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习近平
沁园春·梦孚若
词作者:刘克庄
何处相逢,
登宝钗楼,访铜雀台。
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
圉人呈罢,西极龙媒。
天下英雄,使君与操,
余子谁堪共酒杯。
车千乘,
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
谁信被、晨鸡轻唤回。
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
书生老去,机会方来。
使李将军,遇高皇帝,
万户侯何足道哉。
披衣起,
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赏析
刘克庄(公元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历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五朝,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诗学晚唐,为江湖派大家;词承辛弃疾一派,风格雄肆疏放,情怀怨愤激切,笔势纵横跌宕,为辛派后劲中成就最大的词人。有《后村先生大全集》二百卷,词有《后村长短句》五卷。
《沁园春》,调名缘起《后汉书》,沁园指公主之园。最早传世作品为张先词《沁园春·寄都城赵阅道》,但张先之词与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相比,尚欠精工,故后人填词多遵苏词,以为正体。《钦定词谱》收此调共七体,其中正体为双调,一百一十四字,上片十三句,四平韵;下片十二句,五平韵。此调上下片四字对偶句甚多,多抒发壮阔情志,为豪放派词人所钟爱。有《寿星明》《洞庭春色》等别名。
此词大约作于淳祐三年(公元1243年)。词题“梦孚若”,其中“孚若”为词人的同乡好友方孚若,与词人一道有着抗金志气。史书记载方孚若刚正有气节,惜未能完成抗金宏志,郁郁而终。词人借此词悼念好友,兼抒发仁人志士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幽愤。
上片叙述梦境,纯以虚写,笔势纵横,极富浪漫想象。词人梦中与友人畅游已被金兵占领的中原北地,登宝钗楼、访铜雀台,食东海长鲸之肉,骑西北“龙媒”宝马。二人意气风发,宛若当年的刘备与曹操,招揽各方贤才参与国事。这里,词人将自身与友人共同的抗金理想投射到梦境中,借梦境表现现实中未能完成之心愿,突出收复志向。
下片由梦境转入现实,以梦境与现实之巨大落差,抒发明主不逢、志士失路的悲慨。在词人与友人酣饮、鼓声齐鸣之际,词人突然被晨鸡从睡梦中唤醒,由梦境转入现实。“晨鸡”提示了时间,词人梦醒后感叹年华空逝、自身一事无成,同时对比梦境的美好,抒发现实之报国无门的悲愤,借李将军不遇明主的典故,叹息友人不得志而终,也感叹个人命运,在梦醒后的感伤情绪中结束全篇。
全词纪梦,虚实结合,互相照应,梦境的美好映照、凸显着现实的悲哀,历史典故的嵌入,也辅助着情感的抒发。词人对梦境、现实两层空间展开叙述,情感雄放而激切,显示出辛派词风。
撰稿:陈骥
诵读赏析:田磊
栏目介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宋词以其独特的神韵独树一帜,与唐诗并列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
“未来讲堂——经典宋词诵读与赏析”活动,通过多媒体重新演绎,让最经典的词句与最优美的声音有机结合,把美的享受和宝贵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两岸青少年,在提升孩子们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的同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两岸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来源 |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京彩台湾
微信号:bjstb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