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上世纪90年代,刚独立的乌克兰经济状况不容乐观。为了改善财政,乌克兰政府采取开放政策,愿意与他国分享军工技术和人才资源,把创收作为首要任务。
不过,乌克兰对某些关键资产仍持谨慎态度。南方机械设计局掌握的导弹技术和马达西奇公司的发动机技术就被列入禁售名单。对于一些能够影响军事格局的装备,乌方也相当谨慎,比如黑海造船厂的未完工航母。中国方面为了获得「瓦良格号」,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
「瓦良格号」作为前苏联海军的骄傲,虽然与美国航母相比还有差距,但也是一艘相当不错的战舰。对那时的中国来说,这种级别的军舰十分珍贵。正如海军副司令员贺鹏飞所说:「这种装备,过去没人愿意卖给我们,将来估计也很难买到。」
这艘航母在1998年被买下,次年运抵中国。但是这笔交易背后的故事一直充满争议,就连真正的功臣是谁都说不清楚。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香港商人徐增平是购买「瓦良格号」的关键人物。当时贺鹏飞找到他,建议他成立公司,以建造「海上赌场」为名义购入这艘航母。
但近十年来,随着相关档案逐渐解密,一些内地金融界人士与「瓦良格号」的关系逐渐浮出水面。其中华夏证券原董事长邵淳被认为是促成这艘航母来华的真正功臣。
然而,因为他私自调用公司资金支持徐增平购买航母,最终因贪污罪被调查,失去了事业和声誉。




邵淳为「瓦良格号」付出了20年人生代价,但他的贡献长期无人知晓,直到最近几年才开始被认可。那么,为什么当初要由邵淳出资?为何他在之后的20年里都籍籍无名?
乌克兰在处理「瓦良格号」问题时明确表示,无论如何都不会将其售予美国。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承了大量军事工业遗产。除了军队和武器装备,境内还有许多重要企业。其中几个研究所和重工业工厂价值连城。
在南部城市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虽然裁减了大量员工,但仍准备拍卖资产,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几艘在建航母。
这些航母包括「瓦良格号」、「库兹涅佐夫号」常规动力航母,以及「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都是在黑海造船厂建造的。
「库兹涅佐夫号」完工程度最高,1991年就被俄罗斯方面取走,只剩下「瓦良格号」和「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留在船坞经受风雨侵蚀。
这两艘航母投入的材料和技术成本都十分惊人。根据黑海造船厂的记录,1988年「瓦良格号」的生产成本就高达7亿卢布。

在苏联末期,卢布的购买力很强,一艘瓦良格航母的造价高达8亿美元。这个天价的主要原因是苏联此前从未建造过如此大型的航母,整个过程都是一边研发一边建造。
苏联解体后,黑海造船厂陷入困境。厂领导认为:「就算这些老旧航母,也能卖个上亿美元,解决工厂几万职工的生计问题。」




1992年初,情况出现转机。一家挪威运输公司向乌克兰订购了几艘大型货轮,订单金额过亿。黑海造船厂看到了希望,立即将航母移出船坞,准备开始建造商船。
这时,一家美国钢铁企业提出要以每吨450美元的价格,收购体型更大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用作废钢处理。
造船厂管理层对这一情况感到震惊,觉得挪威的订单和美方的收购提议未免太过巧合。他们认为美国人别有用心,赶紧通过外交渠道联系莫斯科,希望俄罗斯海军能接收这艘即将完工的船只,毕竟装上反应堆就能当作浮动核电站使用。
叶利钦政府考虑后予以回绝。表面上说是「俄罗斯财力不足,无力维护」,但内行都清楚,叶利钦想把有限的国家资金用在自己家族的企业上。
最终,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落入美方手中,被拆解成废铁,这让黑海造船厂极为痛心。
因此在拍卖「瓦良格号」时,造船厂提出了两个条件:必须整体出售,不得拆解;只能用于民用目的,这也是政府的要求。
美国之前强行收购「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并拆解,就是担心这艘苏联唯一的核动力航母落入俄罗斯、中国或伊朗等国手中。
即便乌克兰政府明确表示该船只能用于民用,美方仍然不放心,参与了「瓦良格号」的竞拍。




造船厂深知若卖给美国必遭拆解,因此在竞拍中最终选择了来自中国的商人徐增平。
徐增平作为「澳门创律公司」的代表,声称要将航母改造成海上赌船,这在当时的**行业中并不罕见。
但乌克兰方面已经得知,徐增平和「澳门创律」背后其实是中国海军。不过乌克兰政府并未太过在意,造船厂也认为这是最理想的买家。只要徐增平支付货款,后续就是中美之间的事情,与乌克兰无关。
徐增平用「空头支票」,邵淳来「雪中送炭」
说到徐增平的经历,现在已是广为人知。
徐增平是北方人,但在广东当兵多年,曾是海军篮球队队员。

因为长期在广州当兵,徐增平掌握了粤语,等到改革开放以后凭借自己的人脉关系在粤港澳三地经商,最开始做家电生意,后来投资股票和房地产,逐渐成为知名富商。
到了九十年代,徐增平主要在香港活动,俨然成了一位「港商」,不过他和海军始终保持着紧密联系。
九十年代末,海军副司令贺鹏飞找到他,希望他能以个人名义参与「瓦良格」航母的竞拍。
其实在一九九七年,贺鹏飞等几位海军高层就开始策划购买航母的事情,但这个提议在中央和军队内部都没有得到支持。
中央不同意的理由很简单,当时国家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正在和美国进行艰难的世贸组织谈判,政府一直在寻找加入世贸组织的时机。
如果这时购买航母,必然会遭到美方强烈反对,美国甚至可能以此为由阻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样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规划。




军方这边,九十年代的部队正处于「暂缓发展」阶段,把发展机会让给经济建设,军费十分有限,大部分还要投入到核武器项目,各个军种都在喊穷,拿出巨资去买航母不太实际。
按常理说,既然中央和军方都持反对态度,这事就该到此为止。但贺鹏飞不愿放弃,他过去在装备部工作多年,深入研究过军事装备,非常清楚航母对海军的战略价值。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