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有这样一位传奇将领:他出身贫寒,却凭借过人的军事才能一步步成长为桂系重要将领;他指挥若定,在台儿庄战役中让日军闻风丧胆;他沉着冷静,一次出其不意的防空作战,竟让日军最高军衔将领命丧黄泉。这位将领就是莫德宏,一个来自广西苍梧的农家子弟。在他的军旅生涯中,有两件事最为世人称道:一是在台儿庄战役中,他是如何指挥部队斩首132名日寇的?二是在安徽太湖上空,他又是如何击落搭载着日军第11军司令官冢田攻的运输机的?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究竟还隐藏着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
一、从贫寒少年到桂系名将的蜕变
1893年,在广西苍梧县的一个偏僻山村里,莫德宏出生在一户务农家庭。当时正值清朝末年,连年战乱和天灾,使得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父亲在莫德宏年幼时因病去世,留下母亲带着姐弟三人相依为命。
为了维持生计,母亲每天天不亮就要到镇上贩卖自家种的蔬菜,有时还要帮富户挑水扫地。莫德宏的姐姐为了减轻家里负担,早早就嫁给了本乡富户潘春年家。这门亲事让莫家的生活境况有了些许改善。
在姐夫潘春年的资助下,莫德宏得以进入本村私塾读书。虽然只读了三年,但他勤奋好学,很快就掌握了较好的文字功底。私塾先生李庇谷对这个聪明的学生格外关照,常常额外教授他诗词歌赋。李庇谷曾多次告诉莫德宏:"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
1907年,14岁的莫德宏遭遇了人生的转折点。一次族种纠纷中,他被几个地痞无赖欺负。这件事让年少的莫德宏深感无助,也让他明白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单靠读书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在李庇谷的建议下,莫德宏决定离开家乡,到外面闯荡。
1908年春,莫德宏来到梧州。当时梧州作为广西重要的通商口岸,商贾云集,也是军事要地。在这里,他亲眼目睹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列强的欺凌,这激发了他投身军旅的决心。同年,他通过本地一位宿老的介绍,加入了广西新军。
在部队里,莫德宏表现出超人的军事天赋。他不仅刻苦训练,还善于总结战术要领。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他追随黄兴领导的革命军参加了讨伐清军的战斗。在此期间,他多次在战斗中表现突出,很快就被提拔为排长。
1917年,桂系军阀势力在广西崛起。凭借着过硬的军事才能,莫德宏被黄绍竑看中,调入其麾下担任连长。在随后的军阀混战中,他屡立战功,先后参与了剿匪、讨伐沈鸿英等重要战役。到1924年,他已经晋升为营长。
北伐战争期间,莫德宏在韦云淞部下任职,参与了多场重要战役。他善于运用地形优势,在山地战和游击战中表现出色,这为他日后的抗日战争积累了宝贵经验。1936年,他被任命为桂系15军44师副师长,并被派往广西军校将校班深造。
经过系统的军事理论学习后,莫德宏的军事素养更上一层楼。1937年,他进入国民党庐山训练团,接受了现代化军事训练。同年,他升任第19军57师师长,正式成为桂系的中坚力量。这一系列经历,为他日后在抗日战争中的出色表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台儿庄战役中的惊人战绩
1938年3月,日军华中方面军调集精锐部队,向台儿庄发起猛烈进攻。当时莫德宏率领的第57师奉命驰援台儿庄。部队抵达后,他立即组织侦察,仔细研究当地地形地貌,制定了一套独特的伏击战术。
3月24日凌晨,莫德宏得到情报:一支日军小分队正沿着运河北岸向东推进。他立即带领一个加强营,在运河北岸的芦苇丛中设伏。他让士兵们把芦苇编成掩体,在芦苇丛中挖设散兵坑,严令部队保持绝对安静。
