教育体系从“有”到“优”、从“优”到“强”。
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方向。坚持党的领导是改革成功的根本保证,必须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根本遵循,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和目标落地见效。全面构建固本铸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快形成强大思政引领力,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
坚持系统施策,注重长远效应。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要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谋划部署管根本、顾长远的改革举措。要注重改革步调的衔接,对标教育强国部署要求,确保中央战略部署在我省落地见效。遵循教育规律,注重改革的厚重积淀,避免短视行为,不断激发教育发展内部活力。
坚持稳中求进,聚焦主要矛盾。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涉及学校多、学生多、家庭多,社会关注度高,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加强分类指导,保障教育健康、公平、有序发展。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我省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以及亟待突破的重大问题,加快补短板、强弱项。
坚持结合省情,满足人民期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把中央要求和我省实际紧密结合,全面分析我省教育发展基础条件和特色优势,围绕“一个走在前列”“建设三个高地”“实现五大提升”,制定符合江西实际的指标体系和重点任务。
●系统推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措施落地见效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要突出教育的先导性功能,围绕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的九大战略部署、40项重点任务,推动教育理念、体系、制度、评价、治理等变革,以教育之强成就人才之强,赋能科技之强。
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是纵深推进“大思政课”综合改革。推进“高校思政课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教学、教研和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深化实践育人改革,开展“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等系列育人行动。二是加强红色文化育人高地建设。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先行区建设,加强全国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建设。深入实施红色经典进校园行动、“百馆千校”联合行动、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数字化工程。三是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监测预警系统。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
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全面提高基本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一是健全基础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建立各学段学龄人口变化监测预警机制。深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改革,推进高校与县域基础教育协同提质行动。二是加快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域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深入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持续深化高考综合改革,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三是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实施赣教基础设施提速扩容工程,建强江西智慧教育平台体系,实现国家、省、市、县、校五级贯通,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
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一是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立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分类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与评价考核结果相匹配的资源配置激励机制。优化调整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聚焦国家战略和我省重点、未来产业发展需要,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实施高水平应用型高校质量提升工程,“一流本科教育”提升工程,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完善本硕博贯通培养体系,加大工程硕博士培养力度。二是加强产教融合的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推进部省共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先行区,聚焦“1269”行动计划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推进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公共实训基地、现场工程师学院等平台载体。深入实施“双高计划”、大国工匠强基工程,建设江西职教出海“天工学院”品牌。三是完善高校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推动高校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引导高校面向市场,与企业、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深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健全高校科技成果评价体系,促进更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讲述景院故事 传播景院声音/
想要及时获取景德镇学院推送
记得将"景德镇学院"公众号设为星标哦!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来源 | 江西日报
编辑&一审 | 蔡灵
二审 | 李婷婷
三审 | 胡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