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

艺术家杨凯开年首展“浮世清欢”于頌艺术中心开幕,作为85后备受瞩目的青年艺术家,他摸索并创新地以宣纸叠加处理作为基底,使用水墨丙烯及矿物质材料的多媒介结合,创造出自己的绘画语言。展览呈现富有标志性《生长》《礼》《空》三个重要系列作品,艺术家在实与虚的对照与穿插之间,轻重色块的填充与留白之间,对精神性景观本身进行着宿命般地冒险与游历,作品渗透其无限东方哲学思考。在此之前杨凯已经勾勒出一条“追溯-前行”的历史观与工作路径。

在杨凯的艺术实践线索中,“古-今”一方面意味着画史或文化史的演变节奏——他擅长从这种节奏间隙中找到自身创作的图景与肌理;另一方面,作为具有留学经验的青年艺术家,对自身文化传统的梳理与援引,在后全球化时代中也是一种建立文化时空坐标创作本体性的必然。





杨凯个展“浮世清欢”

2025.1.1-2.23 頌艺术中心

“追溯-前行”的工作方法在于对待创作的结果和过程,以一种从先前的社会条件和历史结构的认识着手,并且结合当下的文化形态赋予时代精神。与社会科学工作者不同的是,艺术创作者往往善于从日常生活实践的寻常之物中找到隐蔽的线索,见微知著地构建起叙事之道。对观众而言,在展览中体会一种具身的感受则会唤起相应的愉悦与知觉。

从这个意义上看,杨凯在此之前的个展“鲁珀特之泪”具备历史性与空间性的双重特征,笔者试图以“图像-空间”披露出不同社会形态中的差异性和连续性,且与当下共振。之前展览传递出以空间作为整体表征的倾向,侧重将观众的身体意识纳入这种整体性中。从而,空间中那些动态的通感(sensus communis)或统觉(synesthesia)因素就成为值得被关切的线索。





杨凯个展“浮世清欢”

2025.1.1-2.23 頌艺术中心

按传统绘画视角,杨凯近作属花鸟工笔,以错落渐变的墨色应用于描绘对象的实体、轮廓和背景,传递出文人画之意。文人画成形于元代,其花鸟之风即为突出“墨花”。(相较于唐宋的设色花鸟;墨竹的传统除外)这样的创作偏好,不假雕饰,表露“厌求”的淡泊心境。

杨凯入花鸟,些许师宋画院遗风,以及元代的“墨花”图式。但贵有变通,其墨法转向体现在对作品图像效能的把控上。譬如使用经过特殊处理的宣纸,将不同类型、不同工艺的宣纸组合为底子,丙烯与矿物质颜料与这些纸张的结合效果也不尽相同,从而体现出丰富的层次感。





杨凯个展“浮世清欢”

2025.1.1-2.23 頌艺术中心

杨凯格外向笔者介绍了所用纸张的技术信息:棉料宣纸,原材料以稻草为主,檀皮含量在40%左右,较薄、较轻,纸性绵软、润墨性强;净皮宣纸,檀皮含量达到60%或以上,另辅之以少量稻草精制而成,纸性坚韧,柔软;特皮宣纸,檀皮的含量达到80%或以上,吃墨更为均匀。

这些似不足为外人道的技术信息,实质上构成了纸张与颜料在画面不同部位的拉力。特别是多檀皮的位置,能经受笔力反复搓揉与润墨,因此也形成了光泽般的墨迹层次,回应了展览题目——一种现代雕塑形态的,带有文化传奇色彩的多重力学结构的玻璃材料。





杨凯个展“浮世清欢”

2025.1.1-2.23 頌艺术中心

在具体题材上,杨凯从植物入手,多有寻常食材,亦有今日数字世界使用的非现实的植物素材。葱蒜类食材入画,画史中或为闲趣小品,或为借其寻常性形成格调上的反差,实则传递别样的文化态度。每朝大家不拘一格,各有成就。

杨凯此系列的绘画同样带出现代解构性的锦灰之趣,宛若钱选之秋瓜,白石老人之莱菔,前者显文人舞词弄札和繁华尽出寥寥,后者则是传统绘画世俗化的着意选择。他的探索点应是在前人基础上,体会出今日视觉艺术正在面临的命题:即从“神圣-日常”到“日常想象-数码想象”的精神性的需求转向。

《礼》系列承载着中国传统信念,即便在当代观念中,亦以物质形态坚如磐石。《空》系列则透过融合古典与现代的东方器型,以一种优雅的“唯物”视角,表达了艺术家对现代社会“物欲”的深刻反思。



杨凯《生长No.5》

木板、宣纸、丙烯、聚醋酸乙烯粘合剂、矿物颜料

40×30cm 2023

《生长》系列画作,亦展现了现代解构主义与锦灰之美,其中“灰”既是他的客体体验,也映射出现代都市的理性基调。画中的主体既独立于我们之外,又与我们息息相关。杨凯的作品,恰如其分地呈现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困惑感,既令人欣喜又让人不安,引人长时间凝视、沉浸于其专注与静默之中追寻那永恒的寓意。

Q&A

栗子对话

尤洋:作为85后备受瞩目的青年艺术家,使用水墨丙烯及矿物质材料的多媒介结合,创造出自己的绘画语言,可以讲讲你的创作流程?