当日上午九时许,约200名日军毫无防备地进入伏击圈。莫德宏采用了"关门打狗"战术:先让前锋部队通过,待敌人主力完全进入伏击圈后,再同时发起攻击。当日军进入预定位置后,莫德宏一声令下,伏击部队从三面突然开火。日军措手不及,顷刻间就伤亡过半。
这次伏击战取得重大战果:歼敌132人,缴获轻机枪8挺、步枪76支,以及大量军用物资。更重要的是,缴获了日军第10师团的作战计划,为后续防御战提供了重要情报。这次战斗也为莫德宏赢得了"伏击专家"的美誉。
3月底,日军对台儿庄发起总攻。莫德宏的第57师被安排在城东南角固守。他充分利用城墙工事和街巷地形,布置了多重纵深防线。在一次激战中,日军出动了5辆坦克试图突破防线。莫德宏指挥部队采用"暗堡+反坦克壕"的组合战术,成功击毁3辆坦克,迫使日军退却。
4月1日,日军对57师防区发起最猛烈的进攻。莫德宏临危不乱,采用"诱敌深入,两翼包抄"的战术。他命令正面阵地的部队实施诱敌后撤,同时派出两个营从侧翼包抄。当日军追击至预定区域时,两翼部队突然杀出,将敌人分割包围。这场巷战持续了整整一天,最终歼敌300余人。
在台儿庄战役中,莫德宏还创造性地使用了"地道战术"。他让工兵连在防区内修建了四通八达的地道网,既可以运送弹药补给,又能实施突然袭击。4月4日夜间,日军趁夜色向57师阵地发起偷袭。莫德宏通过地道网调动兵力,在日军后方突然出击,一举俘虏了一个小队的日军。
4月6日,台儿庄战役进入最后阶段。日军在遭受重大损失后开始撤退。莫德宏率部对撤退之敌实施追击,采用"三路并进"的战术:主力沿公路追击,两翼部队抄近路包抄。这种战术让日军的撤退变得异常困难,不得不丢弃大量重武器。在追击战中,57师又歼敌2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不仅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让莫德宏的指挥才能得到充分展现。他善于根据地形特点制定战术,灵活运用伏击、诱敌、包围等多种作战方式,为中国军队积累了宝贵的抗日作战经验。这场战役后,莫德宏被授予"抗日英雄"称号,他的战术思想也被军校作为教材进行研究。
三、击落日军最高军衔将领的关键战役
1938年10月,日军第11军在冢田攻司令官的指挥下,对安徽省发起猛烈进攻。当时,莫德宏的第57师驻守在太湖县城附近的制高点上。这个位置不仅可以俯瞰整个太湖平原,还能监视日军的空中活动。
10月23日清晨,57师的观察哨发现三架日军运输机正在低空飞行。这种反常的空中活动引起了莫德宏的警觉。通过望远镜观察,他注意到这些运输机的飞行编队十分特殊:一架主机被两架护航机保护着,而且飞行高度异常低。根据情报显示,日军高级将领常用这种编队方式视察前线。
莫德宏立即调集了师属高射机枪连,在几个关键制高点布置了防空火力。他特别选择了三个互相交叉的射击点,这样可以形成立体火力网。同时,他还在周边山头部署了观察哨,随时报告敌机动向。
上午十点左右,日军运输机再次出现在太湖上空。这次它们飞得更低,似乎在寻找着什么。莫德宏判断,敌机可能是在为高级将领视察寻找合适的着陆点。他立即下令各火力点进入战斗准备状态,但不得轻易开火,务必等待最佳射击时机。
十一点三十分,当日军运输机第三次出现时,它们明显降低了飞行高度,距地面仅有300米左右。这时,莫德宏发出了开火命令。三个火力点同时射击,形成了密集的弹幕。主机被第一轮射击就击中了左侧机翼,开始冒烟下坠。两架护航机仓皇逃窜,但其中一架也被击中尾部。
主机在坠落过程中剧烈燃烧,最终在太湖县城西南方向的山区坠毁。莫德宏立即派出一个加强连前往坠机地点搜索。在残骸中,搜索队发现了多具日军军官遗体,其中包括了穿着陆军大将军服的冢田攻。
这次战果的重要性很快得到证实。冢田攻是当时日军在中国战场上服役的最高军衔将领,担任第11军司令官。他此行的目的是视察前线,为下一步进攻制定计划。他的死讯传回日本后,不仅动摇了日军高层的信心,也打乱了日军在华中地区的进攻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