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清晨的罗阅之城,霞光映照下的树林中,传来一阵阵梵音。佛陀正在为弟子们开示法义,数十位比丘席地而坐,专心聆听。

突然,比丘见正站了起来,向佛陀长跪行礼,问出了一个困扰他已久的问题:

“世尊,佛说人生死轮回,死后会进入另一个生命,可我从未见过有人死后再返回,向活着的人报告轮回的存在。如果轮回真实,为什么没有一个死去的人回来说明?”

一、

此话一出,场下的弟子们议论纷纷。他们的心中也不禁浮现类似的疑问。轮回,真的是生命的必然归宿吗?如果有轮回,为什么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甚至连死去的人也未曾回来讲述?

佛陀微微一笑,扫视众人,语气平和却带着一丝深意:“见正,我问你,这棵参天大树,是从哪里来的?”

见正愣了愣,答道:“树是从种子长出来的。”

佛陀点了点头,又问:“那么,树能不能变回种子?”

见正摇头道:“不能。”

佛陀双手合十,缓缓说道:

识神之流,如同种子成树。轮回并非直观的回返,而是生命因缘的流转变化,形态已然不同,怎能复返原点?”



见正听得似懂非懂,继续追问:“可如果轮回真的存在,为何死后的人都不能告诉我们真相?是因为他们忘记了,还是因为他们无法返回?”

佛陀微微一笑,声音如泉水般清澈:

“因为生死之间,有六种隔碍。正是这些隔碍,让生者看不见死者,让死者无法复返。”

“哪六种隔碍?”见正急切地问。

佛陀轻轻抬手,仿佛在指引众人穿透生命的迷雾:“第一,死后识神进入中阴身,如鸟失巢,飘然无依;第二,中阴身受业力牵引,投胎如水入海,已不复旧形;第三,胎儿在母腹中经历剧痛,忘却前缘;第四,出生后贪着新环境,执念于现世;第五,新生命被习气熏染,遮蔽记忆;第六,因果无明,识神如被浓云笼罩,难见本性。”

这些话如晨钟暮鼓,敲打在比丘们的心上。弟子们沉默了,他们仿佛看见了生死的迷雾与轮回的轨迹,但也被六种隔碍的深意困住了。他们想要追问更多,却又不知从何问起。

二、

佛陀见众人默然不语,继续说道:“轮回如矿石成铁,铁铸成器。矿石虽能炼铁,却不能再复为石;铁可铸器,却难以再成铁。识神因缘流转,形态随业力而变,正如水入器中,无论是方是圆,皆随业力而成形。”

见正听后恍然大悟,但他仍心中困惑:“世尊,既然如此,是否意味着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前世的真相?”

佛陀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意味深长地说道:“有因果即有迹可寻。虽不能复返,但因果的相续如流水无断,只要细心观察,当下便可窥见轮回的痕迹。



弟子们听完佛陀关于六种隔碍的开示,心中涌起阵阵疑惑与震撼。

这一刻,比丘见正终于忍不住了,他再次向佛陀发问:“世尊,若识神因六种隔碍而无法复返,我们是否就注定永远无法窥见轮回的真相?这样一来,如何让世人相信轮回真实存在?

佛陀静静地注视着他,片刻后轻声道出了轮回的真谛,让弟子们明白了轮回到底代表着什么。也让我们明白了轮回是以什么形式进行的,可能已逝之人现在就在你身边。佛陀开示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