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2月1日,一部由蔡继渭、谷德显执导、古月主演,并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革命历史题材战争电影《四渡赤水》在全国各地上映。
《四渡赤水》讲述的是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通过佯攻贵阳、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系列高超的指挥艺术,领导红军摆脱了国民党军重兵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这也是毛泽东军事指挥生涯中的"得意之笔",体现了战场上最出色最精彩的智慧与计谋,被誉为 “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为了拍摄好这部影片,当时的剧组每位成员克服了种种困难,摄制组的成员们平均瘦了十多斤,其中扮演高翔的演员卢志启减重26斤,制片主任李久万的皮带朝里缩了四扣,终于让这部电影如期与观众见面。
《四渡赤水》的上映,也引起了全国人民观影的热潮。很多观看过该片的观众都认为,该片成功地把“四渡赤水”这威武雄壮的经典战役搬上银幕,塑造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真实地再现了这次战役的巨大场面,给观众进行了一次生动的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的教育。
很多观众在观看《四渡赤水》后,都情不自禁地唱起了著名的《长征组歌》:“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四渡赤水出奇兵……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当时观看过这部影片的不仅是普通群众,很多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也纷纷涌入影院,重温当年的光辉岁月。这其中,就包括时任总参谋长的开国上将杨得志。
众所周知,在长征中,杨得志的红一团是红军的前锋部队。这支部队在长征中曾强渡天险乌江,强渡大渡河,更是四渡赤水战役的参与者。但是在观看完这部电影后,杨得志却皱起了眉头对身边的同志抱怨说:这部电影好是好,可有一个很大的不足:为什么整部电影中,都没有老师长的一个镜头?
一、
杨得志口中的“老师长”不是别人,正是长征中他的顶头上司李聚奎将军。
李聚奎曾被称为红军、八路军、解放军的开路先锋、骁勇战将和“将圣”,他既率领过部队冲锋陷阵穿行于硝烟弹雨之中,又组织过大军的后勤保障工作,还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创建和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1904 年,李聚奎出生在湖南省安化县西坪村一个家境贫寒的农民家庭。为了能吃饱饭,他报名参军,成了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的一名战士,并参加了北伐战争。
1928 年,李聚奎参加了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随后随部队开往井冈山,与中央红军会师。
1930 年底,蒋介石集中了 7 个师约 10 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发起第一次“围剿”。此时已是红三军第27团团长的李聚奎,奉命在王竹岭一带设伏,阻击敌部指挥张辉瓒及其指挥机关。
12月28日 ,张辉瓒的指挥部果然钻进了红三军设下的口袋。随着李聚奎的一声令下,红27团集中火力向敌人开火,一霎时枪炮大作,双方战得天昏地暗。
战斗中,李聚奎率领战士们向敌人发动了向猛烈冲击。可就在这时,一颗子弹打中了李聚奎的大腿,鲜血直流。虽然政委朱良才让他撤下去,但李聚奎坚持不下火红,只简单包扎了一下,仍然继续指挥战斗。经过数小时激战,终于全歼了敌军,活捉了张辉瓒。
战斗结束后,裤子被鲜血浸透的李聚奎被抬下阵地时,正遇上来前方观察的毛泽东。毛泽东见到受伤的李聚奎,关切地询问李聚奎伤着筋骨没有,要不要紧?李聚奎憨笑着说:“报告毛委员,蒋光头的子弹打不死我的!”听了他的这个回答,毛泽东也不禁大笑了起来,从此记住了这位虎将的名字。
1931 年底,已是红三军第9 师师长的李聚奎接到红一军团首长交给他的任务,要他带第 9 师直插大龙圩,袭击正在对根据地进行第四次“围剿”的敌军52 师。
李聚奎受命后,立即率部奔袭大龙圩。说来也巧,在距离大龙圩不远处,他用望远镜看见前边桥上有一个骑着马的敌指挥官正在对身后10多名军官指手划脚地说着什么。李聚奎判断这一定是敌人指挥官,于是带着战士们一个冲锋,活捉了这股敌人。经审讯,被俘虏的果然是敌52师的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