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是唐教坊曲名,最早见于唐玄宗时的《教坊记》。
关于它的得名,有说法认为是取自李白的《苏台览古》诗中的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也有说法可能是最初的曲调风格与西江(今江西九江附近的长江)一带民间流行歌曲有关,所以叫 “西江月”。
经过流传和发展,在五代宋初时期,格律、音韵、逐渐完善,成为了当时较为成熟的文学范式,并且在内容题材和艺术形式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开拓与创新。
“西江月” 的格律一般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它的押韵方式比较特殊,在偶数句押平声韵,而在上下片的第三句押仄声韵,平仄韵转换,富有音乐美感。
这个词牌适合表达多种情感,既可以写得清新自然、闲适恬淡,也可以抒发感慨、寄托愁思,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适应性,是文人笔下常用词牌之一。
诸多词坛大家都有不少《西江月》词流传于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赏读七首流传千古《西江月》佳作,你认为哪首更胜一筹?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这首词写于他首次被贬黄州期间,当时他历经人生的大起大落,内心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慨和无奈。
开篇就以一种对人生的虚无感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奠定了基调,后通过秋风落叶的景象和对自己容颜老去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悲凉。
下片借酒和月来抒发自己被贬后的孤独和不得志,“云妨月” 也暗示了小人对自己的阻碍,以至于在这中秋佳节,只能独自一人饮酒北望。
整首词情感深沉,充满了人生的沧桑感,读来令人动容。
《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司马光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开篇描绘了一位女子淡雅的妆容和慵懒的姿态,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美感。青烟、翠雾、飞絮、游丝等意象,又营造出一种朦胧、飘忽的氛围,暗示女子的心境或身世的不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则写出了一种爱情中的矛盾心理,相见时的纠结和无奈,有情却又似乎无法在一起的感慨。在笙歌散去、酒醒之后,深院中的寂静和孤独,更衬托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余味悠长。
司马光以政治家、史学家更被人所知,而这首词用笔细腻,情感含蓄而又动人,很好的展现了司马光文学细腻的一面。
《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朱敦儒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朱敦儒经历了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的动荡时期,他的人生也因此充满了波折。
这首词体现了他在经历世事变迁后的人生态度,表达了他对世事无常和人情淡薄的深刻感受。
而“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又流露出一种对命运的无奈和豁达,不必过于计较,一切都有命运的安排。
下片在无奈中寻找着生活中的美好和乐趣,有美酒、有鲜花,就暂且享受这片刻的欢乐。明天又是未知的,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抓住当下的欢笑和美好,体现了一种及时行乐的心态。
整首词既有对人生的悲观认识,又有积极享受生活的一面,很有哲理。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壮志难酬,一生中多次远离了政治斗争的中心,只能在乡村生活中找到了一些宁静和乐趣。
这首词是他退隐江西期间所作,上片用明月、惊鹊、清风、鸣蝉、稻香、蛙声的意向,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乡村夏夜的生动画面,展现了丰收在望的喜悦,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和宁静。
而下篇通过天空中的星星和山前的小雨,勾勒出一种悠远的氛围。最后在夜行中突然发现熟悉的茅店,有一种意外的惊喜,也体现了乡村的质朴和自然。
整首词清新自然,充满了生活气息,与辛弃疾的其他豪放词风有所不同,很好的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乡村的深厚情感。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张孝祥是南宋时期的爱国词人,他一生积极主张抗金,这首词是他在乘船途中遇到风浪受阻时所作,体现了他在旅途中的心境和对自然的感悟。
开篇就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江画面,一船秋色,十里湖光,给人一种开阔、宁静的感觉。接着词人把风浪拟人化,说是波神留他看斜阳,还泛起了鳞鳞细浪,富有浪漫色彩,也体现了他面对风浪时的一种豁达心态。
即使今晚要露宿,也没有关系,因为明天会更好,眼前的风浪就仿佛水晶宫在演奏霓裳羽衣曲,还计划着到岳阳楼上欣赏美景。
下片表现出他对未来的乐观和对当下处境的坦然,充满了奇幻的想象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展现了词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西江月・道德三皇五帝》
杨慎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杨慎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一生经历坎坷,因直言进谏而被贬云南。这首词以高度概括的语言,将中国古代从三皇五帝到秦汉的历史兴衰娓娓道来,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变迁。
历史长河中,能在青史留名的人寥寥无几,而更多的人都化为了北邙山上的荒丘,有一种对历史虚无的感慨。最后则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轮回和无常,前人的争斗和成果最终都被后人继承,又何必去争个你死我活呢?
整首词气势恢宏,意境深远,是他对历史的一种宏观思考和感慨,表达一种看淡风云的人生豁达态度。
《西江月・井冈山》
伟人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伟人领导了秋收起义等一系列革命斗争,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首词是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创作的,反映了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和红军的精神风貌。
山下有红军的旌旗,山头能听到鼓角声,展现了红军的严阵以待。开篇就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战斗氛围。面对敌军的重重围困,红军毫不畏惧,坚定如山,体现了红军的英勇和自信。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说明红军不仅有坚固的防御工事,而且军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有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最后以黄洋界上的炮声和敌军的宵遁,展现了红军保卫井冈山根据地的胜利,充满了豪迈和喜悦之情。
整首词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展现了伟大领袖的胸怀和气魄。
这七首《西江月》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风格展现了 “西江月” 这个词牌的魅力和词人的情感、思想,可谓是各有千秋,值得我们好好品味和学习。
你最喜欢哪一首呢?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