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位于兴隆湖东侧的成都科创生态岛2025开年“上新”——在1号馆、W7建成运行的基础上,科创岛2号馆、3号馆全面建成,“一岛三区”中的创新转化服务区全面呈现。成都科创生态岛不断刷新的建设运营成果,是四川天府新区(以下简称“天府新区”)过去的一年以创新驱动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1月15日,记者从四川天府新区科技局获悉,2025年四川天府新区科技创新工作“规划图”已出炉。新一年,如何进一步在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为成都建设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贡献新区“创新力量”?
先来看一组数据——2024年,天府新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创新动能、创新活力、创新生态,为新区科技创新发展与成果转化工作注入强劲动能。全力建设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集中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6个、交叉研究平台5个、科教基础设施7个、科技创新基地22个;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79家、排名全市第三,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00家、实现三年翻两番,引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省瞪羚企业8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7家;高新技术产业营收达160亿元、年均增速达52%,落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创新平台35个。
面向2025,这个国家级新区已然乘风而上、向新出动!
关键词:原始创新“提能级”
新的一年,天府新区将建强“一城”策源核心,推动原始创新提能突破——以高标准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为统揽,布局落地高能级创新平台,攻关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始创新。
在战略顶层设计强化方面,将系统谋划天府新区“十五五”科技创新规划,主动对接国家、省发改和科技部门汇报争取更多科技资源导入天府新区,推动国家层面批复《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争取中科院光电所跨尺度后续项目、西物院聚变中子辐照研究设施等重大项目纳入国、省“十五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力争雅下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落户成都科学城。
在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将落实“太行30条”政策服务保障太行实验室运行,推动兴隆湖实验室、永兴实验室有序“入轨”运行,支持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研发转化,全力推动“2+4”大科学装置建设,力争柔性基底装置6月投运、跨尺度矢量光场主体项目6月建成、电磁驱动聚变大装置年底启动建设。
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方面,持续坚持“有组织的科研和转化”,聚焦省“6个专项”(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先进装备、生物制造、清洁能源、先进材料)、市“3大重点”(人工智能、氢能、低空经济)产业方向,支持行业领军企业联动科研院所、创新平台组建创新联合体,以“大兵团作战”集中攻克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
关键词:科技成果“强转化”
新的一年,天府新区将优化“一岛”服务生态,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以筑强成都科创生态岛重大功能为支撑,推进创新资源聚集和科技服务提质,加快技术成果和市场主体双向对接,进一步打通从“1到100”的转化链条。
作为成都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承载,如何持续发力,建强成都科创生态岛?天府新区将全面提升承载功能,确保2、3号馆及W6高端软件专业楼宇5月投运,W5、W8、W9产业载体6月建成,全岛25栋建筑全部封顶。持续做强转化服务,做优推广“线上科创通+线下科创岛”服务模式,加快组建成都科创生态岛科技创新产业资金池,策划举办“科创天府·智汇蓉城”等成果发布对接活动不少于60场,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在岛转化、科创企业上岛发展。
“中试”是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的关键环节,如何加快建设中试共享平台,加速科技成果在新区落地开花?具体而言,天府新区将落地投运米格“1+8”集中式、分布式共享实验室,整合链接全省大型仪器、中试平台资源打造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梳理中试服务需求、公共服务能力搭建中试资源共享库,持续建设西部中试综合服务平台,力争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新建投用中试平台不少于3个,链接院所、机构、企业可共享设备不少于300台(套),服务企业院所不少于100家(次)。
如何让科技创新成果既转化的顺利,还转化的高效?组织实施“双向揭榜挂帅”成为新区未来一年的关键一步。2025年,天府新区将加快完善资金管理办法、项目申报管理等配套文件,挖掘科研项目、科研成果、转化项目、企业需求“四张清单”转化潜力,引育科技助理、技术经理人开展“一对一”供需对接,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创新实施“企业找技术、成果找市场”双向揭榜挂帅,全年发布揭榜项目160个,确保成功揭榜并落地新区50个。
关键词:科技产业“促融合”
新的一年,天府新区将培育“多元”创新主体,推动科技产业深度融合——引育壮大校地平台、科技企业、产业项目、科技人才四大创新主体,多措并举增强创新能力、培育发展动能发展,打造从“100到N”的产业创新生态。
加力加劲推进校院地协同创新——以成果转化为导向重构校院地项目扶持机制。按照“一院一基地”模式,支持中科系科研单位实验室建设(光场调控、山地自然灾害与工程实验室),推动北理工成果转化基地落地投运、西工大航动区成果转化区加快建设,促进永兴实验室生态修复固碳技术材料、清华四川院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等17个重点转化项目落地。
全力以赴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科技企业梯度培育机制(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领军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量质“双提升”计划,推广企业创新积分制加快“积分变贷款”,常态化开展“进解促优”工作,精准服务科技企业技术成果、投资融资、应用场景等需求,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务实高效加快引育产业项目——链接大院大所、创新平台、龙头企业资源“靶向招引”,布局垂直领域细分赛道孵化器“精准孵化”,围绕太行实验室、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等“镇园之宝”转化落地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等成果项目,用好“双向揭榜挂帅”政策推动科创生态岛“立园满园”,按照“一楼一主业”思路提质打造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高端软件等特色“园中园”(入驻高能级企业15个),力争落地芯通移动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企业(项目)40家。
抢抓动力创新引育产业人才——聚焦产业需求“双招双引”一批未来产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创新“高能级平台育才、校院企联合培养”等模式引育产业人才,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综合试点,推动试点单位突出成果转化导向制定评价体系和激励措施,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2025年,我们将坚持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以推动“四链”深度融合为目标,聚焦‘一城、一岛、多元主体’攻坚突破,增强创新策源优势,培育成果转化优势,深化科产融合优势,切实筑牢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支撑。”四川天府新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黄雪松 图据 受访者 责任编辑 刘杨 编辑 卢娅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