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的军事学校,我们大多认为黄埔军校是最牛的,但其实还有一个军校比黄埔军校更牛,那就是云南陆军讲武堂。因为从这里一共走出了走出了两位元帅,二十几位上将;有三个国家军队的总司令和一个国家的国防部长出自这里。
云南讲武堂始末
讲武堂”这个名字,是清末民初时期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特殊时代名词:“讲武”说明其军事教育的特殊性质,“堂”则是为了保留同传统“学堂”的内在联系;同直属中央的保定陆军学堂不同的是,“讲武堂”一般多为各地主政者开办,带有很强的地域化色彩,如东北讲武堂、四川讲武堂、广东讲武堂等(民国后大多改称学校)。当然,在众多的讲武堂当中,云南讲武堂是后来最成功的一个。
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军事院校,原系清朝为编练新式陆军,加强边防而设的一所军事学校。开办于1909年。与创办于1906年的北洋陆军讲武堂(天津)和创办于1908年的东北讲武堂(奉天)并称三大讲武堂。
1935年,云南陆军讲武堂被改编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昆明分校”,由龙云兼主任。抗日战争结束后,1945年9月,第五分校奉令停办。云南陆军讲武堂、讲武学校共办22期,包括校内举办的各种培训队、班,共培养各类军官、军士约9000人。
1908年开始筹办云南陆军讲武堂,校址设在昆明原明朝沐国公练兵处,占地7万余平方米。
1909年9月26日,云南陆军讲武堂正式创立并开学,高尔登为首任总办(校长),后为李根源。高尔登浙江杭州人。曾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骑兵科毕业。
学堂开办之初,分步、骑、炮、工四个兵科,设甲、乙、丙三班。课程仿照日本士官学校加以调整而成,分为学科、术科两项。
讲武堂主要招收在职军人和社会青年,分成甲、乙、丙等三班,甲班和乙班学制一年,培训对象是现役军官。丙班是面向社会招收的16到22岁、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青年学生,学制三年。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1911年2月,蔡锷应到云南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任协统,并兼任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官。
蔡锷 1902年10月自费考入东京陆军士官学校第三期。因成绩优异,不久改为官费生。1903年10月,蔡锷自士官学校毕业。在100多名毕业生中,他的成绩名列第三。同时毕业者尚有蒋方震、张孝准,均名列前茅,为人瞩目,时有“中国士官三杰”之称。
辛亥革命后,云南都督蔡锷将军下令将云南陆军讲武堂改为云南陆军讲武学校。以云南讲武堂师生为骨干组建的滇军,在护国、护法战争中战绩辉煌,故学校声誉日隆,威名远扬。邻省甚至邻国许多有志青年纷纷来昆明报考求学。据不完全统计,从第十一期至第十七期,朝鲜、越南来留学的青年达200余名。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云南陆军讲武堂应邀援助建校,首批派出教官刘耀扬、叶剑英、林振雄、王柏龄、帅崇兴等人前往任教,分别担任步、骑、炮、工兵四大兵种科长,同时派出一批带枪械的教官协助办学。
黄埔军校的教官中,来自云南讲武堂的占60%,来自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占20%。还有部分来自日本陆军学校。
教官组成
云南陆军讲武堂组织创办后在管、教一致的原则下,建立了与教学相配套的组织机构。李根源任总办时期,为培养一批革命军事骨干,他聘用进步教官,编写教材,添置设备,分工明确,职责确定,兵种也扩为步、骑、炮,工、辎重五科,组织机构臻于完善,人员也要求少而精。
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按军阶分为三级九等:
学校教职员官阶按陆军部规定:
将官级有上、中、少将;
校官级有上、中、少校,
尉官级有上、中、少尉,
班长级亦分上、中、下士;兵分一、二、三等
云南陆军讲武堂部分教官和官佐名录表
类别
姓名
毕业军校
李根源
上将,陕西省省长,粤滇军总司令
1904年11月,入日本振武学堂与士官学校
顾品珍
上将,滇军总司令,云南督军,云南省省长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骑兵科毕业
唐继尧
上将,云南督军兼省长,靖国军总司令,建国联军总司令
1908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李烈钧
上将,江西都督,护法军政府总参谋长
1907年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
罗佩金
上将,护理四川督军,靖国军第一军总司令
1906年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王柏龄
上将 黄埔军校教育长,校军参谋长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国学生第10期毕业
刘存厚
上将,四川督军,四川陆军检阅使
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
张开儒
上将,滇军总司令,广州大元帅府参谋总长
1904年,张开儒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
赵又新
上将,川滇黔靖国军第二军总司令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
杨杰
上将,陆军大学校长,代理参谋总长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0期炮科
方声涛
孙中山元帅府卫戍总司令,福建民军总司令,代理福建省政府主席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四期骑兵科
何应钦
云南讲武堂教务长,上将,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总司令、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
日本士官学校27期步科
林振雄
国民政府参谋本部高级参谋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
军训科目
在军事训练的科目上,讲武堂早期军事教材由教官负责编写或翻译。由于教官们大多毕业于日本,因此教材基本上采用日本士官学校内容。
李根源任总办后的军事学科则调整为:
李根源
步兵科
学科:步兵操法、野外勤务、步兵射击教范、野外筑城教范、体操教范。
术科:制式教练、体操、马术、枪剑术、教练射击、战斗射击、工作实施、野外演习。
骑兵科
学科:骑兵操法、野外勤务、马术教范、剑术教范、骑兵野外作业教范、骑兵射击教范、体操教范、爆破教范。
术科:制式教练、马术、军刀术、射击教练、战术教练、体操、野外作业、马匹刷洗喂养法、游泳术、拳枪射击法、野外演习。
炮兵科
学科:炮兵操法、野外教范、马术教范、工作教范、炮兵射击教范。
术科:制式教练、驭法教练、马术、军刀术、拳枪射击法、教练射击、战斗射击、体操、马匹刷洗喂养法、大工术、野外演习。
工兵科
学科:工兵操法、野外勤务、坑道教范、枪剑教范、步兵射击教范摘要、体操教范、架桥教范、筑城教范、交通教范、爆破教范、捆包积载教范。
术科:制式教练、筑城术、军路术、对壕术、架桥术、枪剑术、教练射击、战斗射击、捆包积载法、游泳操艇术、马术、野外演习。
辎重兵科
