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司令,哪个时期的最厉害?

显然是越早期的越猛。为何这样说?1949年初全军大整编,全军共编了十九个兵团,能当上兵团司令的自然都是狠人。

但在1949年整编之前,还陆续存在过好几个兵团。那时能当上兵团司令的,才是狠中之狠,都是超一流顶尖高手。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两位主角,就是那时涌现出来的高人。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同是早期兵团司令,两人的人生之路却截然不同,一位走上了开国十大将的行列,成为我军历史上任军种司令员时间最长的老勋臣,注定要成为我军历史上的地标式人物。然而另一位与其并驾齐驱的猛将,却连军衔都没有。

发生了什么情况呢?

一、东野两大兵团司令

1948年11月之前,我军相继出现过十个兵团,分布在华东、东北、中原和华北四个系统。

华东四个兵团司令,粟裕,陈士榘,许世友,韦国清。不过粟裕兵团存在的时间很短,主要是为了执行第二次千里挺进作准备,中央取消此任务后,粟裕兵团就迅速归入华野原建制了。

华北三个兵团司令,分别是一兵团徐向前,二兵团杨得志,三兵团杨成武。



中原一个兵团司令,陈赓。陈赓兵团一直执行的是战略任务,归中央军委直接指挥,所以大家也得出陈赓大将的本事到底有多硬。

东北两个兵团司令,分别是一兵团萧劲光,二兵团程子华

为什么讲这时期的兵团司令更厉害呢?这时各野战军基本作战单位是纵队,军级单位。因为兵力并不是特别多,野战军指挥所完全能胜任指挥,所以没有必要普遍推开兵团级建制。

出现兵团,都是为了应付复杂特殊的军事形势。比如华东野战军,1947年七月分兵,偌大一个野战军一分为四,实际上以兵团的规模各自行动,为了把国军进攻阵型扯乱扯散,所以拼了老命豁出去把自己大卸八块也要把敌人搞乱,当然也起到一定效果。但总体上看分兵效果并不好,局部多处失利,所以后来只有韦国清苏北兵团一直保留兵团的规模,其他纵队都恢复由粟裕统一指挥了。

陈赓兵团一直保持着,是因为三路大军挺进中原,为了保障刘邓大军的后路,扯住中原国军别攒劲往南调,有必要维持这个兵团的存在。

华北情况稍微特殊,聂帅总体坐镇,徐帅屈身以就兵团司令之职,实际略同于陈赓兵团,单独执行解放山西的战略任务。二杨兵团则各自发挥善于作战指挥之长,弥补聂帅在这方面的不足。至于什么不足,尊重老人家,我们就不多说了,懂的自然都懂。术业有专攻嘛。

而东北两大兵团的出现,与其他野战军都有所不同,在林罗刘足以指挥整体作战的情况下,让萧劲光和程子华陆续担任兵团部指挥员,一者适应当时战场所需,二者萧、程两位确实各有惊人的艺业,足以分担东总的指挥压力。

萧劲光1948年9月1日开始担任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但萧劲光坐镇一方的历史其实早于此足足一年,1947年9月,萧劲光就已经开始担任辽东前线指挥所司令员,统一指挥活动于南满的三纵、四纵和三个辽东独立师,实际上相当于三个纵队的兵力,一个标准的兵团配置。一兵团就是由这个前线指挥所发展而来。

程子华兵团的出现,意图更明确了。1947年8月,东总在北宁线刚刚组建两个纵队八、九纵,让这两个纵队配合东总主力发动秋季攻势。林罗刘远在北满,要说勉强指挥全东总部队也不是不行,但是中间跨越这么远的距离,总是不方便,无法第一时间掌握一线情况。便由近在冀热察辽军区的该军区司令程子华,担任东总前方指挥所司令员。东野早期的第二兵团,就是由此演变而来。

看得出来,萧、程二位当时担负的任务、地位,都是不相上下的。

那为何命运的走向出现那么大差异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