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医药集采的争议很大。

最开始是说“3分钱的阿司匹林没效果,肯定不如原研药”,后来又说“进口药退出了公立医院”,好像老百姓从此买不到进口药一样。

这些耸人听闻的内容,其实是想树立一个导向:

医药集采是个坏东西,把好端端的进口药挤走了,从此患者只能买到劣质的仿制药。

真的是这样吗?

这里,我并不否认医药集采的弊端:

在确定进入医保名单之后,一些药企在缺少监督的情况下,以次充好,降低了标准。

一些中成药药企,借国家之保护红利,挤占了医保资源。

但!如果因此而全盘否定集采,绝对是着了一些人的道。

尤其是一些暴利药企、想吃高额回扣的主任医师,以及他们的代言人。

今天就抽丝剥茧的聊聊这个话题,以及行业内幕。

01 三分钱的阿司匹林怎么就不能吃了?

我自己就是吃三分钱一片阿司匹林的用户,稍微贵点我都觉得浪费,为什么?

因为阿司匹林这种药,我本科阶段在实验室里经常做,以苯酚为原料,化学合成为阿司匹林只需要两步。

工艺和配方都能百度到,没什么技术含量可言。

毕竟阿司匹林1897年就发明了,至今已有128年,随便一个药厂都能捏出来。

你说三分钱一片成本太低,肯定掺假了。

但我告诉你:三分钱的阿司匹林已经是“暴利”了。

你在1688上买阿司匹林的原料药,每公斤也就是30元,一片100mg,成本也就是三厘。

但集采阿司匹林卖给你的成品却是3分4厘,溢价足足高了10倍呢!

所以不要觉得这药便宜,不敢吃,因为它本身的生产成本就不贵。

你看美国的阿司匹林仿制药,也是主打一个便宜量大。



再举个例子,东北制药生产的维生素c,一瓶100片,标价三块,算下来每片3分。

这药没有集采,但厂家也能盈利。

电商购买2.1元,还能包邮!



为什么?和阿司匹林的道理一样,配方、成本、都是很透明的,他们最大的生产成本,可能并不是药物,而是药物的包装。

就像超市卖的矿泉水,最大的成本是包装水的塑料瓶子,以及中间的运输等等。

同样的,二甲双胍、布洛芬、阿奇霉素、阿莫西林、罗红霉素这些常用药物。

他们的原料药都非常便宜,有的比猪肉还便宜,不信可以自行去网上搜搜批发价。

但,药和药之间是不同的,并不是所有的药物生产成本都很低。

比如现在抗流感的明星药物奥司他韦,原料药价格是6000元/kg,算下来一粒药成本是5毛钱,比阿司匹林贵多了。

看到这,可能你会疑问,不对啊,为什么5毛钱的药卖我好几块,好几十块一片?



这就要提到药物成本构成了。

药物成本由四大成本构成: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研发成本、运营成本。

这里面,生产成本是最低的成本。

真正贵的是研发,运营和销售。

奥司他韦算是比较新的药,研发成本要高点,这些成本会均摊到每片药的药价上,自然不可能卖那么便宜。

但我上面举的那些常用药物,早就过了专利保护期,早就没有什么生产秘方可言,几乎没有研发成本。

所以,不要觉得三分钱不能吃,放心吃。

至于你说原研阿司匹林和仿制阿司匹林有什么区别,打个比方,就像农村老母鸡和肯德基用的白羽鸡一样。

前者炖汤口味会好点(科学点说药物溶出速率会高一点),但要100一斤,后者电商批发几块一斤,你有钱你就吃农村老母鸡好了,但不要觉得白羽鸡不能吃。

然后造谣肯德基的鸡有六个翅膀,四只腿,是怪物,这就是伪科普了。



02 仿制药进集采,确实是动了一些人的蛋糕

鲁迅弃医从文,我也算是弃药从法(后来自学法律考了律师)。

今天顺便就讲讲行业里的潜规则。

前面说的常用药物,实际生产成本很低,但为什么药店买不到那么便宜的药?

