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此调有平仄两体。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
序: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太守徐君猷携酒见过,坐上作浣溪沙三首。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二首。
浣溪沙 其一 北宋 · 苏轼
覆块青青麦未苏。江南云叶暗随车。临皋烟景世间无。
雨脚半收檐断线,雪床初下瓦跳珠。归来冰颗乱黏须。
这首词描绘了由雨转雪之时临皋亭的烟雨空濛、田野里麦苗青青的景象。
上片由远及近地写黄州田园风光,连缀成一幅绚丽的图景,再描绘黄州农家冬闲的淡然风光,后将描写议论结合。首句“覆块青青麦未苏”,叙述田园景色,反映了苏轼关心农业的思想。次句“江南云叶暗随车”,描绘了黄州农家冬闲的淡然风光,反映了苏轼娱乐自然的心境。末句“临皋烟景世间无”,描写议论结合,特写“临皋烟景”、冬云密布而后发出赏心的赞叹:“世间无”,突出了黄州景色的奇丽。上片三句,暗示了苏轼超然物外的审美情趣。
下片以特写手法,描绘了雨后微雪的风景。开头由细雨到“半收”到“檐断线”,特写雨景变化。紧接着由“雪床”到“初下”到“瓦跳珠”,特写雪景变化。逼真传神,字字珠玑。虽然点化运用了杜甫的“雨脚如麻未断绝”诗句,但未露痕迹。
浣溪沙 其二 北宋 · 苏轼
醉梦昏昏晓未苏。门前辘辘使君车。扶头一盏怎生无。
废圃寒蔬排翠羽,小槽春酒滴真珠。清香细细嚼梅须。
这首词以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苏轼悠哉的生活和闲适的心境。
上片写醉梦未醒,好友携酒来访。“醉梦昏昏晓未苏”一句,形象地描述了作者微醺的状态,彰显了苏轼不拘小节、豁达开朗的个性。“门前辘辘使君车”一句,借助于车轮声渲染了清晨的氛围,衬托出苏轼恬淡的生活态度。“扶头一盏怎生无”则暗示了苏轼豪爽好客的性格特点。
下片继续描绘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废圃寒蔬排翠羽”一句,通过对废弃园地的描绘,展现出苏轼热爱自然、珍视生活的一面。“小槽春酒滴真珠”一句,表现了苏轼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乐于享受当下的心境。“清香细细嚼梅须”一句,通过咀嚼梅花须的描写,将这种淡然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浣溪沙 其三 北宋 · 苏轼
雪里餐毡例姓苏。使君载酒为回车。天寒酒色转头无。
荐士已闻飞鹗表,报恩应不用蛇珠。醉中还许揽桓须。
这首词描绘了苏轼在黄州贬谪期间,于雪日宴请友人的场景,并借此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之情以及自己内心的感慨。
上片以“雪里餐毡例姓苏”开篇,借苏武之典,颂扬了坚贞不屈的精神,同时点明了宴会的背景——雪日艰苦的环境。接着,“使君载酒为回车”一句,展现了太守徐君猷的热情好客和对苏轼的关怀,使得原本因“天寒”而略显萧瑟的氛围瞬间变得温馨。而“天寒酒色转头无”一句,则通过对酒色的描绘,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宴会即将结束。
下片转而表达对友人的感激和对自己无以言谢的惭愧。“荐士已闻飞鹗表”一句,表达了苏轼对友人推荐自己的感激之情。“报恩应不用蛇珠”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苏轼对于真正友情的珍视和对于物质回报的淡泊。最后,“醉中还许揽桓须”一句,以轻松诙谐的笔触描绘了苏轼与友人畅饮谈笑、亲密无间的情景,将全词的气氛推向高潮。
浣溪沙 其四 北宋 · 苏轼
半夜银山上积苏。朝来九陌带随车。涛江烟渚一时无。
空腹有诗衣有结,湿薪如桂米如珠。冻吟谁伴撚髭须。
这首词以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苏轼在贫寒中的坚韧与诗意。
上片以“半夜银山上积苏,朝来九陌带随车”开篇,描绘了雪夜和清晨的雪景,将读者带入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接着,“涛江烟渚一时无”一句,进一步渲染了雪景的广袤和壮丽,同时也暗示了天气的寒冷。
下片转而描写苏轼的贫寒生活和内心的感慨。“空腹有诗衣有结”一句,以幽默而自嘲的口吻,展现了苏轼在饥饿和贫困中的诗意和坚韧。“湿薪如桂米如珠”一句,则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物价的高昂和生活的艰难。最后,“冻吟谁伴撚髭须”一句,以孤独而深情的笔触,表达了苏轼在寒冷中无人陪伴、无人理解的寂寞和无奈。
浣溪沙 其五 北宋 · 苏轼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依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尊前呵手镊霜须。
这首词以雪后放晴的江景为背景,展现了苏轼豁达超脱的心境和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
上片以“万顷风涛不记苏”开篇,表达了苏轼对于仕途波折和人生磨难的豁达态度。接着,“雪晴江上麦千车”一句,将读者的视线从个人的情感世界转向了广阔的自然景观和百姓生活,寓意着希望百姓能够过上富足的生活。最后,“但令人饱我愁无”一句,更是直接点明了苏轼的心愿——只要百姓能够吃饱饭,他就心满意足了。
下片则转而描写酒筵上的欢乐景象和苏轼的年老形象。“翠袖依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歌女们舞动的翠袖和红唇如樱桃般的鲜艳,将酒筵上的欢乐气氛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尊前呵手镊霜须”一句,则以苏轼自己的形象作为结尾,将他的年老和对于生活的淡然态度表现得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