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等以“沙坦”命名的药物在临床上统称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是治疗高血压的主要药物。临床医生需牢记每种药物的特点、适宜人群、适应证及用药剂量,本文将总结这些内容,以便医生们记忆。
一、各种ARB的半衰期及药代动力学性质
ARB包括缬沙坦、氯沙坦、坎地沙坦酯、厄贝沙坦、替米沙坦、奥美沙坦酯、阿利沙坦酯等。多数ARB的半衰期相近,降压效果持久,通常1次/d即可。
在各类ARB中,替米沙坦的半衰期尤为突出,长达24 h,即使偶尔漏服1次,对血压的影响也相对较小。氯沙坦的半衰期较短,仅2 h,但约14%的氯沙坦在体内会代谢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其半衰期可达10 h。值得注意的是,阿利沙坦酯在代谢后,同样会产生活性代谢产物,因此其半衰期也为10 h(图1)。
图1 ARB的半衰期
1.代谢特性
(1)代谢途径:多数沙坦类药物采用肝肾双通道代谢方式。但是替米沙坦几乎完全通过肝脏清除,因此轻、中度肝脏功能损害的患者服用替米沙坦的剂量应控制在40 mg/d以内。
(2)活性代谢产物:氯沙坦的活性代谢产物为E3174,其与AT1受体的亲和力是氯沙坦的15~40倍,氯沙坦的降压效果是氯沙坦本身与E3174共同作用的结果,且E3174起主要作用 。阿利沙坦酯与氯沙坦代谢后产生的活性代谢产物均为E3174 。但不同的是,阿利沙坦酯不经过肝脏代谢,而是在经胃肠道吸收后,被体内水解酯酶水解为活性代谢产物E3174发挥作用,这一特点使其能显著减轻高血压患者的肝脏负担。
(3)药物相互作用:缬沙坦、替米沙坦、奥美沙坦、阿利沙坦酯不通过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代谢,因此与经该酶系代谢的药物之间相互作用较小。
2.吸收特性
(1)生物利用度:缬沙坦、氯沙坦、奥美沙坦酯的生物利用度相对较低;厄贝沙坦和阿利沙坦酯的生物利用度则较高;替米沙坦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呈剂量依赖性。
(2)食物影响:多数沙坦类药物的吸收不受食物影响。以缬沙坦为例,进食时服用虽会使药时曲线下面积减少48%,但无论进食与否,8 h后的血药浓度相近,且使药时曲线下面积减少对临床疗效无明显影响,所以缬沙坦进餐时或空腹服用均可。然而,食物会降低阿利沙坦酯的吸收,因此建议阿利沙坦酯不要与食物同服。
二、各种ARB的降压幅度
从单药的降压能力来看,大致可作如下排序:奥美沙坦>替米沙坦>厄贝沙坦>坎地沙坦>缬沙坦>氯沙坦>阿利沙坦酯。但是医生在选择药物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情况,不能单从药物的降压能力选择药物。
三、各种ARB的适应证
ARB尤其适用于伴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糖尿病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代谢综合征、微量白蛋白尿或蛋白尿患者以及不能耐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患者,并可预防心房颤动。ARB有着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具体药物适应证详情见表1。
表1 各种ARB的适应证
除降压外,厄贝沙坦还批准用于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替米沙坦还用于年龄55岁及以上,存在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高风险且不能接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以降低其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或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的风险。
ARB在心力衰竭领域,目前指南中推荐了有明确试验证据的坎地沙坦酯、缬沙坦、氯沙坦;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指南推荐首选氯沙坦。
四、各种ARB的用药剂量
ARB的每日初始剂量、常用剂量和服用次数详情见表2。
表2 ARB的每日初始剂量、常用剂量和服用次数
由于ARB的代谢特点,因此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剂量需有所调整,详情见表3。
表3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剂量调整
编辑丨冯熙雯
审核丨卢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