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梁向阳,1959年出生在河南南阳的一个小村庄。1977年入伍,被分配到中原军区某团。
因为初中毕业会算账,加上为人老实,1981年被调到团部后勤仓库当管理员。
那时的仓库是一排上世纪六十年代建的红砖平房,外墙斑驳,房顶是黑色的沥青纸。每天天不亮我就要起床,先打扫院子,擦拭货架,然后清点各类物资。仓库主要存放军需被服、办公用品和部分建材。
我的搭档是老郑,比我大七岁,转业前是侦察连的,因伤转了后勤。老郑待我如亲弟弟,手把手教我账目管理、物资进出登记等业务。
1981年夏天,团里准备扩建办公楼。一天上午,我正在清点水泥数量,突然听见院门口有人喊:"请问有人吗?需要搬点东西。"
抬头一看,是个扎着马尾辫的姑娘,穿着白衬衫、蓝裙子,约莫二十岁出头。她自我介绍说是团长的女儿李雨欣,刚从北京师范大学放暑假回来。
"同志,我爸让我来帮忙整理一下资料室的旧档案,需要借几个纸箱。"她礼貌地说。
我连忙找出几个结实的纸箱。看她一个人搬不了这么多,就主动帮她往资料室送。路上她说她在北师大学中文系,这次暑假回来就是帮团里整理一下历史档案。
从那以后,李雨欣经常来仓库。有时是来借文具,有时是来找资料。渐渐地,我发现她和其他首长子女不一样,没有架子,待人真诚,对基层工作很感兴趣。
有一次下大雨,仓库顶漏水,我和老郑连夜抢救物资。李雨欣知道后,二话不说卷起裤腿来帮忙。那天我们忙到凌晨两点,她愣是一直没走。
转机出现在八月底。那天团部开会,发现会议记录本不够用。李雨欣匆忙跑来仓库找我。我立刻翻出库存的记录本,但发现与账目不符。
经过仔细核查,我发现是原先保管员在移交时记错了数。如果按错误的账目支出,可能会造成混乱。我立即向团部汇报了这个问题。
团长亲自来仓库核查,看完账目后点了点头。第二天,我被调去了团部办公室当文书。临走时,老郑拍着我的肩膀说:"小梁,好好干,别辜负首长的信任。"
1982年初,我参加了军区组织的文职干部考试,考上了。李雨欣听说后,特意来送我一本书,扉页上写着:"认真做事,踏实做人。愿你前程似锦。"
1983年春节,我探亲回团部,才知道李雨欣已经研究生毕业,分配到了军区文工团。
见面时,她笑着说:"我爸说,你是他见过的最认真的仓库管理员,他一直在观察你。"
1985年我们结婚后,李雨欣调到了团部宣传科工作。我在机关担任文书,既要处理日常公文,还要跟着机关干部学习业务知识。那时候机关里年轻干部不多,我更要加倍努力。
记得有一次,团里要准备五年工作总结材料。我主动请缨,连续一周泡在资料室,翻阅近百本工作档案,终于写出了一份详实的初稿。团长看过后很满意,这让我对文秘工作更有信心了。
每天下班后,我都会去图书室看书学习。李雨欣常常陪着我,一边整理宣传材料,一边辅导我学习。她说:"你要学的还有很多,现在是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
1986年春天,团里开展军事大比武。李雨欣负责宣传报道,我负责会务保障。
比武期间我们天天忙到深夜,但看到战士们的进步,再苦再累也值得。
那段日子虽然辛苦,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军队基层工作的重要性。
转眼到了1987年,我被选送到军区党校学习。临走前,老丈人找我谈话:"小梁,这些年我看在眼里。你要记住,当干部不是为了升官,是为了更好地为部队服务。"
在党校学习期间,我经常给李雨欣写信,说起学习心得,聊起对部队建设的想法。她总是耐心回信,鼓励我要在思想理论上多下功夫。
1988年党校结业后,组织决定把我调到师机关。李雨欣特意做了一桌饭庆祝,却说:"别人都羡慕你高升,我倒希望你永远保持在仓库工作时那份认真劲儿。"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到了1990年。那时我已经在师机关工作两年,担任了秘书科副科长。
记得有一天,我专门回到老团部看望。推开仓库的门,闻到熟悉的油墨纸张味,仿佛回到了1981年。
老郑已经转业回家了,新来的仓库管理员是个小伙子。看到我来,他热情地给我倒茶。
我告诉他:"仓库工作看似简单,但要做好并不容易。这里不仅是存放物资的地方,更是培养人的地方。"
那天傍晚,我和李雨欣沿着团部的小路散步。路过资料室,她突然说:"记得那年我来借纸箱,就是想认识你。其实爸早就跟我说过,仓库来了个可靠的年轻人。"
我笑着摇摇头:"要不是你爸慧眼识人,我可能现在还在搬运物资。"
她认真地说:"不是爸慧眼识人,是你用行动证明了自己。记得那次你发现账目问题主动报告,爸回家就说,这个年轻人有担当。"
多年后回想起来,我常常感慨: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我在仓库里遇到了照亮我一生的那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