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合肥11月26日电(记者赵越)近日,位于合肥市经开区繁华大道与翡翠路交口的合肥德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项目已全部建成,计划明年春季正式招生。该学校的建成将进一步解决德国籍员工后顾之忧,为合肥稳固“新一线城市”地位、吸引留住更多国际人才赢得“加分项”,赋能合肥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

而该学校所在的合肥市经开区,被誉为“安徽工业第一区”,近年来,该区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当全省经济的排头兵,更在保障民生工作上做出了有效探索,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仅有13所农村中小学,到如今成为教育新高地,经开区如何提升教育质量,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合肥德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已建成。合肥经开区供图

内提外引 布局立体

近年来,合肥经开区对接长三角,深耕合作开放办学体制,实施“内提外引”发展战略,构建了多层次、广覆盖、高质量的教育布局。同时,创新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专家评教育“管办评”分离的治理模式。建立经开高质量教育体系,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发展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国际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社区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

截至目前,合肥经开区通过委托管理、集团化办学等模式,与清华附中、上海浦东建平实验小学、合肥168中学等合作办学,累计引进优质名校14所,占比66%。

此外,与上海德国学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成合肥德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办学规模360人,涵盖幼儿园至高中各学段,解决外籍职工子女入学难题,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合肥经开区普惠率达94%,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园,让广大民众就近享受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资源。

“三名”工程 赋能教师

合肥经开区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聚焦教师培养体系、教师激励机制、教师发展体系、师德师风建设。同时,结合评价牵引、数据赋能、行动干预等举措,合肥经开区积极推进教育评价改革。

合肥经开区在安徽全省率先出台《明珠教育人才工程实施办法》,实施“三名”工程培养机制,打造教育领军人物,累计投入2560万元奖励教育人才2520人次、教学成果3400件。

与此同时,合肥经开区积极实施“五子工程”,为教师成长提供全方位支持,实现“成长一人,带动一校,辐射一区,影响一片”的目标。此外,合肥经开区结合评价牵引、数据赋能、行动干预等举措,全区积极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相关案例被评为2023年安徽省教育评价改革优秀案例在安徽推广。


六安路小学翠微分校冰球队参加全国冰球运动比赛。合肥经开区供图

智慧教育 减负提质

合肥经开区依托数字技术驱动教育评价创新、教育治理改革。其中,自开展“双减”工作以来,校内课后服务做到全覆盖。

在数字赋能方面,合肥经开区深化“管、办、评”分离办学机制,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全面试点“大数据背景下的中小学校教育质量评价”项目。加快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构建云、网、端一体化教育专网,提速建设智慧校园、智慧课堂,累计培育5所“5G+智慧教育”标杆学校。

在“双减”政策实施后,合肥经开区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由57家减少为6家,压减率89.5%。大数据评价结果显示,中小学生作业总时间达标率逐年提高,课后服务课程上架率100%,94.93%的小学家长和94.23%的初中家长对课后服务质量表示满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实现7年连续提升,近三年优良率保持在68%以上。

合肥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合肥经开区的教育发展,不仅体现在数量的增长,更在于质量的提升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合肥经开区正稳步推进教育现代化,为培养新时代的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