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来到咱自己的读书圈。上回我们讲到了从李嘉诚的经历我们总结了经验,那就是心定则万物定,这又是为什么呢?“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人生路上我们经常回面对这样的抉择,有人习惯怀着忐忑迷茫而又忐忑的心情,走一步看一步,走到哪里算哪里。在人生节点上,青年李嘉诚跟普通人一样,同样会忐忑不安,只不过他没有因此迷茫,而是先处理自己的心情,理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现在要干什么,未来应该是怎样之后,李嘉诚这才开始行动。这种“谋定而后动”的精神恰恰是很多年轻人所不具备的。



国学大师南怀瑾认为,只有达到了止和定的境界,才能够停止一切的动相。也就是说,心乱则万事乱,心定则万事定。后面的事实证明,李嘉诚定心之后,生活的困难便很难将他打倒了。

得知李嘉诚退学养家的想法后,舅舅庄静庵曾提出帮忙,如果有他的扶持,李嘉诚自然会少受苦,但寄人篱下的生活,不是李嘉诚真正想要的,认真思考后,他决定自己去趟一条路出来。

一连两天都一无所获,可他不想放弃,也不能放弃。至到第三天,一位茶楼老板看他可怜,终于答应收留他在茶馆里当烫茶的跑堂,在老板点头的那一刻,李嘉诚欣喜若狂。

14岁被迫踏入社会,就算李嘉诚比同龄人早熟,但要做到没有一点情绪是不可能的。李嘉诚也为这不公的命运深深愤怒过。他在2013年汕头大学毕业典礼上分享过他14岁那年的真实心情:“在逆境中奋斗的人,不要让内心的愤怒燃烧,而影响你解决问题的能力。”

李嘉诚的小指头有一个疤痕,这是14岁的时候留下的“愤怒的印记”。那年,一个寒风透骨的冬天下午,李嘉诚无意间从窗框中,看见高层领导坐在暖暖的室内,悠闲的品茗,顿时感到很孤独、很愤怒,他在愤怒中错手割伤自己,深可见骨。看着血从伤口由红变黑,李嘉诚当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出人头地,一定不要做可怜的人。但是他知道,只有愤怒而欠缺思维,只会另自己更软弱、更惶恐。于是,于是他决定把愤怒转为对自己更高的要求和更专注解决问题的动力。

为什么李嘉诚说肯努力一点就可以赢多一点呢?我们下回再讲。如果您喜欢请点赞加关注,我们一起学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