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长 36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5分钟

不同文化和社会带来不同的教育条件、资源和形式,产生不同的教育问题。吸取不同文化教育的优秀理念,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才能探索出最适合的教育之路。春节特辑,探索世界教育理念,锚定中国教育的全球坐标,带你领略七个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理念,探索各国独特的教育体系,感受不同国家教育带来的差异,深入探讨教育对孩子们成长乃至国家发展的深远影响,探索中国教育的发展之路。

英国有世界先进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制度,人口总数只有6450万,却诞生了13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获奖人数位居世界第二。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涌现出一大批璨若星河的天才,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024年诺贝尔奖的六个奖项共计颁发给12位得主。其中,五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英国接受教育,占比约42%。如果仅看学科类奖项,英国更是占据半壁江山,处于绝对优势。尽管美国仍是诺奖“临门一脚”的收割机,这些与英国教育相关的得主包括物理学奖、化学奖和经济学奖的获奖者,还是凸显了英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全球顶尖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英国有许多世界顶级大学,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培养出许多我们所熟知的科学巨匠。在麦克斯韦、卡文迪许、法拉第、萧伯纳等大家星光熠熠的衬托下,英国的基础教育制度是如何产生和不断完善的?基础教育领域又是如何培养和向高校输送人才的呢?


谈及英国教育,大概很多不了解的人都认为它是“快乐教育”、“轻松教育”的代名词,经常放假,两三点放学,没有课后作业......但这些其实都是对英国教育的误解。

英国的基础教育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卢梭、杜威),倡导遵循学生的天性,强调将激发学生的潜质作为教育内涵,提倡“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内心的需求。在教育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关注和爱,不仅能够使学生快乐地学到知识,也会对学生的一生有积极的影响;教育者要保护学生的天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开展鼓励式教学和赏识教育。


英国的基础教育教学方式有如下四个特点:

第一,学校教学以小班为主。每个小班内进行分组合作,实施分层教学,贯彻落实“为了每一个孩子”的教学理念。

第二,教师有固定授课教室,不同班级的学生按自己的课表到不同的教室去上课。此外,每班均配有一名授课教师和一名负责管理学生、提供各种教学用具的助理教师。

第三,学校教育精髓在于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教师注重个体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逐步探索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注重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取,即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理解、掌握知识点。


英国基础教育具有以下四大特点和优势:

1. 倡导真实的“快乐教育”

“快乐教育” 这一理念,最早可追溯至 20 世纪初,由英国著名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提出。

他在《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中明确阐述:“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 此观点犹如一颗石子投入教育的湖面,泛起层层涟漪,影响深远,逐渐成为英国教育的重要理念基石。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因此,快乐教育不是“阴谋”,也不是放弃努力,而是怀着好奇心主动而兴趣盎然地学习。

快乐教育的反面是不快乐教育,而不是不教育或者少教育;是学习过程中对人的体验感和成就感的重视,而不是刻意追求少学习或干脆放羊。核心不是知识的多与少,而是关注人的成长。快乐教育的真谛就是如何令课堂内的学习更加有趣,令孩子们学得更加快乐。孩子们学到的知识点都是一样的,但是过程会更加有趣和快乐,从而提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才是快乐教育。

“快乐教育” 绝非不鼓励刻苦学习,摒弃学海无涯的追求。其实“快乐教育”是让学生更有动力和兴趣去完成学习的内容,而不是那种坐在课桌前单纯做题的单调和枯燥。“快乐教育” 倡导让知识鲜活起来,融入趣味与探索,使学生主动投身学习,享受知识汲取的过程,而非被动承受学习之苦。

比如在一堂历史课上,老师可能会带领学生实地探访古老城堡,让他们在断壁残垣间触摸历史的温度,在故事传说里探寻岁月的痕迹,如此一来,学习不再是书本上的死记硬背,而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妙冒险。

不少人以为快乐教育中的家长对孩子撒手不管,只要孩子去了学校就万事大吉?其实,很多英国人给孩子安排的各种兴趣班也可以是从星期一排到星期天的,目的是为了给孩子提供机会去探索和体验学习乐趣的!这背后可不是盲目跟风,而是用心良苦地为孩子创造探索知识、体验学习乐趣的多元机会。


