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在线学习”
获取更多资讯!
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面向2035年教育强国建设目标,国家开放大学将以怎样的姿态投入到教育强国建设中去,目标、任务是什么?从2024(第二十三届)中国远程教育大会上可以找到清晰的答案。
11月8日,在本届大会“开放教育数字化转型平行会议”上,与会的省级开放大学和地市开放大学书记、校长表示: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是开放大学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开放大学具有数字化的独特优势,要在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力争成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和引领者。
地市开放大学负责人主题对话现场
地市开放大学负责人主题对话
宁德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叶祖庚:远程教育必须要有线下教学和实践
宁德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叶祖庚
2010年,学校提出实施学历继续教育、社会培训、社区教育三驱动,致力于办学服务的社会化、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努力把开放大学打造成为成年人向往的学习平台、交流平台、发展平台。我们建设智能化的远程培训平台,一年培训8万人次。同时,我们每年向社会提供60万人次的社区教育学习机会。目前已经发展成福建省开放大学体系办学规模最大、内涵建设最扎实的平民化和社会化的大学。
当然,在开放大学发展中,我们也有一些困惑,其中之一就是定位。我们希望给予开放教育明确的职业教育定位。只有这样,才能在人力财力等方面得到国家政策的更多支持。
在教学方面,远程教育知识的传授者与接受者之间缺乏深度的学术交流和情感连接。因此,我认为,教学必须要有线下的环境,提升教育的人性温度,加深探究的深度,拓展交流的广度,这样才能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
地市开放大学负责人主题对话
新余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梁云森:一窝蜂建设是教育数字化的大忌
新余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梁云森
新余市委市政府决心把新余开放大学真正打造成全民终身学习的主阵地。2023年,《新余开放大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以新余市委市政府的名义下发,这在江西省是首例。为推进教育数字化,推动职业教育、老年教育发展,我们争取到了1亿元专项资金来打造新的开放大学,新校园总建筑面积将达到2万多平方米。
学校综合改革方案明确提出统筹推进老年大学、开放大学融合发展,要做大做强老年教育。目前学校正在和市投控集团合作打造一个上千亩的集科普、观光、休闲康养和培训为一体的“康养学游”项目,预计建成后将极大地推动新余市老年教育与银发经济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化建设不能一哄而上。要看到数字技术不是万能的。比如,就老年书法教育而言,打开电脑就可看到专家授课,但更多的老年人还是喜欢互动式、交流式的线下教学。所以要根据实际需求推进数字化,一窝蜂建设是教育数字化的大忌。
地市开放大学负责人主题对话
杭州开放大学校长温正胞:重新思考地市开放大学的功能定位
杭州开放大学校长温正胞
在数智化时代来临、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背景下,我们要重新思考地市级开放大学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功能及其办学定位,这对开放大学数字化转型非常重要。开放大学不仅有举办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功能,同时也承担着社区基层治理的任务,而后者是普通高等教育机构所不具备的功能。比如,针对退役军人、外卖员等群体开展培训,为老年人、新型农民等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我们的定位是,杭州开放大学不仅仅是一个现代高等教育机构,还具有社会治理的独特功能。
杭州开放大学与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杭州社区大学实行一套人马三块牌子的办学管理体制。我们充分发挥三方资源优势,以优秀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的融合来推进数字化转型。我们建设了杭州市终身学习数字化平台,把政府相关的教育资源全部纳入,并每年发布终身学习指数,这对提升开放大学的地位和推进终身教育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地市开放大学负责人主题对话
北京市东城区职工大学(北京开放大学东城分校)校长高昂:数字化转型最重要的是行动
北京市东城区职工大学(北京开放大学东城分校)校长高昂
我们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时代,数字化扑面而来,我们不能错过这个大好机遇,要享受时代红利,我们就要有所作为。转型之路有很多困难,但最重要的是要行动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哪怕做出一点点成绩就是成功,因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要和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主旨、办学方向同频共振、同向发力。要通过政策激励,让教师在转型中享受教育的成功,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成为数字化的推动者、先行者,从而在学校文化理念引领下探寻多角度数字赋能教育教学的有效路径。
循证教学是基于证据的教学实施,数据循证使教学过程更为准确与可视化。开放教育的时空分离更需要数据循证来优化质量评价。北京开放大学东城分校充分发挥数据循证的关键作用,在实践中加强用数据对教学过程诊断、反馈与持续改进,形成基于数据循证的“五位一体”质量评价体系,实现了对教学质量的整体画像,有效推动了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整理/《在线学习》主笔 刘增辉
来源丨《在线学习》杂志 2024(第二十三届)中国远程教育大会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