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攻克世界微分几何难题“卡拉比猜想”

33岁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加冕数学界最高奖“菲尔兹奖”的华人数学家

他是目前全球唯一一位包揽六项世界顶级科学大奖的科学家;

美国数学家、阿贝尔奖获得者艾沙道尔・辛格说,在哈佛,他一个人就是一个数学系!

他成功解决了许多著名的数学难题,其研究深刻变革并极大扩展了偏微分方程在微分几何中的作用,影响遍及拓扑学、代数几何、广义相对论等数学和物理领域。

他就是丘成桐,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哈佛大学终身教授、清华大学讲席教授,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院长。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丘成桐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正是由数学大家丘成桐先生亲执主编之笔《数理人文》系列丛书第1辑“几何:宇宙的诗篇”


14篇文章荟聚全球顶尖学者思想

《数理人文》第 1 辑“几何:宇宙的诗篇”现已上市,一共囊括14篇文章,这些文章纵横捭阖,巧妙地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代、科学巨匠与文化传承编织在一起,对 “数”“理”“人”“文” 的深度剖析紧密相连,丝丝入扣。

而这14篇文章的作者,可以说是搬来了学术界的“黄金阵容”:数学大家丘成桐,美国数学家大卫·芒福德,英国数学家迈克尔·阿蒂亚,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思想家、哲学家邓晓芒……

这本书的开篇是“几何:宇宙的诗篇”专题,其中,1974年菲尔兹奖、2008年沃尔夫奖和国际基础科学大会终身成就奖(2023年)获得者芒福德详细描述了毕氏法则的历史

丘成桐先生以《我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经历》一文回忆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979年的几何分析年,著名的“丘成桐120个问题”就诞生于这一年。


佩雷斯撰写的《极小曲面的黄金时代:柯丁-米尼科帝理论》则从极小曲面的历史出发,展示了这一主题的最新发展历程。


极小曲面像肥皂膜一样,可以由在小区域内给定边界时面积是最小的性质刻画。

芒福德、丘成桐、佩雷斯等人的著述初步勾勒出数、理在学术演进里的关键轨迹,而这仅仅是开端。

顺着此脉络深入,该书在后文展开了对 “数”“理”“人”“文”的全方位探秘、逐一拆解。

“数”绝非刻板的数字罗列,实则为洞察宇宙本质的密码。

从历史长河溯源,古希腊先哲便已凭直觉捕捉到数蕴含乾坤的奥秘,毕达哥拉斯学派“万物皆数”的论断振聋发聩。芒福德对毕氏法则历史的挖掘,重现了数学概念萌芽之初的质朴模样;

丘成桐撰写的《几何三讲:从古代到黎曼》则如一部编年史诗,沿着时间辙印串联起几何学进化历程,这不仅为当下数学研习者铺就进阶之路,更是向学界昭告:数学之“数”,流淌着文明传承的滚烫热血,是贯通古今智慧的鲜活经络,紧密衔接起过往探索与未来征途,与整体学科融合大势桴鼓相应。

“理”是解锁自然奥秘的关键钥匙。

书中以《有五阶对称的晶格吗?》一文为缩影,从开普勒满怀憧憬的猜想,到布拉维严谨证伪后的理论重塑,再到向高维空间无畏进击的探索,这是一场跨越世纪的接力赛。其间数学工具须臾不可或缺,它淋漓尽致地展现出物理与数学唇齿相依的关系:“理”借数学冲破现象迷障,验证猜想、迭代认知,为构建统一科学世界观夯基垒土。


“人”是丘成桐理念中最具温情却也最坚实的一环。

父母的谆谆教诲是丘成桐学术生涯的启蒙钟;家族先辈丘灵鞠、丘逢甲等贤能身影,鞭策他勇攀高峰。而他倾囊相授、报国育才之举,则感染一代又一代学子。


丘成桐撰写的《癸卯年悼念父母》《怀念母亲》《那些年,父亲教导我的日子》 《蕉岭祭祖文》等多篇文章,都体现出这种人文温情。在数理人文融合语境下,“人”作为知识创造者与传承者,凭借品德纽带将学术成就与家国情怀牢牢绾结