有人以为快乐教育就是单纯的快乐就好?其实,英国人的快乐教育是发挥好孩子与生俱来的兴趣爱好的同时,用有趣的方法和途径,有意识的通过开拓眼界,创造机会去探索世界,让孩子在后天轻松的氛围里不知不觉的学到很多东西。

有人以为英国快乐教育是放纵天性,不成系统的散漫?其实,英国人的快乐教育是引导一种正面的学习方式,是从小鼓励孩子自我学习、自我探索,很多作业都是研究式、开放式的问题,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大学甚至整个人生。

有人以为既然快乐了就没必要对孩子要求太苛刻?其实,英国的快乐教育更是富有责任感的培养,是对孩子责任心的锻炼,是对自律的培养。

英国人的 “快乐教育” 是责任感的熔炉。放手让孩子自主判断、决策、承担后果,是培养责任心与自理能力的关键一步。小到班级活动组织,大到个人兴趣爱好坚持,孩子在每一次尝试与挑战中领悟责任重量,懂得为自己行为买单,成长为有担当的社会人。

很多人误以为 “快乐教育” 与鸡娃式精英教育水火不容,实则不然。顶尖英国学校以快乐教育为核心理念,却也大力倡导学生勤奋向学。老师期望与欣赏的不是呆板型的用功与刻苦,而是孩子有潜力可挖,有学习的热情,有批判性的思维,有自我探索型的学习能力等。

英国教育快乐教育的体系是多元的。学校不仅重视学科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全人教育。让孩子成就自己最好的一面,乐于尽力展现最好的自己,与自己竞争,而不是为了超越他人而竞争。

孩子培育之路固然艰辛,但倘若能让孩子在快乐中奋进,他们迈向巅峰的步伐或许更加轻快有力。毕竟,内心热爱学习、享受成长的孩子,更易在教育之途脱颖而出。


对于“快乐教育”的真谛,英国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的《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中,有几句话值得分享:

(1)父母或老师都应该谨记,训斥和恐吓对任何智力发展都没有益处。

(2)不管是什么样的孩子,都有比暴力更好的开启智力的方法。

(3)孩子只有在快乐、放松、舒畅的情绪中,才能吸取新知识。

(4)虽然很多孩子都曾因为学习而受到惩罚,但是对于孩子而言,真正有用的不是鞭子,而是爱和鼓励。

(5)明白教育应该什么时候停止和明白它何时开始同样重要。

英国 “快乐教育” 为我们打开一扇全新教育视窗。它提醒我们,教育不该是压抑天性的灌输,而是顺应成长规律的引领;不是单一知识的堆砌,而是多元能力的塑造;不是短期成绩的追逐,而是终身成长的陪伴。

2. 注重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发展

英国教育体系是自主学习的 “摇篮”,全力鼓励学生主动拥抱学习,大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老师们化身学习 “引路人”,抛出问题与课题,激发学生思考与讨论。学生们手握选择权,能依据兴趣、特长随心挑选课程与学习路径。例如,在历史课上,老师提出“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影响”这一课题,学生需自行搜集史料、分析数据,最终以小组汇报形式呈现研究成果,这一过程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学校提供海量课程与活动供学生选择,从学术社团到体育俱乐部,从艺术工作坊到志愿服务项目,全方位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助力学生挖掘潜能、彰显个性。

3.个性与创造力的保护

英国教育体系特别强调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学校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课外活动和多学科课程,鼓励学生在学术之外发展兴趣和特长。这种教育模式不仅确保了学生的学术基础,还培养了他们在未来探索不同领域的能力。德米斯·哈萨比斯在伊顿公学时,既接受了科学教育,也通过参与多种课外活动培养了跨学科思维,最终取得了人工智能与生物学领域的跨界成就。

美国教育虽强调参与和讨论,但英国的批判性思维训练更加扎实,使学生不仅具备良好学术能力,还具备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4.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

英国中小学的教室里,总是摆满了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教具。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活动相当一部分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操作这些教具。自然科学课程的教学伴随有大量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英语、历史、地理、社会、外语等课程的教学则大量借助现代化视听教学手段。

与此同时,学校还常结合教学内容举行各种参观、见习、实习等活动。例如,讲科学课会带学生到自然博物馆参观,还会让学生栽种植物,观察该植物的生长全过程,讲历史课会带学生到历史展览馆参观,讲天文知识会把学生带进天文馆。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来源丨网 络

编辑丨智库君

版权说明丨校长派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权,我们会及时声明或删除。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