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417生活了整整30多年,亲眼看着这里越变越好。现在小区路更宽了,绿化更多了,我们每天沿着梅陇港散散步,跳跳舞,生活在这里不要太幸福。”提起凌云街道417街区近年来的变化,居民任阿姨感慨万分。

417街区以地籍编号417号街坊命名,曾是上海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的早期开发基地和动迁安置基地。这里共有3家居委、7个住宅小区,现有居民9000多人。


改造后的417街区

曾经的417街区,过道拥挤、绿化稀疏、环境杂乱,而今这里道路开阔,天蓝树绿,水碧河清。从脏乱差的“老破小”到“一体化”的新街区,凌云街道实现老旧小区“逆龄”生长的奥义,关键在于抓牢街区精细化治理中的三个重点。


梅陇港改造前


梅陇港改造后

发挥党建引领,编制共治篇章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发挥党建的关键引领作用。凌云街道在选派领导班子担任417片区党委书记、片区长,压实片区党委工作责任的基础上,成立417党建联盟,通过打造系列居民区党群工作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水岸邻里汇等党建资源载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将党的声音和关怀传递至街区的每个角落。

众多党建资源载体,让417街区建成了丰富的共享空间。居民理有地方说,话有地方讲,问题也有地方提,大家也更愿意迈出“小家”,走进“大家”。从理解到支持,从支持到参与,越来越多有专业技能的群体参与到社区协商、社区议事、社区微空间改造中来。

平衡“拆”“留”艺术,焕发街区新生

解决老小区“拆”与“留”的问题同样至关重要。以区“三旧”变“三新”民心工程为契机,凌云街道一边同搭建违章的居民沟通拆除事宜,一边通过微信群、社区云等广泛收集居民建议,同步与施工项目设计师协商沟通。通过双管齐下的浸润式推进,居民们甚至愿意主动“搭把手”,帮忙一起拆。最终,约1.2万平方米的存量违建被拆除,为街区换来了更宽的马路、更多的车位、更大的公园以及更丰富的共享空间。


417入口处(靠虹梅南路段)改造前


417入口处(靠虹梅南路段)改造后

“拆旧”固然重要,但“修旧”也不可少。如今417街区的标志性建筑——初心老站,是昔日的铁路梅陇站。2006年,上海南站建成投用,铁路梅陇站正式“功成身退”后,凌云街道在原址保留了其火车厢、老物件,串联起417居民的共同回忆,记述街区发展新故事。



417入口处(靠铁轨段)改造后

秉持“人民至上”,创新治理模式

人民城市建设的成效怎么样,关键看群众关心的问题解决得怎么样。在片区建设的过程中,凌云街道秉持着“人民至上”的关键理念,结合“一户一档”建立工作,加强日常走访,跨前关心回应“沉默少数”等群体需求;依托“凌云治三师工作坊”“能人工作室”等品牌,打造特色自治项目,使社区治理从“独奏曲”变为“交响曲”,让片区建设真正始于群众需求、成于群众满意。


“生活在凌云街道,真的很幸福。”“街区越建越好,感觉我们的生活也越过越美了。”……今天,当居民们谈及居住在凌云的感受时,纷纷称赞这里的美好变化。

老小区,新生活。凌云街道417街区为凌云街道老小区的“逆龄”生长打开一条可以复制的“民生之路”。凌云街道也将继续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让更多的凌云居民在城市更新中感受上海实践的“速度”“亮度”与“温度”。


文稿:凌云街道

记者:王薇

视频:凌云街道、武坤辉

制图:黄珈玥

编辑:孙清渠

校对:吴佳宁

审校:韦丽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