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写文章这件事,愈发显得艰难。尺度难以拿捏,大了易触上级不悦,小了难让读者尽兴,内涵太深又恐受众不解。既想顾及观众的多元需求,又怕得罪审核,更不愿折损笔锋的锐利。就像时评社论的写手们,既不屑如司马夹头般毫无底线地哗众取宠,也不愿像某些人一样盲目鼓吹不实言论。可生活的压力,又迫使这些坚守文字尊严的人,在公众审视与上级审查的夹缝中,努力保持最后的体面。
生存的不易,在各行各业都有体现。二人转演员的“娘炮”造型,马保国老师在酒吧里展示“五连鞭”,看似荒诞,实则不过是为了谋生。比起直播间里的低俗营销,他们至少求得了内心的安稳。在生存与理想的抉择中,我们或许能从哲学走向佛学,遵循“道法自然,但求无愧于心”的准则。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却也时常留下深刻的印记。2024年9月16日凌晨,开国上将宋任穷之女宋彬彬逝世,国内媒体鲜少报道。但对于上了年纪的人而言,这个名字承载着特殊的记忆。1966年8月18日,宋彬彬在天安门给毛主席戴上红卫兵袖章,名声大噪。然而,她这一“荣耀”背后,是13天前北师大女附中校长卞仲耘被殴打折磨致死的悲剧,彼时宋彬彬是学校“革命师生代表会”副主席之一。此后,宋彬彬赴美留学,获得学位后在美国任职并加入美国国籍。这段历史充满荒诞,曾经的“爱国义士”最终奔赴“万恶的美帝”,恰似一些高喊爱国主义却做出相悖之事的人,口号与行动的背离,令人唏嘘。
历史的镜子不仅映照出个人的选择,也展现出社会的百态。在文化艺术领域,方励的坚持令人动容。2014年韩寒执导的《后会无期》上映,其出品方之一劳雷影业的总裁方励,一直致力于拍摄那些不被商业市场看好却能留存中国文化印记的作品。为拍摄《里斯本丸沉没》,他耗时八年,花光积蓄,卖掉所有房产,如今借住在他人家中。此前,他还为吴天明导演遗作《百鸟朝凤》下跪恳求院线增加排片。不仅如此,他还谋划搜寻马航370长达三年。方励的执着,是对文化与真相的坚守,即便在艰难中也未曾放弃。
反观当下,我们不得不反思,是什么让我们在时代的洪流中渐渐失去了温柔和坚定?团结本是力量之源,信仰本是成就伟业的根基,可现实中却存在着分裂与背离信仰的现象。一个落水的外国人,我们会伸出援手,为何有时却对自己的同胞如此狠心?那些在生活中流泪奔跑的人,不过是在寻找一个安身之所,一个能让心灵栖息的家园。
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时代,既有为了生计而妥协的无奈,也有坚守理想与尊严的执着;既有历史遗留的伤痛与反思,也有对未来的迷茫与期许。我们经历过风雨,也迎来过片刻宁静,在这过程中,我们理应平等地享有体面和尊严。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一面镜子。我们不能让这面镜子高悬于天,而应让它映照大地,映照我们的生活与内心。
通过回望历史,反思当下,我们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找准方向,砥砺前行。无论前方道路如何崎岖,总有一种力量支撑着我们,那是对真理的追求,对正义的坚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