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才华横溢,气质出尘。虽出身书香门第饱读诗书,却也喜爱烟雾萦绕,以酒为友,难有节制。

她绯闻不断,感情故事被人津津乐道,徐志摩为她不惜冲破婚姻枷锁,金岳霖对她痴心一片,但她却冷静决绝,只想“愿得一人心,白手不分离”。

她带领完成我国国徽和人民纪念碑的设计工作,在我国的建筑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样一位奇女子,却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未能见自己爱人最后一面。

她就是民国时期有名的才女,我国的文学家和建筑学家林徽因



书香门第

林徽因,1904年出生于浙江杭州,祖籍今福建福州。

她的原名叫“徽音”,取自于《诗经》:

“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体现了家人对她美好的祝福和期望。

因为常常与一名男性诗人撞名,后来改为了“徽因”。

提及此事,林徽因傲气地说道:

“我倒不怕别人把我的作品当成了他的作品,我只怕别人把他的作品当成了我的。”



她的家世显赫,祖父是光绪十五年进士,祖母尤氏也是名门闺秀。

父亲是一位政治家,族叔则是那封《与妻书》的作者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

19世纪初,西方的先进教育理念传入中国,在父亲的引导下,林徽因从小便接受西方的新式教育,既熟知天文地理,也不忘四书五经。



欧洲远游

16岁时,为了带林徽因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父亲林长民带着女儿远游欧洲。

父亲常常出门应酬,林徽因就一个人待在寓所里。

百无聊赖之际,她学习了英语,也阅读了霍普金斯、勃朗宁以及萧伯纳等人的文学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她的精神世界。

在此期间,她还结识了寓所的女房东,在与女房东的交谈中,林徽因对建筑一词有了朦胧的理解,把建筑师和传统工匠区分开来。



在伦敦时,她还认识了父亲的忘年交徐志摩,在他的推荐下,林徽因开始阅读泰戈尔的《新月集》。

在徐志摩的影响下,她感受到了英国文学的魅力,为拜伦雪莱和济慈优美的文学诗句着迷。

至于林徽因和徐志摩的情感纠葛众说纷纭,有人说徐志摩为了林徽因抛弃发妻张幼仪,却拿不出什么实质性的证据。

至于林徽因对于徐志摩的推崇,更像是后辈对偶像的崇拜,她对这段感情有着清醒的认知,那不是爱情。



相知相守

2021年10月,林徽因与父亲结束远游,回到故都北平,在培华女中学习。

在女中学习的这段时间里,她偶然结识了未来她要相伴一生的人,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

他多才多艺,是管弦乐队的队长、跳高冠军和体育年报的编辑。

两个人在少年时就曾见过面,他们的父亲又是志趣相投的好友。

因为经常见面的缘故,他们互相吸引,最终走到了一起。

1928年,这段感情终于是修成正果,两个人携手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他们之间谈论的不是什么风花雪月,而是自己的理想追求。

她渴望能够在建筑领域取得一番成就,而梁思成则希望能像自己的父亲梁启超一样,成为一名政治家。

在梁思成最初的认知里,建筑就是盖房子,盖房子能有什么学问呢?

林徽因就告诉他,建筑和盖房子不同,它是一门艺术,是“凝固的音乐”,是“石头的史诗”



在听到林徽因这一番关于建筑的言论后, 梁思成逐渐对建筑有了深刻的理解,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志向,决定学习建筑。

林徽因发现,无论她做什么,梁思成都能给予最大的回应。

两个人之间没有炙热浪漫和轰轰烈烈的故事,有的只是相敬如宾互相尊重。

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一起去欧洲考察建筑,为热爱的建筑事业共同奋斗。



求学宾大

1924年在陪同文学巨匠泰戈尔完成在中国的讲学以后,林徽因和梁思成开始动身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学。

令人遗憾的是,宾大建筑系驳回了林徽因的入学请求,原因是部分课程未对女性开放。

为了能够留在宾大,林徽因转修了美术系,同时也在梁思成的帮助下坚持攻读建筑学的课程。



作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学霸,她不仅学完了美术系的全部课程,还修习了建筑系对女性开放的全部课程,且各项成绩优异。

