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你说你不爱我,为什么还要天天来找我?"
张幼仪颤抖着声音问出了这句压在心里多年的话。
1920年的康桥深秋,徐志摩住所的小客厅内,张幼仪站在窗前,目光复杂地看着眼前这个日夜纠缠自己,却又从不给予丝毫温情的丈夫。她千里迢迢从中国赶来,本想修补这段摇摇欲坠的婚姻,却发现丈夫的心早已不在这里。
"你就是个土包子!"徐志摩冷冷地扔下这句话,转身便要离开。可就在他抓住门把手的瞬间,却又停住了脚步,缓缓转过身,眼神变得灼热起来。张幼仪对这个眼神再熟悉不过,那是他每晚露出的神情。
张幼仪绝望地闭上眼睛。她终于明白,这个读遍诗书的才子,不过是把自己当作一具会呼吸的躯体。在这个瞬间,一个重要的决定在她心里慢慢成型...
01
婚后的第一年,张幼仪就已经习惯了徐志摩的冷暴力。这个出身江南富商家的才子,在外人面前谈吐优雅,写得一手好诗,但在家里对妻子却连正眼都不愿意瞧一下。张幼仪曾天真地以为,只要自己表现得更贤惠一些,丈夫总有回心转意的一天。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准备早饭,把一日三餐都安排得妥妥帖帖。可徐志摩要么不回家吃饭,回来了也是独自进了书房,让饭菜在桌上彻底凉透。最令张幼仪不解的是,明明在白天对她避之不及,可到了晚上,徐志摩却总会准时推开她房间的门。那些难熬的夜晚,她像个没有生命的玩偶,默默承受着丈夫的需索。直到1918年初春的一个清晨,当张幼仪终于有了身孕的消息传来,徐志摩破天荒地露出了一丝笑意。这让张幼仪看到了希望,她以为有了孩子,这个家终于可以变得完整。然而好景不长,在儿子徐积锴出生后没多久,徐志摩就以"求学深造"为由,独自前往了英国。临行前,他甚至没有看妻儿一眼。望着丈夫远去的背影,张幼仪紧紧抱着怀中的婴儿,强忍着没让泪水落下。她不知道的是,徐志摩此去英伦,竟会在那里遇见一个彻底改变他们命运的人。
02
1920年初,一封来自英国的信彻底打破了张幼仪的期待。信中徐志摩要求她立即来英国陪读,语气竟带着几分急切。这反常的热情让张幼仪既欣喜又困惑,但她还是毫不犹豫地动身了。临行前,她把年幼的积锴交给婆婆照顾,带着满心期待踏上了漫长的旅程。然而等她风尘仆仆地抵达康桥时,迎接她的却是丈夫阴晴不定的脸色。白天,徐志摩总是借口要去图书馆看书,把她一个人丢在寒冷的公寓里。夜晚,他却比在国内时更加疯狂地纠缠她,仿佛要把白天的冷漠全部转化为原始的欲望。张幼仪这才明白,丈夫叫她来英国的真实目的。更令她心碎的是,她无意中发现徐志摩书桌上压着一沓诗稿,那些饱含深情的文字,却是写给一个叫林徽因的女子。一天深夜,当徐志摩又一次闯进她的房间时,张幼仪终于忍不住问他:"你心里有别人,为什么还要这样对我?"徐志摩愣了一下,随即发出一声冷笑:"你以为你配知道我的心事吗?"这句话像一把刀,深深刺进张幼仪的心里。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在丈夫眼中,恐怕连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都算不上。
03
一个月后,张幼仪发现自己又怀孕了。这个原本应该令人欣喜的消息,却让她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她犹豫了整整三天才鼓起勇气告诉徐志摩,没想到丈夫听到这个消息后,脸色瞬间变得铁青。"打掉它!"徐志摩的语气冷得像冰,"我不需要第二个孩子。"张幼仪拼命摇头,她已经感受到了腹中生命的律动,怎么可能扼杀它?徐志摩见她不从,直接找来了一位医生。在诊所里,张幼仪死死护住自己的肚子,拒绝配合。走投无路的徐志摩突然变了态度,温柔地承诺会对她好,条件是必须打掉这个孩子。这样的反常让张幼仪心生希望,可就在她稍稍放松警惕的时候,医生已经准备好了手术器械。千钧一发之际,张幼仪用尽全身力气推开医生,冲出了诊所。她在异国的街头拼命奔跑,直到体力耗尽。但这还不是最糟的。当晚回到住处,等待她的是一纸离婚协议。"签了它,你和孩子都能活命。"徐志摩的话里带着不容拒绝的寒意。張幼仪几乎崩溃,她颤抖着说:"你不能这样...我已经怀孕了啊!"徐志摩冷笑一声,拿出一张船票:"不签是吧?那好,你自己在这个异国他乡活下去吧。"说完,他转身离开,把孕妇独自留在了房间里。这一刻,张幼仪感觉整个世界都在天旋地转。就在她即将绝望的时候,她想起了一个人,那个也许是她最后希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