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的春节,蒋介石的身体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程度,自知生命所剩无几的蒋介石很清楚,这可能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个春节。每一个人的一生之中,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遗憾,就算是蒋介石也是如此。
最后的决断
彼时,距离蒋介石当年率部溃退台湾已经过去几十年。在这段时间里,他的心境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发生变化,当年高喊的“反攻大陆”的口号,如今早已经不在他的愿望清单之中。其实,蒋介石当时确实有一桩心事,始终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现在人生进入倒计时,他不想再犹豫了。
在这一年春节期间,蒋介石派人与陈立夫取得联系,让他秘密致电毛主席,将自己隐藏多年的这桩心事了却。当时在香港的陈立夫已经回了台湾,对蒋介石的情况十分了解,接到命令以后没有怠慢,马上按照蒋介石的意愿给毛主席发了一封电报。
蒋介石的这个举动,其实令陈立夫有些意外,但与此同时也是深感欣慰的。毕竟蒋介石这么多年来,一直背负着很重的思想包袱,性格又过于执拗,这才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如果当年他能够早点想通,也就不至于有如今的这一幕出现。
后半生的固执
蒋介石一直以来将毛主席视为自己一生的对手,为了对付毛主席,他几乎掏光了所有的心思。当年他摆下“鸿门宴”,公开三次邀请毛主席到重庆谈判,设下一场对毛主席极具危险性的考验。然而,毛主席对此却不以为意,冒奇险飞往重庆,谈笑间让蒋介石的计划灰飞烟灭。
抗日时期,蒋介石对我军百般挤兑,屡次将我军陷入危险境地。但毛主席却只将心思放在抗日上,和蒋介石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赢得了民心。
蒋介石很迷信,为了对付毛主席曾多次派人去挖毛主席家的祖坟。但蒋介石没想到的是,蒋家的祖坟很快就落到了毛主席手中,但毛主席却没有像蒋介石那样破坏他家的祖坟,反而派人将蒋家祖坟保护起来,维护得比之前都要好,令蒋介石倍感汗颜。
1972年,中美关系破冰,尼克松访华。新中国的地位越来越稳固,蒋介石感到一丝孤独,当年蒋介石与美国的关系处于蜜月期时,没少利用美国攻击毛主席。但毛主席与尼克松握手交谈时,却将蒋介石称呼为“老朋友”,甚至还直言与蒋介石的交情比尼克松还要久!
两相对比之下,毛主席的格局明显高了很多。而最令人遗憾的是,蒋介石始终放不下自己的执念,不敢接受大陆抛来的橄榄枝。
一直以来,无论蒋介石的立场如何,高喊什么样的口号,毛主席都希望两岸能够早日统一,毕竟都是一家人,血管里流淌着一样的血液。为了促成和平统一,毛主席率先表态,开放台湾人到大陆探亲,让多少台湾人得以重返故乡,落叶归根。
当时台湾与大陆的沟通不顺畅,曹聚仁为此来回奔波多次,极力促成此事,成为两岸“桥梁”。遗憾的是,曹聚仁的积极奔走,却仅仅换来了缓慢的进度,无论毛主席提出多么大的诚意,都没能让蒋介石下定决心。
当时年过90岁的章士钊老先生,甚至不惜为此跑一趟香港,只为了与蒋介石取得联系。章士钊老先生德高望重,深受国共两党的尊重,这次远赴香港冒着极大的风险,本就年迈的章士钊拖着病体,一路上全靠着周总理安排的医疗团队和生活团队照拂,这才得以顺利抵达香港。
章士钊对此行的结果颇为乐观,还专门让女儿回国给毛主席报喜,却最终还是留下了遗憾,在蒋介石下定决心之前病逝。
其实,这么多人为了促成两岸统一所付出的努力,蒋介石不是看不见,也不是不动心。毕竟故土难离,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蒋介石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深切。毛主席和周总理当时开出的条件,已经非常有诚意,但蒋介石却始终因为放不下自己的固执而一再犹豫,让最佳的时机不断错过。
留下遗憾
蒋介石晚年经历过一次车祸,让本就身体孱弱的蒋介石雪上加霜,尽管去了美国治疗,却还是留下了习惯性尿血的症状。年纪过了85岁以后,蒋介石的身体状态下滑更快,即便是年轻时最喜欢的散步,也只能在别人的搀扶下才能完成,往往还要在散步后气喘如牛。
蒋介石卧床不起以后,对自己的身体情况十分清楚,对故乡奉化的思念也更加真切。但即便如此,蒋介石仍然无法下定决心,直到自己人生中最后一个春节,这才艰难的做了决定,让陈立夫给毛主席秘密致电,邀请毛主席和周总理去台湾。
显然,蒋介石是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了却自己的这桩心事,当面与毛主席和周总理聊一聊。陈立夫知晓蒋介石的态度以后,对此事十分积极,呼吁要“以大事小,不计前嫌……”
然而,毛主席和周总理日理万机,再加上此时的年纪也已经比较大了,身体更是大不如前,根本没办法应邀赴约。当年的机会唾手可得,蒋介石却畏惧不前,终于下定决心时,想要见上一面却都难以实现。
但毛主席和周总理依然对此事很积极,决定派代表去一趟台湾,促成圆满结局。遗憾的是,蒋介石的这种心事,最终没能如愿了却,就在最后一个春节过后的两个多月,因心脏病突发溘然离世,此前所有的努力也就此化为泡影。
蒋介石离世的消息传至大陆,毛主席听后面色凝重,明显带有深深的遗憾,但最终却只说了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