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是《底层教育认知》第33章,你的教育认知直接决定了你的教育水平。

别看孩子各不同相同,但是大多数父母遇到的教育难题却基本都是相同的,就比如说,基本所有的父母都会为孩子的厌学、沉迷手机等问题头痛。

那为什么大多数父母都基本会为这类问题头痛呢?或者说为什么大多数孩子基本都有这样的问题呢?

因为这种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反馈上有问题

问题的两种类型

其实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已经有过一个关于孩子问题类型的分享,就是专栏第8章《其实孩子的问题就2种,而有一种是一点打骂也不能有的》,而今天我们同样是对孩子的问题进行分类,只不过分类的标准有所不同。

今天我们要根据的分类标准是反馈的快慢,而也恰恰是反馈的快慢,决定了为什么有的问题好解决,有的问题难解决。

第一种:会带来及时负反馈的问题

孩子的一些问题行为是可以立刻得到结果的,并且结果还是不好的,让孩子感到痛苦,那这种行为我们就可以归结为有及时负反馈的问题。

就比如说孩子把碗摔了、徒手摸电插座、早上上学迟到等等,这些行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行为发生之后,结果就立刻出现。

孩子把碗摔了,碗是不是立刻打碎了?摸插座时,孩子是不是会被电?早上上学迟到了,是不是立刻就要受到老师批评?

正是因为结果立刻会出现,而这个结果会导致孩子痛苦,于是基于人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的本能,孩子就不会再去做这些会带来痛苦结果的行为。

所以这些有及时负反馈的行为,那这些行为问题一般就很容易纠正,甚至说不用父母批评打骂的教育,孩子自己也会纠正。

当然,有些及时的负反馈是父母提供的,比如说孩子跟弟弟妹妹打架,然后父母就会揍他们,这样的反馈虽然看似是及时的负反馈,但其实并不是。

因为有的时候孩子打了父母也没看见,所以他们依然会打弟弟妹妹,只不过是背着父母打,那这类看似是及时的负反馈就不会有太好的效果。

如果说父母能保证每一次孩子打了弟弟妹妹都会立刻受到惩罚,那孩子就会有所忌惮,就不会这样了。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负反馈是不是足够强烈,带来的痛苦是不是足够大。

比如说孩子打弟弟妹妹,父母虽然批评打骂了,但是带给孩子的痛苦不够大,你孩子以后还是会打的。

总起来说,只要负反馈及时,并且带来的痛苦足够大,还能够一直保持,那这样的问题行为就很容易纠正。

那些我们父母很容易就纠正的孩子行为,基本都属于这类行为。

第二种:需要长久才能见到负反馈的问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