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950年,在成都一家不起眼的小餐馆中,来了三名身着军装的解放军官兵。
他们简简单单地点了一道菜、一份汤,却让老板娘黄三激动地几乎落泪。
等待十年,终于等来了这些人。
这些人对老板娘黄三来说意味着什么?十年时间,又有着怎样的秘密?
普通人的革命路
车耀先,也就是黄三的丈夫,他出生在四川大邑县灌口场的一个商人家庭,这样的出身并不显赫,甚至可以说是平凡无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的父亲靠做小生意养家,日子过得虽不宽裕,但还算安稳。
随着清朝废除科举制度,传统的社会阶层被打破,再加上家族生意不景气,车家的生活逐渐陷入困顿。
彼时,年幼的车耀先正是天真烂漫的年纪,却不得不放下书本,走入田间地头,用稚嫩的双手去分担家庭的重担。
14岁时,家里托关系送车耀先到崇庆县一家商号当学徒。
这一决定不仅让车耀先学到了经商的本事,也让他遇见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黄三。
图片来源于网络
黄三是杂货铺老板家的女儿,长相端正、性情温和,聪明又勤快。
车耀先第一次见到她,心里就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轻轻碰了一下。
他那时候只是个低头做活的学徒,而黄三,虽家境普通,但也有不少追求者。
爱在心里,却不敢说出口。
车耀先那时还没有什么胆气,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暗暗努力,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站在黄三的面前,自信地说:“我能给你一个家。”
几年后,他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商号老板的器重和家人多年的支持,让车耀先有了些许积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听闻黄三的婚约因为对方家的变故而作废时,车耀先鼓起勇气,让母亲提着一篮鸡蛋,去杂货铺替他说媒。
就这样,经过几番波折,他终于迎娶了黄三。
婚后,车耀先继续在商界摸爬滚打,生活逐渐稳定下来。
不同的是,这位年轻商人并未满足于一个安逸的小家庭,在一次出差中,他接触到了一些新思想。
当时,中国内忧外患,列强肆意瓜分,百姓水深火热。
图片来源于网络
车耀先原本只关心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但那些议论国家命运的文字深深触动了他。
光靠自己的小日子过得好,并不能改变周围的不公,那种朴素又伟大的家国情怀开始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后来,车耀先主动报名加入了川军,开始投身抗战事业。
因为文化水平较高,又作战勇猛,他很快在部队中崭露头角,被提拔为连长。
他的胆识和谋略,让上级对他刮目相看,他还经常在战斗间隙给士兵们读书讲故事,教他们识字。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有些东西是瞒不住的,外表再光鲜,也遮不住内里,车耀先逐渐看清了军阀的腐败本质。这些人真的能救国吗?这些战争,真的在为百姓带来希望吗?
1928年,车耀先毅然离开了川军,在党组织的指示下,回到成都开办了一家餐馆。
他为餐馆取名“努力餐”,寄托了他希望百姓都能安居乐业的美好心愿。
作为中共地下党的一名成员,车耀先把“努力餐”打造成了革命的联络点。
车耀先与妻子黄三夜以继日地忙碌着,一边经营生意,一边小心翼翼地为革命同志们提供掩护和支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黄三来说,丈夫并不是一个伟大的人物,而是家中最平凡的男人。
可对于整个国家的革命事业而言,车耀先却是默默燃烧自己的一团火。
十年等待
时间来到1940年的成都,三桥南街的“努力餐”馆内,黄三一边忙着招呼顾客,一边望向窗外。
路上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群国民党军官冲进餐馆,衣摆沾满泥土,显然是一路急赶而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们面色冷峻,直奔柜台后方的车耀先,也就是黄三的丈夫。
黄三的手一抖,正端着的一盘菜差点掉到地上。
“车老板,跟我们走一趟。”为首的军官声音平静,但显然是不得违抗。
车耀先沉稳地抹了抹手上的油迹,转身安抚了一眼黄三。
他没有多说,只是对她低声道:“店里的事你照看好,孩子们也交给你了。”说完便从容地随军官离去。
谁也没料到,这一别,就是整整十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那天起,黄三再也没有收到丈夫的任何消息。
起初,她还四处托人打听,甚至不惜花光积蓄请人帮忙寻找,但换来的只有模棱两可的答案:有人说车耀先可能被转移到重庆的监狱,有人却说他早已被秘密处决了。
无数个夜晚,黄三守着烛光坐在餐馆的柜台边,听着外面渐渐稀疏的雨声,心头却充满了疑惑和惶恐。
尽管如此,她始终没有放弃那一丝微弱的希望。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每次有人踏进餐馆,她都会细心留意对方是否会说出丈夫临行前特意交代过的暗号——“革命饭”“一菜一汤”。
丈夫告诉过她,只有说出这句话的人,才是真正值得信任的同志。
时间一天天过去,来来往往的客人无数,却始终没有人说过这四个字。
那段日子,黄三既要经营餐馆,又要独自抚养几个孩子。
那是一种难以言说的等待——既渴望又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