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英文名叫做Xinhua Daily,最早于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1938年1月11日至1947年2月28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大型机关报,由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创办,是中国共产党第一张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在全国公开发行,并一直持续出版至1947年2月28日。1949年4月,《新华日报》在南京复刊。1952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的机关报。2001年,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成立;2011年,该集团更名为新华报业传媒集团。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创办了一些报纸.其中最主要的是《新华日报》,它诞生在抗日战争的炮声中,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角和旗帜。
1938年1月11日,在周恩来等领导人的倡议下,《新华日报》在汉口正式创刊。《新华日报》出版后.与国民党当局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合法斗争,并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许多的国统区人民在它的指引下走上抗日的道路。)
抗战时期的《新华日报》有以下三点主要贡献。
一、牢固树立团结抗战的阵地意识:
《新华日报》的创办标志着国共合作的进一步加深,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新闻舆论领域的重要突破。在创刊之初,报社社长由潘梓年担任,总编辑为华岗,经理为徐迈进。
《新华日报》在发刊词中庄严宣称:“本报愿将自己变成一切愿意抗日的党派、团体、个人的喉舌,成为他们传递声音、表达意志的重要平台。”这一宣言不仅彰显了报纸的立场和使命,更体现了其坚定的抗日决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华日报》将服务、团结各方力量一致抗战视为己任,致力于通过新闻报道、言论评论等多种形式,将各方抗日力量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合力。同时,报纸还充分关注受众对于国内外局势的信息需求,将其作为一切活动的中心任务。
在报道内容上,《新华日报》不仅关注国内抗日战场的最新动态,还积极报道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为受众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服务。通过这些努力,《新华日报》不仅成为了抗日力量的重要舆论阵地,更在广大受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口碑。
二、在险恶复杂的环境中顽强斗争:
在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周恩来的领导下,秉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采取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策略,针对反对新闻检查、反对封锁新闻来源以及反对破坏发行工作等问题,与国民党当局展开了长期且艰苦的斗争,以争取言论和出版的自由。
随着抗日战争的推进,《新华日报》的出版地点也不断变迁。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报社迁往重庆继续出版。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新华日报》不仅在国内广泛发行,还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到海外,成为中国共产党向世界展示其抗日立场和宣传抗日主张的重要窗口。
中共重庆《新华日报》社论栏第一次打开“天窗”。此前,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修正新闻检查标准》《修正战时新闻禁载标准》《战时新闻违惩罚办法》等法令,规定所有报纸于出版付印前,其内容都必须经新闻检查机关审查、通过。
是日,《新华日报》原拟刊登社论《论冬季出击的胜利》,但稿件在送审时被以“系军事论文”为借口扣留;《新华日报》决定改登另一篇社论《起来,扑灭汉奸!》。然而,这篇社论又未通过审查。为了抵制国民党当局的刁难,《新华日报》毅然采用开“天窗”的斗争手段以示抗议。今日的《新华日报》在原社论的位置仅刊印了八个大字:“抗日第一!胜利第一!”旁注两行小字,对“开天窗”缘由予以说明:“本日两次社论:一、论冬季出击的胜利(代论);二、起来,扑灭汉奸!均奉令免登尚望读者原谅是幸!”
重庆的《新华日报》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一直出版,至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勒令停刊。至此,《新华日报》在国民党统治区共出版9年1个月又18天,在国民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占领了舆论制高点,被人民群众誉为“茫茫黑夜中的一座灯塔”,成为中国共产党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有力工具和沟通外部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毛泽东高度赞扬《新华日报》,称其为八路军、新四军以外的“另一方面军”。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新华日报》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该报于1947年2月18日被国民党查封,共存在了9年多。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但中国共产党并没有放弃新闻舆论工作,而是在各地创办了多种报刊,继续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呐喊助威。
三、标题拟制和内容编排别出心裁:
在宣传工作中,《新华日报》能够紧密结合新闻事件和社会背景,精心拟制出别具一格的标题。这些标题不仅满足了读者了解战事进程的需求,还有效地发挥了启发思考、引导舆论的作用。为了应对国民党当局的新闻检查,《新华日报》的新闻标题往往不能直接呈现新闻事实和事件的全貌。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报社采编人员经过不断探索,创作了大量内涵深刻、耐人寻味的“隐性”新闻标题,成功达到了预期的宣传效果。
例如,1941年1月24日刊登的《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彭泽伪警反正》一文,通过暗讽隐喻的手法,表面上反映彭泽区警卫李文正选择脱离日军重新投奔国民党,实则暗指亲日分子都知道回头,而国民党依旧为达到独裁目的不惜手足相残,令人不齿。
当月28日刊登的《“莫须有”罪名殉国难——岳飞就义八百年》一文,则以古喻今,抗议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人的污蔑和迫害。
1943年7月29日,《新华日报》发表《法西斯丧钟敲响了》一文,以外喻中,驳斥了蒋介石在其《中国之命运》一书中诬陷共产党为“新式军阀与割据”的反动论调,并借意大利法西斯的垮台来告诫国民党反动派,只有团结一致反抗法西斯侵略者,才是中华民族的唯一出路。
此外,《新华日报》还通过《当心自己的手》《如何治疗冻疮》等宣传卫生常识的小文章,关心人民群众健康,也以借代隐喻的方式,对反动势力的各种破坏抗战的行径进行了有力反击。
《新华日报》的创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首先,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新闻舆论领域的重要突破,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宣传抗日主张、凝聚抗日力量的重要平台。通过《新华日报》,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了其坚定的抗日立场和广泛的统一战线主张,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其次,《新华日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它及时报道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新动态,宣传了党的政策和战略方针,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和信心。
同时,它还通过揭露国民党的反动行径和腐败现象,为人民群众提供了认清国民党反动本质的重要渠道。
此外,《新华日报》还为中国共产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它注重宣传工作与思想教育的结合,既传递党的政策和动态,也进行思想教育,鼓舞人们的斗志和信心。
同时,它还强调知行合一、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将党的理论和思想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了报道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在当今时代,《新华日报》仍然是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力量。
它不仅继续承担着宣传党的理论和政策、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职责,还不断创新传播方式,拓宽传播渠道,努力让红色报史“活”起来,走进群众、服务群众。
所以我们可以认识到,《新华日报》的创办历史与意义是紧密相连的。
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新闻舆论领域的重要突破和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材。
在未来的发展中,《新华日报》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