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第一次见到余秋里时,幽默地对他说:“秋里,秋里,你这个名字真是富有诗意!”
余秋里有些羞涩地挠了挠头:“主席,我以前的名字太土了–狗娃子。加入红军后,领导问我叫什么,我一时说不出来。领导得知我是秋天割谷子时出生的,才给我起了这个新名字。”
“好的!” 毛主席微微一笑,点头表示赞同:“秋天总是丰收的时节,正是火热的岁月!”
毛主席的话如同预言,余秋里虽然失去一只手臂,却依然奋战,直到红旗飘扬四方,并且成功领导了石油的“大丰收”。
全国解放之后,余秋里先后担任了石油工业部部长、计划委员会主任及国务院副总理,其秘书也晋升到了副国级的职位。
开国中将,为何只有一条胳膊?
“快躲起来!有危险!” 1936年,余秋里大声呼喊,迅速伸出左臂,将战友成钧拉倒在地。
就在这个时刻,敌人开火,子弹如雨点般射向余秋里的手臂。
经过简单的包扎,余秋里又重新投入到战斗中。
然而,在随后的战斗中,又有子弹射入了余秋里的左臂。
尽管左臂受了两处伤,余秋里却全神贯注,毫不在意疼痛,依旧坚持指挥战斗。
这件事发生在1936年的乌蒙山,当时18团的政委余秋里接到任务,要截击不断追击的国民党万耀煌部队。
尽管敌人数量众多,但余秋里和他的战友们依然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战斗结束后,余秋里惊愕地发现,左臂的两根肌腱竟然露了出来。
在行军过程中,医疗条件非常有限,时间也十分紧迫,余秋里只能忍受着剧痛,牵着一只受伤的手臂,艰难地攀爬雪山,穿越草地。
回想起往昔的情景,余秋里依然历历在目:“我受伤不久,伤口便开始发炎和腐烂,疼痛难忍。为了缓解疼痛,我只能将受伤的左臂浸泡在冷水中,或者用湿毛巾敷在上面。在经过草地时,有一段时间没有换药。医生来查看伤口,打开纱布一看,伤口已经腐烂并滋生了蛆虫,医生用镊子逐一夹出蛆虫,然后用盐水清洗了伤口。””
甘南战役结束后,余秋里的左手变得干枯和发黑,左臂肿胀,最终不得不接受截肢手术。
新中国成立后,成钧曾多次提到:“如果不是在长征期间秋里那条手臂,我早就去见马克思了!”
虽然失去了一只手臂,余秋里仍然奋战在前线。
1939年,担任120师干部大队政委的余秋里,接到了师长贺龙的指令,要他迅速返回师部。
贺龙指示道:“请你率领716团的三个连及部分干部,成立120师游击第三支队,前往河北的霸县、固安和雄县地区开展游击战,以扩大我们的武装力量。”你将继续与贺炳炎合作,他担任司令员,而你则担任政委。贺炳炎目前在抗大学习,直到他正式到任之前,三支队的所有军政事务都将由你来负责。”
余秋里立即带领304名队员赶往雄县的板家窝,日军得知八路军驻扎后,立刻对板家窝展开了“扫荡”行动。
余秋里在危急时刻保持冷静,提前策划伏击战,充分利用地形优势与日军展开持久战斗。
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余秋里部队击毙和打伤的日军超过80人,其中包括一名小队长。
板家窝首战成功,展现了八路军的威力。
老朋友贺炳炎上任后,游击三支队被改组为独立三支队。
在长征期间,余秋里失去了左臂,而贺炳炎则失去了右臂,因此人们形象地称他们为“两位一把手”。
余秋里与贺炳炎配合得非常默契,在潴龙河和滹沱河的战斗中取得了许多胜利。
余秋里始终坚信,要提升部队的战斗力,必须建设一支“铁拳”连队。
通过观察,他发现7团2营6连具备成为“铁拳连”的潜力。
因此,余秋里开始对其进行重点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