全家福。1955年,摄于沙田龙凤台

至于“文”,它串联起科学理性与人文感性的两端。

戴森《鸟与蛙》以精妙隐喻,让数学家多维形象跃然纸上,科普篇章如蒲公英种子播撒科学魅力;邓晓芒《人工智能的本质》从哲学幽径切入,为炙手可热技术议题降燥去火。

它们彰显“文”之伟力:赋予前沿科技人性光泽便于大众接纳,又从文化瀚海汲取哲思,为科研注入底蕴。


中国孩子需要科学思想与人文精神

文理兼修,从娃娃抓起

在孩子成长的漫漫长路中,如何引导他们汲取知识、塑造品格、成就非凡,是每位家长的核心关切。金庸武侠里扫地僧称“上乘武功需辅以上乘佛法”,丘成桐先生亦言,“一文一理,文理兼修,才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或许有人说,自己不想做大科学家,所以不用走文理兼修的道路。

其实,它们并不矛盾。一个人对自己要学习的学问有浓厚的感情后,再去学习任何学问都会轻而易举。

那如何才能文理兼修呢?这套丛书正是在路径上给我们以启发:

1.唤醒创造力

面对如今爆炸式增长的知识,丘成桐强调,创造力源于坚实基础之上的丰富的情感。

文学史上,屈原的《离骚》、太史公的《史记》、李白与苏轼等人的诗词,皆为情感凝聚的不朽之作。他们非刻意为文,而是情感澎湃、自然流淌而成佳作。

数理领域亦然,从古希腊至现代,科学家文笔优美,因数理与人文有相通的文气。古希腊与中国战国名家辩论催生公理研究,影响自然科学发展进程。无论是欧几里得几何公理,还是牛顿定律、爱因斯坦相对论,皆与公理思维紧密相连。

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家理文并重,他们也将科学应用到绘画和音乐上去。从笛卡儿、伽利略到牛顿和莱布尼茨,这些大科学家在研究科学时,都讲究哲学思想,通过这种思想来探索大自然的基本原理


15世纪著名画家与数学家保罗·乌切洛以透视法手绘之酒杯,乌菲齐美术馆藏

诸多具有开创性的科学家钟情文艺领域,借其滋养性情,只因文艺创作与科学探索在方法上殊途同归。

2.激发情感共鸣

科学家在研究中也需要情感的投入,他们的情感共鸣与文学家有相似之处。中国古代学者情感深沉,诗词歌赋尽显情怀。

苏轼续《洞仙歌》之举,恰似科研创新历程。面对残词断句,文人反应千差万别,苏轼却能凭借深厚情感底蕴、扎实文学功底与敏锐情境洞察,续写传世华章。


苏轼像(出自《晚笑堂画传》,1743年)

科研前沿,爱因斯坦突破引力理论困境,恰似苏轼依凭对既有理论的深刻理解,经长期深度钻研、携手数学家协同创新,成就广义相对论。其间,科研成果必经严苛实验验证,彰显科学独有的严谨特质,恰与文学创作形成鲜明对照,为孩子理解科学精神内核提供绝佳范例。

3.数理人文教育

审视当下国内教育,丘成桐直言痛点:学生们对学问的兴趣集中在解题上,科研的精神仍是学徒制,很难看到寻找真理的乐趣


丘成桐

当务之急是引导孩子跳出框架,投身科普人文经典怀抱。广泛接触课外科普人文经典能拓宽知识视野、丰富情感层次、重燃探索激情,助力孩子构建完整知识体系,深化对世界多元认知。

以人文涵养科学探索,培育文理兼修之才。这不仅为学术精进奠基,更助孩子应对复杂多变的未来世界。

本期荐书


《数理人文》系列丛书第1辑“几何:宇宙的诗篇”

转载自:中信出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