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老刘,你听说了吗?王家村那边的林子里,好像又有人看见狐狸了。"
李大爷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眯着浑浊的双眼,悠悠地对路过的刘婶说道。
刘婶停下脚步,放下手中的竹篮,叹了口气:"这事儿可不能乱说,咱们村前些年就出过事,那件事到现在想起来都让人后怕啊。"
01
北方的深冬,寒风像刀子般凌厉。刘建华站在自家的小院里,望着远处连绵的山林发呆。他的院子虽然不大,却收拾得干净利落,墙角堆放着整齐的木柴,几棵枯萎的向日葵杆还直挺挺地立在菜园边上。
生活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地里的收成一年不如一年,家里两个孩子的学费像是无底洞,妻子张兰又总念叨着要换台新洗衣机。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着,看不到出头的希望。
就在这时,他多年未见的发小孙明辉突然来访。孙明辉穿着一身名牌羽绒服,脚踩着锃亮的皮鞋,手腕上戴着金表,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股子富贵气。
"建华,这么多年不见,你还是这么死脑筋啊?"孙明辉轻蔑地打量着刘建华的院子,"看看你这日子过的,还和十年前一样。现在谁还靠种地发财?我告诉你一个来钱快的路子。"
刘建华不好意思地理了理身上起了毛球的棉袄:"什么路子?"
"狐狸皮!"孙明辉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现在狐狸皮特别值钱,一张上等的狐狸皮能卖七八百,要是品相特别好的,上千都有可能。我都打听好了,有人专门收购。"
刘建华心里一惊,下意识地往四周看了看:"这不太好吧?咱们这边一直都说狐狸通人性,老一辈都说不能害它们。我爷爷生前还说过,狐狸是山神的使者,谁要是害了它们,就会遭报应。"
"哎呀,你还信这个?"孙明辉嗤笑道,露出一口白牙,"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信这些老掉牙的迷信?你看看隔壁村的张财主,就是靠做皮草起家的,现在都开上奔驰了。你家里还有两个娃要上学,难道真想让他们和你一样,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
02
这句话正戳中了刘建华的痛处。他想起儿子刘小明前几天才跟他要钱买学习平板,说是班里就他一个人没有。他只能找借口说下个月发工资再说,可孩子失望的眼神一直萦绕在他心头。
"再说了,"孙明辉继续蛊惑道,"现在山里的狐狸太多了,都快成灾了。你没听说吗?隔壁李家的鸡都让狐狸偷吃了好几只。咱们捕几只,也算是为民除害。"
经过几天的思想斗争,刘建华终于答应了孙明辉的提议。他告诉自己,这不过是一次性的事情,赚够了钱就收手。
他们选择在深夜行动。孙明辉带来了专业的捕兽夹和套索,还有夜视仪。刘建华这才知道,孙明辉早已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了。
第一次出手时,刘建华的手都在发抖。当他看到第一只狐狸被夹子夹住,发出凄厉的叫声时,他差点就要放弃。但孙明辉快速地结果了那只狐狸的性命,然后熟练地剥下皮毛。
"你看,多简单,一晚上就能赚几百块。"孙明辉的话像是魔咒,渐渐麻痹了刘建华的良心。
短短半个月,他们就猎杀了71只狐狸。每只狐狸的眼神都深深刻在刘建华的记忆里,但他选择了无视。钱的诱惑战胜了一切。
"建华,这次咱们真发了。"孙明辉数着一沓沓的钞票,眼睛放光,"再干最后一票,就收手。咱们换个地方,我听说东边山里的狐狸更肥。"
可好景不长,村里的猎人老王发现山上的异常。平日里经常能看到的狐狸突然少了很多,还在山林深处发现了大量狐狸的残骸。
老王是个老实人,一辈子靠打猎为生,但从来都遵守着山里的规矩——不滥杀、不伤幼兽。看到这种情况,他立即报了警。
03
一天傍晚,刘建华正准备出门去和孙明辉交接新的狐狸皮,突然听见有人敲门。
"刘建华,你在家吗?"是村长洪亮的声音,"有事和你商量。"
刘建华躲在屋里,大气都不敢出。他透过窗帘的缝隙,看见村长身后站着两个穿制服的人。等他们走后,他立即给孙明辉打电话,"出事了,警察要来查了。"
商量后,两人决定连夜逃走。孙明辉说他有关系,可以帮他们躲到邻省去。但就在逃跑前的那个夜晚,刘建华独自在家收拾细软时,屋外突然响起一阵诡异的敲门声。
"咚咚咚"——声音很轻,像是指节轻叩,又像是什么小动物的爪子在刮门。寒风呜咽,更添几分诡异。
刘建华的心猛地一跳,手中的背包差点掉在地上。他屏住呼吸,"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