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画纸一支笔,从上天下海的飞机军舰,到充满欢歌的黄土高原,描摹过铁汉柔情,也刻画过丰收喜悦,人物景物在他的笔下都栩栩如生。他,就是北新泾街道的钢笔画达人——戴国平。


戴国平从小就常年学习素描,后来还学过水粉、油画等,有着扎实的绘画基础,但真正开始画钢笔画,却是从2016年才开始。一次旅游时,戴国平看到有人在路边画钢笔画,用线条在纸上生动地描绘出人物风景,瞬间勾起了他儿时的记忆。“小时候,很喜欢到马路边去看华三川等一批画家的小人书连环画,那是童年的美好回忆。”戴国平说,那一刻激起了他也去画钢笔画的兴趣。

虽然,戴国平有着不错的素描功底,但钢笔画毕竟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画法。相比于素描可以使用橡皮、轻微擦拭等方式不断调整打磨作品,钢笔画只有通过控制每一根线条的粗细、线条的反复叠加等才能刻画细节,而且难以修改。一张大开的画纸上往往包含了百万甚至上亿根线条,才能组成一幅完整的作品。而这些线条,需要经过不断的磨炼,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戴国平一边反复练习,一边翻看很多资料,他感觉,“钢笔画效果真的非常震撼,有时,钢笔画的黑白对比比素描更强烈。”

先从小幅纸张和相对简单的房屋临摹开始,戴国平开启了钢笔画创作的新途。由于钢笔画需要极强的耐心功夫,他往往一坐就是数个小时。


戴国平第一幅真正意义上的作品是《孙中山故居》。他在实地拍了十多张照片后,在实物基础上,根据画面需要,对一些景物进行一定的重组和挑战,以便更好地展现故居风貌。简约正气的房屋环绕着灌木,门前树上开满了玉兰花,屋后是茂盛的梧桐等,都被他在画中一一还原。细节上,房屋墙的竖线条长而密集,树枝树叶用许多短的曲线,阴影处线条层层叠加……“这幅画前后大概画了三个月,但现在回看,和最新的创作对比,其实还是有点粗糙。”随着画技的不断进步,戴国平的创作也更加精彩。


《孙中山故居》


《舞动大地》描绘的是黄土高原上人们载歌载舞的欢快场景。当初,戴国平的朋友从陕西归来,给他看了100多张照片,从照片中他看到了当地质朴的风土人情,感受到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给人民带来的幸福美好。这让他心中涌起了创作激情。戴国平从中选出对画面有用的人物形象,经过构图、设计和人物组合,两个多月后,勾画出了这幅作品。画面中,恰到好处的阴影让人如沐高原阳光,细节到位的衣着和舞姿仿佛能听见秧歌舞声。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这幅作品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第十一届上海美术大展。


《舞动大地》

戴国平当过兵,有着深厚的军旅情怀,因此,他的作品不乏军事题材的创作。在他的《海天起狂飙》中,海军军舰劈波斩浪,空中战机编队翱翔,天上海里相互协作,共同应对各种挑战,以无畏的勇气守护广袤的天空与大海。他通过粗细线条的组合排列、疏密变化,很好描绘出铁甲的刚、海浪的柔,战机和军舰迎面而来的场景,充分展现了我国海空军力量的发展壮大。而在他《战友情》的画面里,两位战士在校场上挥洒热血与汗水后,分享一壶水,一个简单的场景,却展现了中国军人的训练刻苦,更映射出他们的铁汉柔情和兄弟情义。


《海天起狂飙》


《战友情》

在《城市遗韵》中,戴国平的钢笔画创作有了新的灵感——不同于以往写实画面,而是将英雄牌墨水、光明汽水、上海牌啤酒等20多个上海城市发展中的经典品牌和元素,“装”在一根根纵横交错的管道中,以奇妙的空间感,记录上海发展的辉煌岁月,展现日新月异的城市风貌,主题与时俱进,画面构思独特。


《城市遗韵》

几年前,戴国平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建立了上海虹桥新钢笔画学会,一边更好地钻研钢笔画,一边开展教学和公益活动,推广钢笔画,丰富更多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今,已经退休的戴国平,有着更多的时间画钢笔画,从事公益活动。从社区街区到夜校课堂,都有他和钢笔画学会成员们的身影,带着居民、孩子们外出采风,在愚园路、武夷路等历史人文街区里一边采风,一边了解街区的红色文化故事,感受城市更新的变化。


戴国平在夜校教学钢笔画。

“钢笔画只要一支笔就可以创作,比起油画、水彩、粉画更方便,也更容易受市民喜欢,我们只要把学习的理念、方法教给他们,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可以画好了。”戴国平说,这是一种精神食粮,在享受绘画的乐趣中,领略大千世界的精彩,感受更多生活的美好。


蛇年新春到来,戴国平为今年的课堂,拟好了教学作品。


图片来源于受访者

撰稿:陈容超

编辑:竺嘉茹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