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是日本人 死为中国魂》
记日本八路——小林清
作者:小林陽吉
第十章 跟随许世友司令参加秋季攻势战役
1944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展的一年。在这一年中,苏联给予德国法西斯军队以毁灭性打击。英美军队在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解放区战场,也发动了对日本军队的局部反攻。这一切都严重地威胁着日本法西斯的反动统治。支持了三年之久的、挑起太平洋战争的东条内阁,于1944年7月,被迫辞职下台。
这一年夏,在胶东战场上的一部分日军南调,参加正面战场上对国民党军新的攻势去了,剩下的日军受到广大抗日军民的沉重打击,被迫在胶东收缩兵力,采取以守为攻的“重点守备”。这宣告了日军的蚕食政策已经失败。
剩下的伪军虽多,但是战斗力不强。胶东军区根据山东军区的指示,充分利用有利形势,发扬主动积极的进攻精神,配合滨海区军民的反“扫荡”斗争。许世友司令员等首长组织了秋季攻势战役。战役在南海,西海,东海,北海区分别打响,这一战役,打乱了日本军队的重点守备和攻势防御计划,有力地加强了四个海区的联系,扩大了解放区,缩小了敌占区,获得了重大胜利。
1942年—1944年,胶东军区机关驻扎战场泊,设有司令部和政治部两个部。司令部下设:参谋处、供给处、卫生处。参谋处下设:作战科、侦察科、通信科、管理科、队训科、机要科。供给处下设:财政科、粮秣科、军需科、会计科、生产科。卫生处下设:医务股、保健股、总务股、野战医院。政治部下设:组织科、宣传科、锄奸科、敌工科、民运科。
1942年7月1日,胶东军区成立。政委林浩,副司令员王彬,参谋长贾若瑜,政治部主任彭嘉庆。10月,许世友出任胶东军区司令员。军区直辖十六、十七团,抗大胶东支校以及4个军分区,并统一指挥第五旅(8月,改称山东军区第五旅)。
1943年3月,胶东区党委领导了胶东党政军各系统进行第三次精简整编。此次整编后,胶东军区下辖十三、十四、十六团3个兵员充足的主力团,一个教导团,4个军分区。
日本人民解放联盟(1944年由反战同盟改称)得到军区政治部通知,命令他们组织4个分队随部队去4个海区,进行政治宣传攻势,配合部队的军事行动。小林清和斋藤、高桥等几个人,组成一个小分队到东海地区参加作战。
8月份,东海军分区开展了以攻打水道据点为重点的战斗,以配合胶东军区部署的攻势作战。
水道位于东海根据地,是敌人钳制昆嵛山根据地的前哨阵地,也是敌人每次出动“扫荡”抗日根据地的重要屯兵基地和兵站。敌人把水道看得比牟平县城还重要,所以拔掉水道据点势在必行。
但是,水道是敌人防守的重点,工事异常坚固。水道战斗一打响,牟平、烟台日军必定南下来援。对此,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同志亲自率领第十六团(41军前身)一部来参加作战,并和东海军分区仲曦东政委,刘涌、于得水司令员研究,周密布置了作战计划,确定采取偷袭爆破敌人碉堡,然后攻进去,一举消灭全部守敌的战术。以军分区独立团为作战主力,十六团和地方武装配合作战。
父亲他们和敌工科的同志们等十余人,带着政治部的命令,于8月中旬从军区政治部赶到水道附近的小村庄五里铺。
