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4年车市,用“腥风血雨”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AI、端到端、大模型、智能体……数不清的行业“黑话”成为汽车厂商炙手可热的发展方向;掀桌子、决赛圈、渗透率等也一度成为话题热词。但提起2024年的车企“国家队”,你会想起什么?
是强强联手打出新品牌?还是集体喊话拒绝不良内卷?抑或是年底集体宣告融资?但这都不是“国家队”的主心骨。过去的一年,传统车企都在不约而同指向同一件事——转型升级。
而其中力度最大的一位,我想是东风。
过去几年,东风做了什么?
数据显示,东风汽车预计2024年整体销量达到248万辆,同比增长2.5%;终端交付256万辆,同比增长4.8%。全年自主品牌销量预计达到137 万辆,同比增长34.3%;销售新能源汽车86万辆,同比增长64.4%;其中自主新能源销量预计达到81万辆,同比增长122.5%。
终于,东风汽车终结了自2022年以来的持续下滑,迎来了3年来的首次正增长。但这番成绩的背后,是东风汽车大刀阔斧的自我换血。
和大部分传统车企一样,东风汽车在转型初期同样面临着“船大难掉头”的困境。甚至在2023年财报中,东风汽车集团出现了上市18年来的首次亏损。这对于新能源转型开展不久的东风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但业绩下滑的背后,是每一家传统车企转型都要面临的阵痛。
今年以来,东风汽车积极开展“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将新能源汽车业务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引擎。战略内容显示,在“十四五”规划的后三年,东风汽车重点要做两件事情,一是推动经营从主要依赖合资业务,转向合资与自主并重。二是推动产品从主要以燃油车为主,转向燃油与新能源并重。
随后,东风汽车重新构建了“4+2”的事业部布局。再到后来,东风汽车加快实施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开展自主研发“跃动工程”,构建“1+n”研发体系。
“4”指的是四个专业化的事业部,包括商用车事业部、自主乘用车事业部、零部件事业部、金融服务事业部。“2”指的是两个合资企业。“1”指的是研发总院,“n”各事业单元研发力量。
得益于对新能源的大力投入以及组织架构的快速革新,东风汽车几乎在短短三年内就完成了品牌布局、研发和合作生态等的革新,甚至在2024年,几乎每个月都有不俗的成果产出。
品牌方面,东风汽车新能源产品已经形成了豪华电动越野“猛士”、高端智慧新能源“岚图”,以及覆盖主流市场的奕派、风神、纳米和风行的布局。
平台开发方面,东风公司打造了包括M TECH猛士豪华电动越野架构、东风量子智能电动模块化架构和DSMA多能源低碳节能模块化架构在内的三大电动化平台。
技术方面,东风公司坚持超级混动(PHREV)、纯电、氢能并进的技术路线。
具体到上一年的时间节点上看:8月,东风新一代固态电池亮相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搭载高比能固态电芯,系统能量密度高达285Wh/kg;9月,发布“全新一代天元架构”;“马赫”混动专用发动机热效率连续刷新行业纪录、达到47.06%;12月,马赫动力2.0T全新混动总成样机点火;在氢能领域,“东风氢舟”已布局20-350kW燃料电池的系列产品,已在多个城市开展示范运营……
有一点可以肯定,东风汽车新能源正在往上走。
智能化的下半场,东风能拿出什么?
