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本文为《中国审判》杂志原创稿件
文| 林泳
一块玻璃,在世界的舞台熠熠生辉,全球每三块汽车玻璃就有一块来自福建;一块电池,迸发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动能,全球每三辆电动车就有一辆使用宁德时代电池……潮起东南,千帆竞发。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金字招牌”,从福建走向全球。
立足于民营经济大省的优势,福建省三级法院(以下简称“福建法院”)强化“晋江经验”发源地的责任担当,从保护创新创造、优化诉讼服务、服务高水平“走出去”等方面着手,努力打造“立审执破调”一体化贯通全方位保障的司法服务工作体系,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一路“高歌”向前。
01
助企向“新”而行
在福建省福州市福山郊野公园的环抱中,1999年动工兴建的福建省创新高地——福州软件园静静矗立其间。一栋栋研发大楼掩映在绿树花丛里,数字经济发展的澎湃动力持续涌动了25载。
在这片创新的热土上,成立于1998年的高新技术企业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科技公司”)依托土地、地质、矿产等领域的数据,融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监测监管等业务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平台支撑,已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从2021年起,某科技公司在宁夏地区的业务量出现断崖式下跌。调查发现,福建某阳信息科技公司(以下简称“某阳公司”)作为同类竞争企业在当地国土部门中标了多个项目,且中标项目的软件界面与该企业相似。为了摆脱被侵权带来的生存危机,某科技公司向福建省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知识产权诉讼涉及很多专业问题,司法鉴定是案件审理过程中绕不开的环节之一。“鉴定机构通常根据软件代码行数收费,花费高、流程长,如果按部就班走司法鉴定程序可能要耗时几个月、花费几十万元。”翻阅完卷宗,福州知识产权法庭法官曾凤深知其中不易。
确实,走司法鉴定程序容易增加企业的诉讼成本。但隔行如隔山,对于多是法学等文科专业出身的法官来说,不走司法鉴定程序,其本身缺乏技术判断的知识基础。这时候,“救兵”出场了。
主要从事人工智能等方面理论研究与应用的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柯逍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福州知识产权法庭聘请的知识产权技术调查官。
何为技术调查官?福州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潘筝介绍,针对知识产权案件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等特点,福州知识产权法庭早在2020年就在全省率先建立技术事实查明机制,引入行业专家、学者参与辅助案件审理,为法官审理专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等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提供查明技术事实等方面的支持。
2021年,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出台技术调查官参与知识产权诉讼活动的工作规则,与福建省知识产权局建立知识产权技术调查官共享机制。目前,福建法院共聘请技术调查官100人、专家陪审员23人、技术咨询专家93人,为技术事实查明提供有力的专业支撑。
有了技术调查官“撑腰”打气,案件很快有了眉目。仅2天时间,柯逍就解决了技术上的难题,鉴定出某阳公司开发的软件程序包中与权利软件存在相同路径、相同名称下的图片内容一致等情形。综合全案证据,2024年8月,福州知识产权法庭依法判决某阳公司承担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45万元。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福建是制造业大省。一些传统产业面临改造升级的同时,也面临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机遇。
始终关注特色产业保护,帮助传统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福建法院一直未停止创新的步伐:
——千年窑火,造就了“中国白·德化瓷”。2024年,福建省泉州市两级法院(以下简称“泉州法院”)共受理涉陶瓷知识产权案件179件、审结173件,诉讼标的额为1336.76万元。2023年2月、2024年3月,陶瓷知识产权司法创新机制连续两年获评2022年、2023年泉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最具获得感”十大举措。
——“一片叶”成就了福建著名的“茶产业”。福建省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围绕“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融合发展,设立“三茶法治驿站”“三茶法官工作室”,出台《服务保障“三茶”融合发展十二条举措》,为茶产业品牌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支撑和服务。
——在全国著名男装和运动鞋生产基地晋江,培育了52家上市公司、90余个知名品牌。福建省晋江市人民法院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全力打好“特色产业牌”,成立全市行业知识产权发展保护联盟,推进“品牌之都”全面升级。
一个个鲜活案例、一项项扎实举措,企业筑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石,有了“看得见”的获得感。更多的“金凤凰”选择在“八闽大地”落脚栖息、扎根生长。
02
解企诉讼之忧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有海的地方就有福建人。靠着爱拼会赢的“闽商精神”,无数闽企在波涛汹涌的市场洗礼中发展壮大。
但对于不少企业来说,“诉讼”一词往往让他们感到忌惮。“如果被起诉,公司可能在招投标、贷款等方面受到影响。而且企业发展需要资金,不希望和金融机构‘撕破脸’。”福建省某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康先生道出了原因。
近年来,康先生的公司因资金周转不灵,无法按时返还某银行500万元的贷款。2024年6月,某银行向泉州市金融纠纷一体化调处中心提出调解申请。
调解过程中,康先生正在新疆竞标重要项目,无法及时赶回来。作为跨域立案的首发地,泉州法院持续深化跨域调解等工作机制,经过兼职调解员的3次线上调解,康先生与银行达成分期还款的调解方案并由法院进行司法确认后生效,纠纷得到妥善解决。
何为金融纠纷一体化调处中心?为贯彻落实好“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要求,2023年3月,由泉州市委政法委牵头,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等八部门联合设立泉州市金融纠纷一体化调处中心,同时设立泉州市丰泽区人民法院金融审判巡回法庭并吸纳全市38家金融机构入驻该中心,集中规范调处信用卡、小额信贷、小微企业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等4类金融纠纷,调处成功率是传统模式的4倍。
“定分”更要“止争”。在这一新机制下,各部门通力合作、共处纠纷,不再是“有矛盾找法院”,而是“末端”与“前端”效能充分叠加。
企业发展需要“宁静时间”。对此,福建法院抓实多元解纷工作,推广“法院+工商联”“法院+商会”“法院+行业协会”等经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自愿选择调解、仲裁等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实现对企业利益最大化保护。
为减少诉讼活动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避免“办一个案件、垮掉一个企业”。福建法院注重善意文明执行,能“活封”的尽量不“死封”,避免企业被“扼住喉咙、难以喘息”,助力企业“造血再生”。