胶东原野的秋初,正是玉米吐穗,高粱红了的时候。父亲他们和十六团的一个连队一同到达水道附近,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盼望即将到来的战斗。他们向东海军区的仲政委,刘、于司令员报到后,就和军分区敌工股辛冠吾同志一起了解情况,研究怎样进行工作。
父亲他们的任务是在发起进攻前,进行宣传喊话,瓦解日军,使他们放下武器投降,以配合军事行动。
8月24日晚上,他们开始行动。这样的夜晚,正适合八路军部队行动。部队悄悄地把水道据点团团围住,切断了日伪军和外界的一切联系。八路军阵地上架好机枪,对准碉堡。爆破队和民兵一起在日伪军挖的护城沟里挖地洞,准备用炸药炸开碉堡和围墙。
阵地后面的庄稼地里是数不清的民兵,还有支前队、担架队等,大家怀着兴奋的心情,静悄悄地等待着战斗的打响。
父亲他们几个人和敌工股的同志们进入到离敌人据点不远的阵地,找了一个小土丘,把他们的武器——铁皮喇叭筒安好,静候指挥部的命令。
水道据点有碉堡、炮台11座,敌人又围着碉堡筑起一道高高的围墙,上面拉上了铁丝网,形成一座坚固的小城池。外面还有一道很深的壕沟。里面有日军30多人,分别驻守在3个高高的大碉堡上。两个中队300多名伪军驻守在炮台以及村后,西山围子碉堡里。
这个据点里的日军小队长秋野准尉是大阪人,和父亲是同乡。这家伙是一个武士道精神十足的日本军人,作战勇敢,非常能干,所以上司信任他,调他到水道据点负责。
夜深了,从指挥部来的张参谋告诉父亲:“一切都准备好了,你们开始喊话吧!”
父亲按照计划开始喊话。他抱着铁皮喇叭筒用日语向据点里的日本士兵喊起来:
“日本士兵们!你们被八路军包围了!赶快投降吧!八路军优待俘虏,欢迎你们参加日本人民解放联盟。你们现在任何别的出路都没有,只有投降才是唯一的生路!”
在寂静的夜里,声音十分洪亮地传向据点里。据点里的日本土兵听到喊话,把灯熄灭了,朝发出声音的方向开枪射击。一会儿,枪声稀一些,他们几个人接着又喊:
“日本士兵兄弟们,我们是日人解放联盟的,是特地来挽救你们的。你们好好想一想,军部要我们打玉碎战(玉碎战是日本军队中的成语,即全军覆没也坚持到底),这有什么意思呢?人总是要活着,我们都有父亲、母亲、儿女呀!继续抵抗是没有意义的,只会给你们国内的亲属增加个骨灰盒子,你们的父母多伤心呀!赶快放下武器投降吧,八路军优待俘虏!不然的话,就要坐‘土飞机’了!”
这时,隐隐地从据点里传来秋野小队长恶狠狠的声音:“开枪打他们这些国贼!不要听他们那一套。”
看来他自己也慌了,在逞淫威给自己壮胆呢。从碉堡里向父亲他们射来猛烈的子弹,掷弹筒也“咣咣”地打来,落在他们喊话的四周。他们几个人只好转移,天黑地形不熟悉,父亲在小土丘上摔了一跤,滚了下来,辛冠吾同志给挡住,伸手把他拉起来。
这会儿,高桥和斋藤在另一侧的阵地上也喊起来:
“日本士兵兄弟们!你们不要为天皇当炮灰了,你们家中都有父母,母亲和儿女在等待着你们回去呢。你们若是战死在异国他乡,他们该多伤心啊!朋友们!死后并不能开花呀!”(日本俗语,就是什么都完了的意思)
在父亲他们几个人轮流的喊话之下,日军中除了秋野小队长所在的那个碉堡还在继续打枪外,其它几个碉堡已经停止了连续射击,只是不时开几枪。
父亲的嗓子嘶哑了。高桥他们还在放开嗓子大喊。辛冠吾同志问父亲:
“有希望吗?”
斋藤犹豫地说:“要不再喊喊?”