杨凯:对传统媒介的延续,不断对新媒介的探索,才有了现在的绘画语言。





艺术家杨凯

尤洋:为什么选择灰色?可以讲讲这三个系列的发展吗?

杨凯:《道德经》讲“有无相生”,灰色可看作“有”(实存物质色彩)与“无”(无色、虚空)相互作用的过渡状态,如同事物从无形到有形转化的中间阶段,反映出事物变化连续性与过程性的认知。

《礼》系列从2012年开始创作至今,每年都在延续,更像是内心对世界感知的投射。这使得每年这一系列作品,从创作媒介到意向表述都有着区别表达。

《生长》更像是对人类自古以来追求长生执念的反思,这个系列创作于2023年,大量生命体被人类在虚拟世界复制出来,看似在继续生长,得到长生,这难道不是我们对色性的执念吗?



杨凯《空37》

木板、宣纸、丙烯、聚醋酸乙烯粘合剂、矿物颜料

40×30cm 2024

《空》系列创作于2024年,有别于《生长》《空》,更关注于“无”这一概念的表达。《道德经》中提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认为“空”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与“有”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是事物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





杨凯个展“浮世清欢”

2025.1.1-2.23 頌艺术中心

“空”不偏于“有”,也不落于“无”,是一种能容纳万物、应物而不为物累的特性。如道体之“空”像镜子照物,能应物却不为物所改变。说到容纳万物,所以《空》最初以人们熟悉的各种容器形态出现。

尤洋:这次展览中有哪些作品对你来说意义比较特别?为什么?

杨凯:《生长NO.36》与《空NO.28》,一繁一简,相互映衬,折射出我对“无先于有”的深刻领悟。前者象征着《生长》系列中众多独立植物的生命力汇聚为一,后者则意味着剔除一切非必要线条后的极致简约。



杨凯《生长No.36》

木板、宣纸、丙烯、聚醋酸乙烯粘合剂、矿物颜料

150×150cm 2024



《空NO.28》在展览现场

尤洋:你作品里的线索、图示和符号通常来自哪里?

杨凯:汲取创作灵感素材,书籍与网络堪称两大法宝。但更多的是心有所感。

尤洋:如何看待你作品中对于真实和虚构之间关系问题的探讨?

杨凯:真实与虚构并非绝对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真实的世界是不断变化、流动的,而人的认知和表达往往是有限的,因此作品中的虚构元素可以看作是对真实世界的一种延伸和升华,是对“有”与“无”的一种感悟和表达。





杨凯个展“浮世清欢”

2025.1.1-2.23 頌艺术中心

这种真实与虚构的结合体现了“有无相生”的思想。《生长》的具象形态是“有”,是真实可感的;而灰色及非自然的排列方式所营造的意境是“无”,是一种抽象的、精神层面的存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观念。器皿的具体形状是“形而下”的“器”,是真实的物质存在;而通过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和象征意义则是“形而上”的“有”与“无”。

尤洋:你觉得你的作品与这个时代的一些特质互为契合的点在哪里?

杨凯:《空》系列隐喻当代社会人们常感精神空虚、压力大,渴望心灵解脱。作品化繁为简、意境空旷,为观者提供精神成长空间,契合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同时,在信息爆炸时代,作品也可能引导人们思考信息繁杂背后的本质,探寻事物的“空性”,不被表象迷惑。



杨凯《空36》

木板、宣纸、丙烯、聚醋酸乙烯粘合剂、矿物颜料

40×30cm 2024

《生长》系列指向当今时代发展迅速,无论科技、文化还是个人成长,都强调发展变化。《生长》可能以艺术形式展现生命成长、事物发展过程,激励人们在时代浪潮中积极向上。

尤洋:这次与頌艺术中心合作有怎样的感受?

杨凯:这是《空》与《生长》系列在当代艺术空间中的首次呈现,会是一次极佳的观展体验,这一切得益于完美的展览空间。《礼》系列在此地的再次展出,更像是某种秩序的传递和延伸。



文字|尤洋

图片|頌艺术中心、杨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