作为“南方林海”“中国竹乡”,南平是全国优质竹产区。位于该市松溪县的某竹木企业,由于经营不善陷入困境,仅在松溪县人民法院,就有17个涉执案件,金额达599.64万元。
如果对该企业现有资产予以拍卖抵债,可能致使企业倒闭。为了高效实现申请执行人债权、挽救经营主体,松溪法院在征得申请执行人同意后,对该企业设备采取“活封活扣”“放水养鱼”等措施,允许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一套“组合拳”下来,企业引入资金对机械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不仅分期分批履行债务,还创造了30余个就业岗位,逐步走向正轨。
“在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我们坚持善意文明执行,对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采取‘活封活扣’等方式,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松溪法院执行局负责人林丽思说。
此外,福建法院还特别注意区分被执行人有财产却不履行的“失信”与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失能”情形,避免将“失能”被执行人纳入“失信”名单。2024年1—11月,福建法院深入开展失信惩戒“四个一批”专项行动,对法院发布的失信、限消信息开展全面核查,累计屏蔽失信名单60217人次,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营商氛围。
03
护企“走出国门”
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越来越多企业“走出去、抢订单、拓市场”,在海外寻找经济新增长点。
在先行先试的经济“试验田”——厦门,这样的企业数不胜数。
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交汇点,厦门跃动着高质量发展脉搏。2023年,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金砖国家组织进出口分别增长1.4%、14.4%。这是厦门企业多年来描绘的一幅精谨细腻的“工笔画”。
发展浪潮翻涌,但也深藏“暗礁”。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差异化的法律制度下,民营企业难免面临法律困惑,甚至踩到“雷区”。
厦门国际商事法庭是福建省首家、全国第四家、全国唯一设在经济特区、承担中央综合改革任务的地方国际商事法庭,为企业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司法服务,助力企业“走出去”。
2024年5月,厦门国际商事法庭审理了一起某快递(中国)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诉厦门某商贸有限公司航空货物运输合同纠纷案。该案具有涉外因素,争议点在于如何适用《蒙特利尔公约》。据悉,1999年签署的《蒙特利尔公约》规定了国际航空运输中关于旅客、行李和货物损害赔偿的规则。我国是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的缔约国。
对于案件的争议点,厦门国际商事法庭依托厦门国际商事法律研究中心,对案件进行了法律适用研讨。研讨会上,法官、教授和博士生共聚一堂,围绕《蒙特利尔公约》在何种情形下适用、《蒙特利尔公约》在我国是否可以直接适用、如何平衡《蒙特利尔公约》和国内法的关系等问题展开激烈讨论。近4个小时的头脑风暴下,大家的思路越发清晰。
以此为基础,案件经办法官、厦门国际商事法庭副庭长王池又查阅了众多资料和案例。最终,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决支持了原告某快递(中国)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的全部诉讼请求。
“该案全面适用《蒙特利尔公约》,平等保护了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同时,确立了直接适用国际公约的裁判思路,厘清了此类案件的法律政策界限,为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碰到类似问题提供参考。”王池说。
依法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的合法权利,是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关键一环。“人民法院要办好关键的‘大案’‘小案’,引导企业强化合规意识,在‘走出去’过程中自觉遵守国际惯例和中外法律,运用法治和规则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福建省经济法学研究会会长、厦门大学教授、厦门国际商事法庭专家委员会委员肖伟评价。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新福建建设十年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等“窗口效应”加快显现,全省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6.5%。显著成绩背后是民营企业家坚如磐石的韧劲、只争朝夕的奋斗,也是福建法院担当作为、不断前行,助力企业有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底气。
福建法院积极融入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以审判工作理念的现代化引领厦门、泉州国际商事法庭和厦门涉外海事法庭、福建高院海丝中央法务区巡回审判点“三庭一点”建设,依法审理涉民营企业纠纷案件,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以高质量涉外司法服务,助力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
中印尼“两国双园”,被视为“一带一路”新旗舰项目的全新合作模式。福州中院研究出台《关于司法服务和保障中印尼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与华东政法大学等共建“印度尼西亚法律查明研究中心”,与福建省福清市人民法院联合发布《印尼投资法律指引》等,为园区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提供法律指南。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涉及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贸协定。针对泉州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发达的特点,泉州中院出台《关于提升法治营商环境 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提供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的工作意见》,满足民营企业开展国际商贸活动的司法需求,为广大民营企业“走出去”“强起来”提供司法保障。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要求,切实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持续完善、用足用好司法惠企政策,为民营企业‘撑好腰’‘鼓足劲’,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福建从民营经济大省向民营经济强省跨越突破。”福建高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期封面及目录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中国审判》杂志2025年第01期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359期
编辑/孙敏
来源:中国审判微信公众号
编辑:段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