学科:辎重兵操法、野外勤务、捆包积载教范、驮包调教教范、驮马调教教范、马术教范、剑术教范、步兵射击教范摘要、体操教范、马学。
术科:制式教练、马术、体操、射击教练、捆包术、积载术、军刀术、马匹洗刷喂养术、野外演习
学员成就
辛亥革命以后,云南陆军讲武堂改名为云南陆军讲武堂学校,继续办了19期。讲武堂师生在后来的护国战争,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以及推翻蒋家王朝的解放战争中,发挥了作用。
云南讲武堂走出了两位元帅,二十几位上将;有三个国家军队的总司令和一个国家的国防部长出自这里。培养了数百名将军,中将以上的高级将领有数十人
毕业生
朱德
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叶剑英
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崔庸健
次帅,朝鲜人民军总司令,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委会委员长
朱培德
一级上将,参谋总长,代训练总监
周保中
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
寸性奇
中将,陆军第十二师师长
曾泽生
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军军长,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五十军军长
金汉鼎
上将,代理滇军总司令,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长
范石生
上将,滇军第二军军长,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军长
胡瑛
上将,云南戒严司令部司令
盛世才
上将,新疆临时边防督办,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
赖心辉
上将,四川边防军总指挥,四川省省长,第二十二军军长
龙云
二级上将,陆军副总司令,军事参议院院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卢汉
上将,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云南省主席
段希文
国民党陆军39师少将师长,金三角国民党残军总指挥
萧毅肃
中华民国国防部次长,国民革命军二级上将
王甲本
上将,抗战中任98师副师长,79军中将军长
金汉鼎
上将,滇军代理总司令,云南省省长,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
孙渡
西南军政长官公署陆军上将副长官
胡若愚
军委会中将高级参谋,,第十一兵团上将司令官
武海秋
黄埔军校政治部事务股长、政治教官,越南临时政府主席
王钧
上将, 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七师师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唐淮源
上将,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
吴奈温
缅邦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
卢焘
贵州省主席兼黔军总司令
陈奇涵
江西军区司令、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上将
童陆生
军事出版局局长,少将。
邓允庭
工农革命军第七师师长、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委员
周建屏
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副旅长、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
徐成章
黄埔军校教官,中共广东区委军委委员、琼崖工农革命军东路总指挥
黄大陆
黄埔军校教官,中共贵州省工委委员
严凤仪
黄埔军校教官,琼崖工农革命军中路总指挥、广东省委军委委员
金勋
黄埔军校教官,中央军委干部团参谋长、红十五军团七十五师参谋长
李明瑞
红一方面军河西总指挥、红七军军长
许权中
第四集团军中将参议
鄢日新
红军第二十四纵队政委、兴国新一师政委、红三十五军参谋长
其中最出名的学员就是我们的朱德,朱总司令,是我国的开国元勋,元帅.
叶剑英: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李范奭(朝鲜语:이범석,1900年10月20日-1972年5月11日)韩国政治家和独立运动家。中国云南讲武堂毕业,汉城钟路人。号铁骥,又名王云山、麟男、哲琦、李国根、吴基星。李范奭是朝鲜李氏王朝的后裔,世宗大王的嫡五男广平大君李玙的17代孙,曾任韩国光复军参谋长。1945年8月15日解放后,于1946年5月归国,是韩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兼国防部长(1948年7月31日-1950年4月20日)、内务部长官(1952年5月-7月)、党经理(1956年)和自由党副党首。李范奭也是韩国早期纳粹研究人员
武海秋(1882-1946)云南陆军讲武堂韶关分校第一期步兵科毕业。原名阮海臣,别字剑雄,安南(越南)义静人。湖南讲武堂毕业。历任广州黄埔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政治部科员、广州黄埔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政治部总务科事务股股长。
1926年8月随军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返回越南,参与组织与领导越南军民抗法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组织抗日游击武装与日军作战。其间组建越南革命同盟会,被推选为主席团主席。1945年3月任越南临时革命政府主席等职。
崔庸健(朝鲜文:최용건,1900年6月20日—1976年9月19日),生于朝鲜平安北道龙川郡,又名崔秋海、崔石泉等,化名金志刚 。金日成时期的朝鲜第二号人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第二个元帅。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次帅
1919年投身反日运动。后到中国求学,曾在中国云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任黄埔军校教官。1926年参加中国北伐战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起在中国东北从事抗日武装斗争。1933年6月参与创建饶河抗日游击队。1936年11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7军参谋长,次年春任代理军长。1940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总参谋长。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回国。1946年2月起先后任北朝鲜临时人民委员会、朝鲜人民委员会保安局长。
1953年被授予共和国次帅称号。1972年当选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曾获金日成勋章和其他勋章多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