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推行“对华新政策”的另一重要内容,是标榜“不干涉中国内政”,“树立”汪伪政府的“中心势力”。
日本军部代表佐藤贤了在日本第81届帝国议会表示:
“这一次日本转换对华新政策,是表示不干涉中国内政的诚意,无论中国(指汪伪政府)的中央与地方的诸务,凡是可以委托中国的,都决定由中国自理。”
汪伪政府是在日本占领军卵翼下产生的傀儡政权,在日本侵略者的眼中,它不过是一个可供利用的工具,丝毫没有“独立”与“自主”而言。
汪伪政权建立后,日本外务省发言人须磨弥吉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曾明确指出该政权的独立性就像“满洲国”。日本政府实际上就是用对待伪满洲国的办法对待汪伪政府。
日本设置的“最高军事顾问部”和“最高经济顾问部”成为凌驾于汪政府之上的“太上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日本驻各地特务机关及其派出的“联络员”更是颐指气使,汪伪政府大小官员的一举一动都要看他们的眼色行事。
1、汪伪政权统一关内汉奸政权的缘起
然而,汪伪集团不满于日本,把自己放在和伪满洲国同等的地位,要求保持一定的“独立”和“自主”,为此不断向日本提出要求,日汪间也不时出现争吵和摩擦。
随着太平洋战局的逆转,这种状况已不能适应日本对华战略的要求。
1942年12月19日,日本大东亚相青木一男在日本大本营、政府联席会议上指出:
日本对华“历来之支配观念,总认为在解决中国事变以后,预料美英势力仍将在中国复活。因恐中国有变为其复活据点之虞,故必须连根铲除,悉数囊括于我手中。但在业已扫尽美英势力之今日,如果战胜,美英势力自不能在中国复活,故在今日,似无囊括一切,尽归我有,连根拔尽之必要。万一战败,无论今日如何搜罗,结局终归乌有。”
他忧心忡忡地警告:
“就现地之观察而论,中国人之民心已逐渐脱离日本,汪政权正在弱化中,如果任其推移,亦能断定惹起可怖事态之必无”,因此,极力主张“应以参战为机会,强化汪政权之政治力,且为把握民心起见,必须彻底改变。”
这表明日本军国主义的决策者们,已经感觉到给予汪政府以某些有限度的“独立”与“自主”,对于“加强战争协力,强化两国之综合战力”是非常必要的。
为此,日本“对华新政策”的内容之一,就是“极力调整占领地区内的地方特殊性”,“加强”汪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指导”等。
但是,日本政府的这一决策是上层统治集团根据战局的巨变匆忙决定的,并未和驻中国沦陷区军方进行充分酝酿。
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认为:
“以扶持加强国民政府(汪政府)作为对华政策的中心,不适合现状”,总司令畑俊六大将直率指出:此为“行不通的穷途之策”。
副总参谋长兼日本驻南京大使馆武官落合甚九郎少将,向日本大本营提出反对意见,指出:
“国民政府(汪伪政府)很不可靠,如果不改变国民政府的性质,以其薄弱的力量,只能起阻碍我方作战的作用,甚至有崩溃的危险。最近公馆派(指汪精卫夫人陈璧君一派)抬头,企图排除周佛海派,推行黑暗政治。财政收入减少,税吏道德败坏,财政濒于破产,为解决军需的当地自给,强制收购国防物资,以致物价昂贵,民怨沸腾,民心离叛。”
日本驻华占领军方面几乎一致的看法是:
“日华合作并不是扶植和加强国民政府那样简单的事情”,“以为扶植加强国民政府就能争取民心,是完全不了解占领地区和国民政府实际情况的臆断。”
然而,日本最高统治集团既经决策,便执意坚决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