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民生无小事工作室】


舞台美术设计是借助信息技术、科学材料、美术表现等手法,通过设计者“览物所得”和“所宠所养”构建可观、可想的艺术空间,以此呈现物象隐喻、情感状态、哲思教化等艺术视觉,有现实性,亦有虚拟性。

舞台美术设计早期被称为“布景”,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媒介的不断发展,舞台美术设计由单一向多元、由空间构造向立体呈现过渡,而舞台美术设计专业也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正走向“学习、创作、实践、检验”的转换中心。

与此同时,舞台美术创作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专业技术,舞台美术设计还承载着理念、形态、手段等多种艺术元素,已经变得多元而立体。

上海戏剧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院校,作为“头部院校”开设的舞台美术专业被行业视为“领头羊”,既引领着行业的教学研究,又引领着行业实践。

中央戏剧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戏剧教育高等学校,建校之初就开设了舞台设计专业。为了适应新时代舞台美术设计的新形势,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设有舞台设计、舞台灯光设计、舞台服装设计、舞台化装设计、舞台造型体现、舞台技术、演艺影像设计、演艺声音设计等8个专业方向。

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采取“文化与艺术齐修、基础与技术相济、舞台与科技辉映”的措施,产、学、研紧密结合,与社会相关产业建立高度契合关系,打造新时代舞台美术设计,应对时代发展赋予的使命。

“文化与艺术齐修”,让舞台美术展现时代风貌

“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艺术提高想象的空间,而文化则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源泉。

舞台美术设计的宗旨是向社会传递真、善、美,引导观众提高对真、善、美的判断力,营造“讲美德、尊品德、守道德”的社会氛围。

这就要求,舞台美术设计者在创作时要从生活中来,以当代人的视觉感受当代人的生活,同时要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作支撑。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舞台美术设计的精神命脉,也是舞台美术设计的创作源泉。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老庄的哲思、诗歌的意境、辞赋的声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共同的情感体验,唯有深入挖掘其中意涵,把创作理念建立在大众共同的情感体验之上,使大众审美与舞台美术产生情感共鸣,才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建设符合“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代”的舞台美术设计。

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设计把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首要任务,诗词歌赋等便成为舞台美术设计者的必修课。为了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央戏剧学院积极搭建线下、线上平台,构建学习型教学环境,不断完善教学制度,确保文化基础知识教学实现系统化、深入化,以把舞台设计之专建立在文化基础之广上,形成“专业之专”与“文化之广”和“美术形式之新”与“传统文化之深”多位一体的互动模式,使舞台美术设计呈现出视觉张力,让观众在寓教于乐中深化哲思、陶冶性情、启迪灵魂。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指出:“我们强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和弘扬中国精神,并不排斥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我们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发展起来,必须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文艺才能更好发展繁荣起来。其实,现代以来,我国文艺和世界文艺的交流互鉴就一直在进行着。白话文、芭蕾舞、管弦乐、油画、电影、话剧、现代小说、现代诗歌等都是借鉴国外又进行民族创造的成果。”

舞台美术能够展现一个时代的风貌,也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创作出有筋骨、有温度的舞台美术作品,除了要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蕴藏,还要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汲取艺术精华。在世界历史长河中,产生了数不清的文化艺术大师,灿若星辰,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艺术精品,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此外,众多国外经典舞台剧为中国舞台美术设计提供了学习、参考、借鉴的样式。从早期借鉴西方舞台设计的表现形式到“自我完善”,再到今天立足本土、世界共融的发展形态,中国舞台美术设计提升了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多幕剧《茶馆》设计制作效果图

基础与技术相济,让坚实而多元的美术基础成为舞台设计的源头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设计始终注重素描、造型、色彩、透视等基础教学,同时注重对中外美术史的学习和对欧美舞台剧的研究,确保拥有高水平的舞台美术设计能力,又兼具国际视野。

