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是革命的摇篮,也是林彪战斗成长的地方。诗言志,歌咏言。林彪也想作诗填词了。

遥想当年朱毛会师不久,八月失败,时任红四军主力28团1营营长的林彪,于8月18日率一营占领桂东,毛泽东即于22日亲率31团2营抵桂东会林彪,朱德、陈毅则于23日赶往桂东,朱、毛至此再度会合。此间,湘赣两省敌军趁红军主力欲归未归之际,对井冈山发动第二次“会剿”,30日上午,向黄洋界阵地发起猛攻,红四军守军31团1营—部,凭借险要地形,居高临下顽强作战,打退敌人多次进攻,保住了井冈山战略基地,9月26日,朱、毛率红军主力返回井冈山。11月中旬,井冈山根据地基本恢复。

为此,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林彪记起了毛泽东的这首词,也用《西江月》这个词牌填了一首词:

一望山多林,三伏暑頓除,

以氧调精神,由此病可除,

行年虽花甲,斗志犹当初,

忆昔会师处,井冈红旗舞,

主席创红军,亿众迎日初,

志士齐奋起,怒把鬼神诛,

四海起风暴,五洲展鸿图。

西江月 重上井冈山

繁茂三湾竹树,苍茫五哨云烟,井冈搏斗忆当年,唤起人间巨变。

红日光弥宇宙,战旗涌作重洋,工农亿万志昂扬,誓把敌顽埋葬。

四十年前旧地,万千往事萦怀,英雄烈士启蒿莱,生死艰难度外。

志壮坚信马列,岂疑星火燎原,辉煌胜利共开颜,斗志不容稍减。

原文1969年8月发表于井冈山

后来林彪重上井冈山重游故地,感慨万千诗兴大发,这首词无论在内涵上意境上还是修辞上,自然都无法与毛主席的词相媲美。但如果真是林彪写的,倒也说得过去。因为他终究是行伍出身,能写成这样,就算不错了。结果,叶群、邱会作立即抄录这首词,特别写明“敬录育容”词,叶群还故作谦虚地标明“叶群学字”。

有点意思不?身边的记录员很快就把林彪的这首诗记录了下来。随后,这首诗便以《西江月·重上井冈山》为题,发表在井冈山当地的报纸上。

尽管这首诗表达了林彪对于当年征战往事的感慨,但是,林彪也有借此诗“翻旧账”,为自己洗白之嫌。



也因为这个原因,毛主席对于这首诗提出了一些质疑。毛主席专门引用林彪的话做了一个名为《红军能够坐天下》的报告,用来鼓舞人心。

思绪拉回现实,林彪长长地叹了口气,对身边的吕学文说道:“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已经有几十年了,想当年毛主席毅然决然上井冈,保留了红军的精锐力量,没有这块立足之地,就没有今天的成就啊。”

接着他又滔滔不绝地说起了往事:

“当年蒋介石坐镇南昌,指挥重兵层层包围了井冈山,如果不是这里天时地利条件好,很难保住这块弹丸之地,又何谈有后来的红军?应该说,井冈山就是中国革命和人民解放军的发祥地啊......”

一向沉默寡言的林彪连珠炮似的讲话让吕学文有些惊讶,吕学文理了理思绪,对林彪说道:“当年的情形,尽管我没有经历过,但是从您的描述中,我可以想象井冈山对于您来说的意义。”

井冈山时期,林彪在七溪岭大捷、八月失败中得到了毛主席的赏识,随后很快与比他大6岁的彭德怀一起成为了毛主席的左膀右臂。

20岁出头的林彪在井冈山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让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领导人刮目相看,并且迅速从第二十五师七连连长升任为二十八团团长,进入了红军决策层。

井冈山时期不仅是林彪年轻时的珍贵回忆,也是他崛起之路的关键时期。


1969年9月,当林彪重返井冈山故地

林彪在井冈山的最后一天,他又去了自己曾经出生入死的地方——七溪岭。

七溪岭是井冈山西北部的一处军事要塞,属于井冈山的门户。由于七溪岭地势陡峭,车辆不能通行,所有的人员只能下车走山路。林彪身体不太好,走不了几步就大喘粗气,但是他还是坚持要上去看看。

当年国民党军队围剿井冈山,林彪正是在此时凭借着自己的军事才能击退了敌军,让毛主席对他刮目相看。

1928年6月,江西的国民党军队发动了5个团的兵力企图围剿井冈山。林彪所在的二十八团负责在老七溪岭袭击敌军。

但是由于老七溪岭一带国民党的兵力众多,一共有3个团、大约5000人左右,而二十八团只有1500人左右的兵力,形势对于红军来说非常不利。

为了能够打赢这场仗,二十八团的原团长王尔琢召集了全团研究作战的方案。但是,经过了几轮的讨论,会上依然意见不能同意,争论不休。

这时,一向不爱说话的林彪站起来说道:“都不要争了,我建议从团里挑选一部分骨干组成十几个冲锋队,每24人为一个冲锋队,轮流向敌人进行攻击。”



大家都惊愕地看着林彪,又看了看团长王尔琢。

王尔琢思索了片刻,觉得林彪的这个点子很好,就采纳了。

后来,在七溪岭战役中,红二十八团的十多个冲锋队对国民党的赣军进行了轮番的攻击,打得赣军没有喘息的机会。随后,赣军在二十八团的强硬攻势下落荒而逃。

由此,七溪岭告捷,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毛主席、朱德和陈毅等对于此次七溪岭大捷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在地势条件不利的情况下,红二十八团以少胜多,取得了这次战役的胜利。当毛主席问王尔琢这次的方案是谁想出来的时,王尔琢回答道:是一营的营长林彪。

毛主席欣慰地对朱德说:“朱老总那,可真是卧龙藏凤啊。”

其实这句话也是对林彪的极高评价。后来王尔琢因追击逃兵牺牲后,毛主席就任命林彪担任二十八团的团长,可见对林彪的重视。

21岁的林彪也成为了红军中一位年轻的团长,他的军事能力得到了高度的肯定。

回忆这段往事,想必林彪应该是十分骄傲的。21岁的他就开挂似地连连升级,成为党组织中的军事“尖子生”。这也让林彪养成了居高自傲的性格。



此次重上井冈山,林彪最难以忘怀的地方就是七溪岭。

他站在七溪岭上说道:

“红军就是在这座山上击垮了敌人,当时的国民党军队足足有5个团,三个团打完了又来两个团,但是我们红二十八团正是使用麻雀战术一举击垮了敌人的进攻,这七溪岭是我们曾经出生入死的地方......”

四天的考察终于结束了,林彪和随行人员也该启程回北京了。古田会议结束不久,在1929年末,红四军指战员认真学习和贯彻古田会议精神,准备迎击闽粤赣三省敌人的“会剿”。

林彪过高地估计了敌人三省“会剿”的军事形势,对时局和革命前途十分悲观,对建立革命根据地缺乏信心。他用贺年的方式,给毛泽东写了一封长信,在信中对形势作出悲观的估计,怀疑“红旗究竟能打多久”。

对于林彪提出的这个问题,毛泽东十分清楚它的代表性,林彪提出的“红旗究竟能打多久”在革命根据地中并非是个别人的观点,尤其是在一部分领导干部中存在着这种思想倾向,对这种甚为危险的情绪,决不能听之任之。

1930年初,毛泽东给林彪写了一封长达六七千字的回信。毛泽东在信的开篇是这样写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