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民华医生的提案振奋人心,其实说的也是常识,集采药与进口药,当然进口药,贩夫走卒都知道便宜无好货的道理,但是有些话还真要业内中人说才有分量。

郑民华指出,许多集采药的疗效差得让医生都头疼,甚至出现“血压不降、麻药不睡、泻药不泻”的情况。这已经不是一两个医生的共同感受,而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普遍现象。

过去用合资或进口麻药算得准时间,但现在算不准了,“麻药不睡的,本来用一支,现在用三四支才能睡着。”

医生们普遍反映,集采药的效果远逊色于进口药或原研药——有时候,药效简直让人怀疑自己开的是糖水。

郑民华说的这些观点,并非的空穴来风。

就连国家医保局也做出回应“欢迎广大医务人员当好药品价格和质量问题的吹哨人。”

但是偏偏就有一些太“顾全大局”的人,站出来质疑郑民华医生的数据问题,指出郑民华发现的可能就是个小概率事件,根本不具有科学的论据,国家一向是按照最严格的要求标准来的,你郑民华“在药品质量评价方面并非您所擅长,应秉持客观、公正、负责任的态度,避免使用未经证实或可能引发误解的言辞。您的言论不仅可能误导公众对药品质量、药品评价和药品集采的认知,还可能对医疗行业内部的稳定和信心造成不必要的冲击。”



——节选自“医药专利”公众号,题目:《致上海市政协常委、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郑民华先生的公开信》

看的让我不免想起读研那会,当有专家想要给你鸡蛋里挑骨头的时候,就会说,你这个数据够不够充分啊,你肯定没有做更加充分的论证,你只是发现了一个片面问题,这算什么科学论证的。

这一套语术我看的多了,所以也就习惯了。

而那位给郑民华写信的人,先自称是个“从事药品制剂研发与评价20余年的正高级工程师”,也是手段之一。

这种语言目的就是堵住别人的嘴的,让人觉得他并不权威,没有提出问题的资格。

但是我们的医疗系统,以及其它系统,恰恰是少了很多像郑民华一样提出问题的人,不去“顾全大局”的人,才让我们的问题,要不然是长期看不见,要不就是一出现问题了,就牵涉很多,带来更多的麻烦。

写信者没有正面回应郑民华的问题,反倒是纠结“这种言论极易引发社会恐慌和误解”,实在是令人失望。

堵嘴吹哨人的,有时候恰恰就是业内人士。

因为他们太明白水有多深,说不定利益都是挂着钩的,那么一旦有个人出来说真话了,不就导致很多人的既得利益受损了吗?

这一类的顾全大局,难道不是一种私心暴露的体现?

如果集采药质量的问题,连郑民华都没有资格说,那么谁有资格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