“不要喊了,喊也没有用,秋野这家伙我了解,他是不会投降的,他要在,别人也不敢投降!”父亲向他们解释说。
“对!喊的时间不短了,再喊要耽误战机的。”辛冠吾在旁边说,说完他就去作战指挥部报告情况了。
不一会儿,听到“轰”的一声巨响,接着听见敌人东南角的大碉堡传来震撼大地的倒塌声。大家高兴得欢呼起来。敌人的碉堡被炸开了,熊熊的大火燃烧着。紧接着又是一声巨响,挨着日军大碉堡的伪军碉堡也被炸开了,高高的围墙也倒塌了一段,里面被火烧得亮堂堂的。
几个身影从火光里闪现出来。在火光的映照下,只见前面的人用枪挑着一件好像是白衬衣似的东西,向八路军阵地跑来。辛冠吾和父亲向他们大声喊道:
“往这边跑,那边危险!”
不一会儿,跑过来十余人,其中有6名日本士兵。为首的一位叫和田,正是以前和解放联盟通信的那位土兵。他三十多岁的样子,一脸的络腮胡子,父亲和辛冠吾迎上去欢迎他们。父亲一面急切地询问里面的情况,一面翻译给指挥部赶来的张参谋。
和田直爽地对我们说:“我们几个人听了你们的喊话后,就想下来投降,但是小队长管得很紧,一直下不来。刚才碉堡被炸了,我们借口支援这边才跑过来。里面的兵力、武器配备情况是:小队长的碉堡里有一挺重机枪和一挺轻机枪,14名日军士兵;其余两个碉堡里各有一挺轻机枪和12名日军士兵。我们几个人投降了你们,剩下的也不多了。沿着这缺口左面有一排房可以隐蔽,顺着房可以接近他们的碉堡。”
投降过来的伪军中有一名排长,和八路军敌工股有联系,他向辛冠吾讲了伪军的情况。辛冠吾派人把他们送到指挥部去了。
战斗在激烈地进行。捷克式机枪、三八式和六九式步枪一齐怒吼,子弹带着一道道的火光直扑向敌人。冲锋号吹响了,突击队的战士们越过了阵地,向敌人的碉堡冲去。
可是秋野小队长所在的那个碉堡正对着冲锋的路线,机枪火力正好封锁了八路军前进道路,有几个冲在前面的战士倒在了阵地前。战士们眼睛都气红了。各种武器朝敌人的碉堡猛烈射击,进行掩护。冲到敌人东南角碉堡下的战士们跪在地上,不断地把手榴弹扔向敌人碉堡。在爆炸声中,战士们勇猛地冲进碉堡里面,与继续顽抗的敌人进行激战。
父亲跟在战士们后面,使劲地向碉堡里喊话。敌人听到他们喊话,从碉堡里又跑出几个人来,手里挥着一块白布。辛冠吾一面告诉战士们不要射击,一面大声喊,叫他们过来。这次投降的敌人有4名日本士兵和几名伪军。
“轰”地一声,敌人的一个碉堡又被炸塌了。独立团的战士们冲进去,彻底消灭了守敌。驻有伪军的碉堡,在八路军围攻之下,纷纷把枪从碉堡中扔出来,挂起白旗投降了。村后一个中队的伪军,经过一小时左右激烈战斗,被独立团全部解决。由于战斗比较顺利,八路军士气更为振奋,把秋野小队长所在的那个碉堡团团围住。和田他们几个人从指挥部回来,父亲让他们向里面喊话,叫他们停止抵抗。
和田大声喊道:“弟兄们!再抵抗也是无用的,增援你们的人是不会来了。八路军不杀俘虏。只要你们放下武器,我们会优待你们的。假使八路军杀俘虏,为什么不早把我杀掉呢?弟兄们!相信我,过来吧!”
可是,秋野小队长根本不听劝告,一个劲地威逼着士兵:
“不要相信那些国贼的话。给他们吃子弹,开枪打!”