因为女性的身份,她并没有获得建筑学士学位,只能以美术学士学位的身份毕业。

就在100年后的今年5月,宾夕法尼亚大学向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林徽因颁发了建筑大学学士学位。



投身中国建筑学

1929年3月,梁思成夫妇受邀来到东北大学建筑系教学,这是中国第二个建筑系。

新成立的东北大学建筑系,整个系的教员只有他们两位,每个人身兼多门课程。

中国有着悠久的建筑史,它的传承却依旧还是一代接一代的传承方式,并没有一套科学的知识体系。

梁思成和林徽因就借鉴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教学模式,以美学与技术综合为主,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中国公式史、东洋美术史等多门课程,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中国式建筑标准审美的建筑师。

他们还一起参与设计了吉林大学、交通大学的校舍,就连东北大学的校徽也是林徽因亲手绘制的。



1930年,一心扑在事业上,最终林徽因积劳成疾患上肺结核,最后到北京调养。

养病期间,她也同样没有闲着。

除了北京的古建筑,她还与丈夫一起,走遍中国15个省190个县。

深入多地考察探访了河北赵州桥、山西应县木塔等2738处古建筑,这些建筑也因为他们的考察受到了关注和保护。



为了打破日本学者谈论中国已经没有唐代建筑的嘲讽,梁思成夫妇辗转多地进行调查,终于让唐代木构建筑五台山佛光寺重现于世。

他还撰写了多篇调查报告和建筑学论文,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对于我国的建筑学领域,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此外,林徽因还参与设计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多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建筑,彼时她的身体已经病入膏肓。



满门忠烈

林徽因之所以令人尊重,除了自身对建筑学的浓烈兴趣之外,还来自她自身对于祖国的热爱。

而她的爱国热情和林氏家族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不仅资助过武昌起义,还是五四运动背后的推手,最后在讨伐张作霖途中不幸被流弹击中身亡。



林徽因的叔叔林觉民,参加了中国同盟会第二次武装运动,冲进广州总督府,最后在狱中英勇就义,时年24岁。



一二九运动爆发后,林徽因的弟弟林恒放弃原来的清华学业,成为了一名空军飞行员,最后在成都空战中壮烈牺牲。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林徽因生来就有一股血性。

“妈妈,敌人打到李庄来,我们怎么办呢”

面对年仅12岁儿子梁从诫的询问,林徽因淡然答道:

“中国读书人不还有一条老路?吗家门后不就是扬子江吗?”

中国文人的风骨和气节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遗憾病逝

1955年3月31日,肺结节晚期,已经油尽灯枯的林徽因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向护士发出请求。

她拼尽全力喊着:“思成,思成!”想见到自己的丈夫梁思成,有几句话想说,却被护士以时间太晚为由拒绝。

最终她在凌晨四点左右悄然离世,香消玉殒,年仅51岁。

而那句“我想见见思成,我有话对他说”。

也成了林徽因最后的遗言。

同时,也成了梁思成最大的遗憾。



林徽因去世以后,被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而这里也是她亲手参与设计的。

在她的墓碑上,梁思成刻下了建筑师林徽因之墓几个字。

林徽因一生扮演过妻子、母亲、文学家等多个角色,或许建筑师才是她真正的身份。



结语

林徽因女士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在学术上有着自己坚定的信仰。

读过很多浪漫的文学诗集,却没有因为“浪漫爱情”忘记自己的追求。



她务实求真,清醒冷静地打破时代对女性的禁锢,她在中国文学建筑学领域的贡献和影响力深远又巨大。

在生命的末尾,即使病痛缠身,她也在为中国的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最后用她自己在《人间四月天》中的一句诗感谢她对中国建筑的贡献:

“你是爱,是暖,是诗的一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参考资料:
1.夜读|关于林徽因的30件事.央视新闻.[2024-06-11]
2.“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着那回音”.新华网.[2024-05-31]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