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提出多元化、复合型、学者型专家培养模式。一是从舞台美术设计本体出发,构建文、史、哲与专业课程的互通体系,把民族性与世界性结合起来,并有效融入世界舞台美术的语境之中,以此形成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化舞台美术设计专家。

二是强调表现手法多元化、多样化的同时,强调自我创新意识,以“剧中人”“创作者”的身份,深入体会世界经典舞台剧、经典舞台美术作品的创作理念和思维,实行“以实践育能力、以观摩拓视野、以体验促创作”的成长模式,在“如何以技法载道”“如何以舞台呈现构想”等现实课题面前,锻炼技法,开拓思维,挖掘舞台美术设计的创造力。

三是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不断拓展国际产业合作的方式,使学习为实践服务,打通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基础厚、实践能力强、技法表现专”,从而把艺术之美深入到各类舞台美术的相关领域,以此适应新时代大众审美情趣,实现引起共鸣的新时代舞台美术设计。

近年来,大大小小的剧场演出、音乐节、演唱会,以及各种影视、视频制作日益增加,大众对相关舞台美术设计也提出更高要求。为此,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设计在解决连续性和复杂性问题时,通过观念与手段的结合、内容与形式的结合、创意与技术的结合,以民族文化与世界文明相融合的创作精神,深入研究国内外舞台美术现状、发展趋势及前沿动态,挖掘舞台设计者的艺术潜力和艺术个性,创作出不拘一格、不拘一品、不拘一尊的舞台美术设计形式,进而实现学术、技术、艺术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的创造性成果转换。

在走向国际方面,中央戏剧学院众多创作成果在国际上获奖,得到认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

刘杏林的越剧《唐琬》获得2009世界舞台设计展金奖;话剧《原野》获得2013世界舞台设计展最佳舞台设计提名奖;昆曲《牡丹亭》获得2015布拉格演出设计与空间四年展演出设计奖;话剧《暴风雨》获2022世界舞台设计展(WSD2022)舞台设计一等奖。

谭泽恩的作品《美好的一天》获得2017世界舞台设计展演出设计银奖。高广健的京剧《天下归心》获得2015年布拉格演出设计与空间四年展演出设计金奖。周正平的越剧《桃花扇》获得2019年布拉格演出设计与空间四年展最佳灯光设计奖……

舞台与科技辉映,践行“当随时代”、引领时代、超越时代的舞台美术理念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舞台美术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科学技术与舞台美术的高度融合也成为大众欣赏现代舞台剧的重要发展趋势,大众对前沿科技融入舞台美术设计的需求日益迫切。

为适应时代需要,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设计通过数字绘画、虚拟空间等表现手法,采取舞台设计、舞台形式、舞台传播与新型科技相融合的方式,探寻多样性、便捷性的传播途径,运用科学剪辑、精品制作、微距摄影、投影摄像、数字媒体、数字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把新型科技融入舞台设计、舞台实践中,从而赋予舞台美术设计多元化的创作思维,使观众获得全新感观之时,甚至可以体验、互动。

比如,通过特效、剪辑、摄影等手法把虚幻设计成身临其境的逼真场景,或者把现实设计成或古老或遥远或梦境或意象的虚幻空间,呈现出或震撼或温情或浪漫或现实的场景。

同时,在信息化、便捷化、多样性等新媒体时代的传播途径中,把舞台设计与数字电影、新媒体技术结合起来,以联展、联播的形式把新型舞台美术展现给观众,结合中外传统经典舞台美术相关的审美精神、艺术视觉、舞台意涵等形式对大众进行感染式、多方位的熏陶,以“古艺新创意、古意新理念、古剧新内蕴”的新舞台美术推广普及给观众,使观众沉浸其中。

通过科学技术与舞台美术的融合,让观众因不同心境、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感受到不同的形象之美、旋律之美、情感之美。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2期、1月20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 桑果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民生无小事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