指挥部命令发起总攻击,坚决消灭顽抗的敌人。八路军四面射出的枪弹,将敌人的火力压制住了。趁这机会,爆破组灵活地冲到碉堡前,放好一包炸药,炸开了碉堡门。碉堡的砖块哗啦啦地塌下来,熊熊的火焰燃烧着,战士们像潮水一样,冒着枪弹和大火,不顾一切地蜂拥而进。残余的日军逃入地窖中,企图负隅顽抗,最后全部被八路军消灭。
经过7个小时激战,日军38名,除投降的外,其余全部被歼灭。剩下固守在西山围子碉堡上的50名伪军,企图顽守待援。独立团挥师将其团团围住,与之鏊战。快天亮时,被围伪军觉得靠援兵已无望,在敌工股同志们喊话争取下,全部缴枪投降。至此,八路军全部占领水道。
这时,辛冠吾同志气喘吁吁地从指挥部跑来。他告诉父亲,牟平日军80多人、伪军100多人沿牟平水道公路来援,在尺坎附近被八路军部队阻击,指挥部命令父亲赶快去配合部队的军事行动,进行宣传喊话。父亲和高桥等同志骑上马,跟着增援部队奔向北面10多公里的尺坎。
到了尺坎,父亲见到独立团二营教导员,知道日军80多人分乘3辆汽车,和伪军顺公路南下增援,被独立团二营和牟平独立营堵在尺坎。地方武装和民兵又把敌人后面公路炸毁,占领了公路两侧的有利地形,将敌人包围起来了。敌人由日军大队长吉山大佐亲自率领作拼死挣扎,妄图打开通路逃跑。
父亲和高桥立即投入向日军喊话:“喂!日本士兵们:我们是日人解放联盟的成员,特地从水道赶来的。水道的日本军队已经完全被八路军消灭,现在你们也完全被八路军包围了,唯一的活路就是赶快投降,八路军和解放联盟欢迎你们!”
接着八路军部队发起攻击。日军已失去斗志,抵抗不住八路军的猛烈攻击,龟缩在公路两边和汽车底下。伪军更是溃不成军,纷纷向八路军投降,连中队长都举着双手投降了。日军一看形势不好,扔下被打死的士兵尸体,突围逃窜了。混在伪军里一起向八路军投降的有一名日本士兵。
战斗结束了,尺坎一片烟雾沉沉。炮弹和枪弹射击扬起的尘土,弥漫在战场上空。一股火药味和尸体身上发出来的血腥气味,在四处飘散。三辆军用汽车冒着黑烟。大地像经过了一场恶斗之后的壮汉,精疲力竭地躺在那儿。
这次水道和尺坎战斗,共击毙日军几十人,俘虏11人;击毙伪军百余人,俘虏百余人。缴获重机枪一挺,轻机枪12挺,掷弹筒4个,追击炮1门,小炮1门,步枪百余支,电台1部,其它战利品无数。
水道一战,震撼了烟台、威海、牟平、文登和荣成地区之敌。解放联盟和敌工科配合这次战斗,积极开展政治攻势,不断扩大影响。八路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敌伪闻风丧胆,纷纷缴械投降。
26日,东海军分区独立团和地方武装在仲曦东、刘涌等首长指挥下,沿牟平水道公路北上挺进,包围了玉林店伪军据点。在敌工科同志们的政治宣传攻势下,守备伪军120余名,全部缴械投降。八路军即占领玉林店据点。集后据点伪军也全部缴械投降。高岭据点伪军弃堡逃窜。
28日,东海军分区的部队直逼文登城下,将文登围困起来。解放联盟和敌工科的同志们分别向城里喊话,瓦解敌军。城里的敌人惊恐万状,深怕遭八路军歼灭打击,于30日下午3时弃城突围,向威海卫逃窜,被八路军围城部队截击,损失惨重。剩下伪军杨子实部一个中队向八路军投诚。文登遂告光复。文登在1940年国民党军队统治时陷落于敌人之手,这次被东海军分区部队光复,回到中国人民的手里,老百姓重见天日,热烈欢迎浩浩荡荡开进城里的八路军。
部队在文登稍作休整后,分兵两路:一路由仲曦东政委率领,北逼威海卫,于9月1日围攻汪疃据点,伪军缴械投降,汪疃遂告解放。4日又攻占威海南20公里的孟家据点。仲政委继续率兵横扫威海周围敌人据点。烟威路敌伪望风而逃,威海周围日伪军多年修建的20多个据点,4天之内,被八路军一扫而光。
一路由刘涌、于得水司令率领向东进发,将荣成县围住。解放联盟带着水道投诚的和田来到荣成。和田有位同乡叫贺川,在荣成驻防,是和田的好朋友。和田担心他的好友在战斗中为天皇尽忠送命,主动要求和父亲一起来荣成。
父亲用铁皮喇叭筒向城里喊话:“日本士兵们!水道、文登以及周围许多据点和地区已被八路军解放,现在只剩下你们这一处了。我们是解放联盟的日本人,来挽救你们,赶快投降,八路军和解放联盟欢迎你们。”
和田也喊;“我是水道的和田,现在八路军中,他们对我很好。我们这里有许多日本人,都是解放联盟的。欢迎你们出来呀!抵抗只有死路一条,家里的亲人们还等着你们回去团聚呢!”