不同于燃油车时代的供应商方案,智能电动汽车时代以软硬件融合、高性能芯片、计算平台进行全面的驱动,以往的供应商方案很难进行整车的软件迭代和快速升级。
细数近几年的发展,东风汽车在科技领域的投入并不少,在电动化“上半场”也构筑起了自己的优势。可以说,在一众“国家队”里面,东风的技术池可能不是增长最快的,但一定是布局最早、覆盖得最广的。
对于智能化,东风汽车不乏雄心壮志。
2023年,东风汽车率先量产国内首个面向服务的中央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天元架构,实现软硬件解耦。2024年,在华为乾崑车控模组的赋能下,东风汽车带来了全新一代天元架构,为AI座舱、端到端智驾和车路云一体化搭建起坚实底座。
如果说第一代天元架构是打通软硬件融合的第一步,那全新一代天元架构则是真正面向未来AI智能的“完全体”。根据东风汽车的规划,全新一代天元架构将率先搭载在东风猛士、东风岚图上,后续也将在东风全系乘用车及商用车上推广应用。
另一方面,在当今消费者最关注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数字底盘等领域,东风汽车也有不小的投入。
目前,东风已经量产自主L2+级的智能驾驶,并且在单车智能方面,预计2025年让L2.5级智能驾驶成为标配,2026年让L2.9级智能驾驶成为标配,2030年实现L3、L4 自动驾驶大规模量产。
智能座舱方面,东风汽车还根据各个品牌的定位延伸出不同的座舱类型。如东风风行的WindLink X 3.0;东风奕派的SOA智慧座舱;东风猛士量产国内首个全场景智能越野座舱。东风岚图在自研GPT逍遥座舱的基础上,还通过岚图梦想家(参数丨图片)实现与华为鸿蒙座舱的合作。
未来,通过AI智能的应用,东风汽车还将从场景座舱向“主动服务座舱”转变。2030年,通过舱内外感知融合,增强现实技术,打造升级版的“智慧出行空间”;到2035年,智能座舱将成为具备独立思考、有情感交互的“智慧出行伙伴”。
但无论是智能驾驶还是智能座舱,都离不开高性能芯片的支持,为了解决“卡脖子”的困境,东风汽车联合8家企事业单位和高校组建“车规级芯片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
2024年11月,东风汽车发布中国首颗完全国产自主可控高性能车规级MCU芯片——DF30,填补了该领域国内空白,2025年将量产装车。到目前为止,东风已完成3款车规级芯片首次流片。
此外,东风已完成线控转向、线控制动、底盘域控等新一代底盘技术的量产应用,到2030年,东风将全面实现智能线控底盘。2035年,东风的智能底盘将实现自我学习、自主迭代,有效支撑符合多场景自动驾驶和未来城市立体交通的需求。
毫不夸张地说,从整车的底层技术到软硬件的协同,东风汽车已经实现了全栈自研的能力,不但拥有了智能化下半场的入场券,并且还成为少部分能够与新势力竞争的传统车企。
万事俱备,不欠东风
近日,东风汽车宣布总部定位由战略管控向“运营+统筹”转型,调整队形,对自主乘用车业务实施运营。
不难看出,在完成了技术方面的调整后,东风要开始对具体品牌方面进行更为精准的运营把控了。这是东风集团深化改革的延续,也是在2025年实现品牌力不断向上的必要路径。
在逐步完成新能源“4+2”布局、“1+n”研发体系的构建后,新的总部组织机构面向市场,强化运营统筹,职能清晰、扁平高效,将为东风汽车“三个跃迁,一个向新”的五年奋斗目标,以及2025年经营目标的达成,提供更强有力的作战队形。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与广汽集团前段时间的战略极为相似。2024年10月底,广汽集团宣布,将对自主品牌的管理模式由战略管控向经营管控转变,并同步实施相关组织机构改革。其实,两者的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加强集团对自主品牌的管理。
而转型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来自2025年公司经营目标:整体销量重回300万辆台阶、挑战320万辆;新能源汽车高质量跨越100万辆;海外出口50万辆。
值得注意的是,“转型升级三5年,东风自主乘用车与合资品牌的销量比例达到1:1,各2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占自主品牌的50%,占自主品牌乘用车的70%。如今这一目标的调整,自然和其销量不达预期相关,但展现出这家国资央企面对市场发展更清醒的认知和更务实的态度。
2024年,东风集团全年销售汽车248万辆,同比增长2.5%;终端交付256万辆,同比增长4.8%,止住了长达七年的负增长,触底反弹。
尽管实际销量情况未达预期,但这已经是东风集团自2017年以来全年销量增速首次转正,况且在行业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足以证明其转型升级后的可观表现。
最重要的是,东风汽车在自主品牌方面均有所突破,全年自主品牌和自主新能源销量预计分别达到137万辆和81万辆,同比增长34.3%和122.5%。细分品牌下,东风岚图更是同比增长70%。
对于东风汽车来说,未来的新能源时代还想要靠合资品牌“躺赢”显然一去不返,自主品牌必须担起传统汽车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责,因为接下来的“战局”,比拼的是各家车企的真正实力。
显然,东风已然成为自己的那一股“东风”。
结尾:
作为一家央企汽车集团,东风汽车自然承受着更多人的目光、压力与重任。过去一年,在车企内卷、价格战、口水战的背景下,东风汽车依旧可以亮出一个不输于人的成绩,除了对自身组织架构的换血,还有东风汽车自身对技术驱动的坚持。
走过55年的历史长河,东风汽车也已经达成了6000万辆汽车下线的重要里程碑,如今摆在面前,是全新的市场格局与创新之路。决心以科技之实回应时代之卷,是东风汽车交给用户、时代以及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