这就是我刚提到的销售成本。

过去有个职业很吃香,叫“医药代表”。

干嘛的呢,比如一家药企生产阿司匹林,卖低价没利润,于是搞个噱头,换换包装或者方剂,“微创新一下”,然后高价卖。

怎么卖,医药代表拿着新款阿司匹林去医院和药店推销,让医生或者药店就给病人推这个药。

医生和药店拿回扣,医药代表赚差价,再加上广告商,层层盘剥。

到了消费者手里,三厘一片的阿司匹林,有可能就变成1块一片了。



而药品不是食品,应该卖多少钱,普通老百姓根本心里没数。

基本上是医生开什么药吃什么药,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没有选择的余地。

就比如我去药店卖维生素c,店员大多是拿个几十块的维生素c泡腾片给我,说什么口味好、好吸收,你就买这个吧。

我一般都说,我就要3块钱一盒的那种,都是同行,别给我搞那么贵的。

再比如我发烧、发炎去医院,医生说吊水,我说不吊,开药就行了。

医生听后气呼呼地给我开个40一盒的蒲地蓝。

我也不多说话,也不去药房拿药,出门就买3分钱一片的仿制阿司匹林或对乙酰氨基酚……同样也有退热效果。

再举个例子,你胆固醇高,可以去买阿托伐他汀钙片,集采的阿托伐他汀钙片,1毛钱一片,患者吃一个月,也就花三块。

但很多药房会给患者推荐什么呢?售价50的立普妥。

为什么?毛利高、回扣多啊。

如果你还坚持要买阿托伐他汀,店员还会挣扎:

“进口的肯定比国产好,价格差距放在着呢,一分钱一分货!”

“你要买便宜的也可以,但是效果我可不保证哦。”

“这个药贵是贵,但是没什么副作用啊”。

用这些话术恐吓患者,逼迫他们买高价药。



这种现象在过去几十年,可以说是已经泛滥了。

为什么这几年要医药反腐,医药集采。

其实国家也是有背调的,知道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所以搞集采。

集采就是告诉药企,我们知道你的真实成本到底是多少,你价格降到位,国家可以保证你销量,以量换价。

辛苦钱还是有的赚的,但是暴利就别想了。

其实日本也是这样把药价打下来的,但集采真的动了不少人的蛋糕,尤其是一些医院里一些“有实权”的医生。

因为集采确定了用药,导致医生开药没有了操作空间,也吃不到回扣。

这两年医疗反腐,大家看新闻没有,随随便便一个主任医生,吃能吃几个亿的回扣!



过去工资+回扣,一年能买几套房,现在好了,又要过平常人的生活了。

所以爱吃回扣的医生普遍不爽,以各种理由诋毁集采。

什么没有效果啊,低价肯定没好货啊等等。

就和他们当初哄骗患者买高价药一样。

03 有问题说问题,别转移矛盾

以上这些说了集采的好,但我并不是说集采就十全十美,没有毛病。

关键在于,问题的关键究竟是什么?

中标集采的药企降低了标准,生产的药质量不如以前了。

有没有这种情况?肯定有!而且还很普遍。

但这是集采的问题吗?

这是监管问题。

药企去投标集采怎么样也是赚钱的,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但由于监管不力,一些药企就在生产中就松懈了,“降本增利”了。

所以根本之策,是加强监管,加大抽检力度,对于违规药企,重罚重锤,让他们有畏惧心。

但我最近看了一些文章,发现他们就是为了抨击集采故意歪曲舆论,仿佛是集采逼着药企做恶人一样。

或许他们是认知不够,为了黑而黑,又或许,是背后有利益集团的驱使。



如果我们放弃集采,会发生什么?

那就回到过去了,回到那个医药代表盛行,很多患者抱怨药价贵的时代。

最近小红书的对账大家也看到了,美国佬抱怨最多的,就是看病贵、看病难,叫救护车要3000 刀,做CT要7000刀,这谁受得了?

为什么奥巴马医改难以推进?因为美国的医药集团不知道在背后花了多少政治献金。

难道我们要重蹈美国的覆辙?



至于有些人想吃贵药、更好的药,也不是没有渠道。

私人医院、外资医院,随处可见的药房,多得去了,怎么可能买不到进口药呢?

有钱什么买不到?上海富爷在韩国友人面前把家底子都炫出花来了。

所以,就事论事,集采的问题在于监管配套没有完全跟上,在于个别中成药药企吃相过于难看。

但是总的来说,利大于弊,弊端可以克服。

集采打掉了赚差价的中间商,拿掉了少数黑心医生的巨额收入,提升了大多数医生的合法收入,有利于行业健康,有利于减轻患者负担。

这是行业有识之士能看到的,患者能直接感受到的。

那些带节奏全盘抹黑集采的人,真的是非蠢即坏!

-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