辛冠吾他们也向城内伪军开展政治攻势,一面喊话宣传,一面派人去城内和伪军联系。被围在城内的敌军,处在四面楚歌之下,军心涣散,毫无斗志。他们怕被八路军歼灭,向后山桑沟湾逃窜。伪军副大队长滕品三率领6个中队及伪组织人员共670余人,带着重机枪2挺,轻机枪14挺,各种弹药无数,全部反正。滕品三还号召荣成全县伪军迅速起义投诚八路军。就这样,八路军解放了荣成县城。
文登、荣成两县自沦陷以来,深受日军蹂躏,今天回到人民的怀抱,重见天日,乡亲们兴高采烈,欢庆解放。做好吃的,热烈慰劳八路军战士和日本人民解放联盟。多少年以后,在内蒙古饥饿的年代里,父亲想起那时胶东乡亲们慰劳的猪肉馅包子,说:“真香!咬一口直流油啊!”
成群结队的人,欢迎解放联盟和八路军子弟兵部队。父亲一直走在欢迎队伍的夹道之中。老人、妇女们将鸡蛋、食品等拼命往战士们和他们的手里塞,往衣袋里装。孩子们跟在部队后面,惊喜地看着部队缴获敌人的枪炮。这真挚的感情,深深地感动了父亲和部队的子弟兵。胶东人民是他见到的最好的人民群众,他们集中代表着中国人民勤劳、勇敢、热情、直爽、吃苦耐劳的美德。当他多年后在内蒙古“学习”时,常常怀念胶东的人民群众。
9月中旬,父亲和敌工科的同志们回到军区政治部,总结这次秋季攻势战役。这次共投诚、俘虏日本士兵25名。他们有的被打断了肠子躺在担架上,有的头部受伤,缠着绷带,有的头发、眉毛被战火烧焦,有的胳膊,手上挂彩。破烂的军衣沾着黑泥和血污,身上落着一层尘土。他们一个个沉默地坐着。父亲和卫生员忙着给他们上药,包扎伤口,并给他们送热菜热饭,使他们大受感动。其中和田也做了不少工作。同和田在水道战斗一起投降的一名日本士兵,在从东海地区回军区的路途中想逃跑,和田以上等兵的资格罚他立正,并训斥他:“你在这里还想逃跑,跑到哪里去?你要是跑了,我们大家都没有面子。你的良心,小小的。”
除了两三名重伤员去后方医院治疗外,其余的留在政治部学习。敌工科的同志们和父亲耐心地给他们讲解八路军的俘虏政策。他们逐渐接受了教育,开始觉醒。让他们写履历书和感受,他们每人都老老实实地写了出来。
9月17日晚,解放联盟胶东支部召开俘虏座谈会,由父亲主持。请新来的日本弟兄和朝鲜弟兄畅谈感想。政治部的欧阳文主任,敌工科的张昆科长等许多八路军同志出席了座谈会。
被俘日本士兵一致感谢八路军对他们的优待。当谈到日军士兵的生活时,和田直率地说:
“现在日本军队食粮缺乏,士兵总是吃不饱。和我同班的新兵荣神饿得没办法,常偷狗食吃。和我同中队的石山,他是早稻田大学毕业的,却当马夫。因为他对中队长提了个意见,惹得浅野中队长大怒,把石山吊在马棚内用鞭子痛打一顿。还有佐濑被打坏脑子,记不住山炮机件名称,背诵不出敕谕。仁保班长罚他断食3天。”
侨民吉田痛苦地谈到:“军部对侨民强征国债捐,凡每月收入300元的,就得捐70元,很多女人被逼得出卖肉体。在侨民中,对时局和军事方面的言论一概禁止。军部爪牙、特务、宪兵、便衣密布。去年十月有个女招待,酒醉后感叹战争何时才能结束,说了句这样牛马不如的生活实在过不下去了,就被宪兵特务拔刀刺伤捕了去。”
水道战斗中投降的日本上等兵源太郎说:“士兵们看到太平洋塞班岛日军失败,东条内阁倒台,想到将来盟国对日本的总反攻,都知道日本不行了,但是军官们在精神训话中说,要我们准备‘全体玉碎’。”
另一上等兵岗田说:“这次水道战斗后,吉山大队部把遗骨烧化后,摆着38个骨灰盒,上面写着战死者的名字,准备追悼后寄回国内去。恰巧由八路军遣送回来的一些士兵回到大队部,看见死尸灰盒上有自己的名字,就叫喊起来:‘我们没有死!’”
这时日本士兵们又好笑,又好气,便偷看骨灰盒,原来是些细沙和木灰。二等兵锌井辛酸地说:“像我这35岁以上的,以补充兵的名义来服役的,一个大队就有120多个,再过些日子恐怕我的老爸爸也快被征入伍了。”
通过这次俘虏座谈会,新来的日本士兵提高了对日本军队的认识,加强了对八路军的了解。如和田写的思想认识就比较深刻。他这样写着:“八路军很能掌握民心,真是了不起。”
他们住在政治部,看到八路军来来往往的战士们背着三八枪走过时,触动了他们的心。源太郎说:“这些枪都是我们日本兵工厂造的呀!”
父亲微笑着说;“是的,不错,是日本造的。”
他们摇头叹着气说:“八路军的本领,大大的!”
后来有20余名日本士兵加入了日本人民解放联盟胶东支部,参加了反战工作。还有几名士兵要求去日本工农学校学习,后来把他们送到了日本工农学校山东分校。
9月底,军区司令部和政治部召开秋季攻势战役祝捷大会。会上歌声四起,欢声雷动。主席台前陈列着缴获的日本枪炮和其它战利品。战士们穿着整齐的军装。会场周围挂着大幅标语和彩旗。
许世友司令员、林浩政委等军区党委成员和军区领导同志出席了祝捷大会。
许世友司令员在讲话中指出:这次秋季攻势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这一战役行动,打乱了敌人重点守备和攻势防御的计划,有力地策应了鲁中、滨海地区军民反“扫荡”斗争,钳制敌人机动兵力10000人以上,迫使敌人又从上海、青岛经海上增兵烟台、石岛。此战役共歼灭日伪军5000余人,攻克敌伪据点138处,使140多万人口的地区和文登、荣成两座县城,及2500多个村庄获得解放,扩大根据地5000余平方公里。胶东抗日武装力量迅猛发展,4个海区根据地完全连成一片,并沟通胶东解放区与鲁中、渤海解放区的联系,大大增强了胶东抗日军民对敌伪进行反攻作战的力量。
最后,许世友司令员指出,日本帝国主义失败的日子不远了。他号召广大青年踊跃参加八路军,为彻底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作出贡献。
这时,许司令员叫父亲上台,他把父亲介绍给广大人民群众和八路军指战员说:“这是我们忠实的朋友,日本人民解放联盟的小林清同志。他是日本人,和我们一起坚决地打击日本侵略者,现在日本人民都组织起来打击日本侵略军。我们有骨气、有热血的中国人民,更应该参加八路军,保卫祖国。”
在许世友司令员的号召下,青年们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加八路军。大会的气氛达到了高潮。在参加八路军的青年中,其中走出了2位军委副主席。一位是迟浩田,胶东人,参军之初就在许世友领导的胶东军区。迟浩田成为第27军的骄傲,不断创造战争奇迹。建国后,迟浩田担任了总参谋长、国防部长、军委副主席,1988年授上将军衔。
另一位是张万年,胶东人,参军那年他才16岁,在胶东军区北海军分区独立团三营七连当战士。抗战胜利,张万年跟随吴克华司令员进入东北,他是第41军的骄傲。建国后,张万年担任了大军区司令员、总参谋长和军委副主席。1988年授上将军衔。
胶东名将辈出,英雄云集。这是英雄胶东人民的骄傲!英雄的将军,遇到英雄的土地,必将产生英雄的部队。这也足见,当初毛主席把许世友派到胶东去拓荒,是多么英明,正确。
历史证明,许世友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将才。他在胶东不但站稳了脚跟,而且带出了一大批特别能战斗、特别能立功的队伍。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许世友带过的兵,发展为4个王牌军。
从序列上来说吧。
第一个就是为人熟知的第27军,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首任司令员就是许世友本人。许世友这个九纵司令员可牛了,敢摔粟裕的电话,但是打起仗来那是毫不含糊的。
许世友升任兵团司令员后,由他的爱将聂凤智接任纵队司令员。第27军改编成立,聂凤智成为首任军长。聂凤智统领第27军,横渡长江,他是最早登上长江南岸的军长之一,然后挥兵进入上海,为华东的解放立下了赫赫战功。
第二个是第31军,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也是胶东子弟兵武装起来的部队,纵队司令员是红四方面军的悍将周志坚。周志坚跟随李先念参加了中原突围,他的遭遇比较曲折。
部队打没了,周志坚被派到了胶东,成为许世友的部下。周志坚有一个绰号叫周铁匠,打起仗来和许世友一样勇猛,许世友很欣赏他,很快任命他当了师长,最终周志坚担任纵队司令员,第31军首任军长。
第三个是第32军,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十四纵队,也是由胶东地区部队改编而成。纵队司令员是参加过毛主席领导秋收起义的中央红军将领谭希林。谭希林当过新四军第七师代师长。
相对来说,谭希林的名气稍微小一点。建国后,他脱下军装,当了驻外大使。谭希林去的是捷克斯洛伐克,大使期满,他回国继续在军中任职,所以他是有军衔的将军大使。
第四个是第41军,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也就是在胡奇才指挥下死守塔山阵地的那个王牌军。有人可能要问了,第41军是东北战场的部队,怎么也是许世友带出来的?
那当然了。第41军也产生于胶东军区,纵队司令员吴克华曾经担任过胶东军区副司令员,是许世友的副手。抗战胜利,山东军区主力部队在罗荣桓率领下进入东北,吴克华带着部分胶东子弟兵跟随罗荣桓而去。这就是后来的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
胶东军区孕育出来的这4个王牌军,到2015年时,有3个升级为集团军。这就是第27集团军、第31集团军和第41集团军。光荣啊,胶东子弟兵。
这4位首任军长,聂凤智、周志坚、谭希林和吴克华,清一色的开国中将。他们见了许世友,都要喊老首长。不光是他们这一帮中将,就连同样是开国上将,陈锡联、陈再道等,见了许世友,也都喊老首长,因为许世友的革命资历太老了。
许世友司令员的表彰给了父亲很大的鼓励。他非常兴奋,他暗下决心要和中国人民,八路军一道为打败日本法西斯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