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世人皆知西安事变是国共合作的转折点,却鲜有人知在那个危急关头,党内曾就"杀蒋"还是"放蒋"展开激烈争论。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留蒋介石的消息传到延安,邓颖超等同志愤然提议处决这个手上沾满革命者鲜血的仇敌。然而,面对众人的激愤情绪,毛主席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不能动蒋介石一根毫毛!"这个震惊全党的决定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深远考虑?毛主席为何在这个可以除掉政敌的关键时刻,反而要力保仇人周全?
一、乱世风云:西安事变爆发始末
1936年的深秋,西安城内暗流涌动。城中的百姓们议论纷纷,都说这位新来的"剿共"总司令张学良将军,这几个月来行事愈发反常。
张学良被任命为"剿共"总司令后,不但没有立即对红军发起进攻,反而将主力部队调往关中平原,驻扎在西安周边。更令人不解的是,他还下令部队在陕西境内四处搜集抗日标语和书籍,这在当时的国民党军队中是极为罕见的。
11月底的一个深夜,张学良秘密接见了中共派来的代表。双方在密室中长谈三个小时,张学良不但默许红军在他的防区内购买军需物资,还暗中为红军提供了一批急需的弹药。
这一切都被蒋介石的密探发现了。12月4日,蒋介石带着亲信何应钦等人,乘坐专列抵达西安。当天下午,蒋介石在西安行营召开军事会议,厉声斥责张学良和杨虎城"玩忽职守"。
会议结束后,蒋介石入住华清池。这座始建于唐代的温泉行宫,曾见证过杨贵妃与唐明皇的风流韵事,如今却成了一场历史巨变的见证者。
12月9日晚,张学良来到华清池,恳请与蒋介石单独谈话。在幽静的临潼山下,张学良向蒋介石陈述了东北同胞的血泪悲惨,以及全国抗日救亡的迫切形势。然而,蒋介石却挥手打断了他的话:"你懂什么!剿共才是当务之急!"
这场谈话的失败,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第二天,张学良与杨虎城秘密会面。两人在书房中密谈了整整一夜,最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12月12日凌晨4时,张学良亲率东北军"少壮派"军官杜重远、孙铭九等人,带领宪兵团官兵直扑华清池。与此同时,杨虎城也调动了西安城内的十七路军,封锁了各个城门。
黎明时分,华清池内传出了激烈的枪声。蒋介石仓皇逃离,只穿着睡衣翻墙而出,在寒冷的临潼山上狼狈奔逃。最终,他被张学良的部下在骊山脚下擒获。
当天上午10时,张学良和杨虎城联名向全国发出通电,宣布"兵谏"开始。他们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八项主张,震惊了整个中国。
这个消息传到南京后,国民党政府顿时陷入混乱。何应钦主张立即对西安用兵,而宋子文等人则主张谈判解决。一时间,整个南京城内政见纷呈,各方势力蠢蠢欲动。
就在各方为此争论不休的时候,一个更令人意外的声音从延安传来。这个声音,不但改变了西安事变的走向,更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二、延安震动:党内对立的两种声音
西安事变的消息传到延安时,正值寒冬时节。1936年12月12日清晨,延安城内的气温降到了零下,但中共中央总部会议室内却是一片热火朝天。
"必须处决蒋介石!"邓颖超站在会议室中央,掷地有声地说道。她的发言立即得到了在场多位同志的响应。确实,在那个关键时刻,主张处决蒋介石的呼声占据了上风。
李富春拿出一份文件,上面记录着近年来国民党对共产党的"围剿"伤亡数字:"仅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我们就损失了数万名同志!蒋介石的双手沾满了革命者的鲜血!"
康生更是直接指出:"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共产党人的鲜血在上海滩头染红了黄浦江,难道诸位都忘记了吗?"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赞同处决蒋介石。在激烈的争论声中,林伯渠站了出来:"诸位同志且慢,如今的形势已经不同往日。日本人正虎视眈眈地盯着中国,一旦我们处决了蒋介石,国民党内的亲日派必定会趁机上台。到那时,我们不但失去了抗日的机会,反而会给日本人可乘之机!"
陈云也提出了他的担忧:"若处决蒋介石,国民党中央军必定会对陕北发动全面进攻。张学良和杨虎城的部队虽然占据西安,但能否抵挡住南京方面的军事报复还是个未知数。"
就在争论最激烈的时候,毛泽东从会议室的角落站了起来。他走到地图前,指着陕西、山西、河南三省的交界处说:"诸位可曾想过,现在的关键不在于蒋介石的生死,而在于中华民族的存亡!"
会议室顿时安静下来。毛泽东接着说:"我刚收到张学良的密信。他问我们该如何处置蒋介石。我认为,这个问题不能仅仅从党派利益出发来考虑。"
这时,周恩来拿出了一份最新的情报:"根据可靠消息,日本人已经在华北地区增兵十万。他们正在等待一个进攻的机会。如果我们内部乱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博古补充道:"现在的国民党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汪精卫、何应钦等亲日派正在伺机而动,他们比蒋介石更难对付。"
会议进行到深夜,争论仍在继续。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客人来到了延安——他是从西安紧急赶来的共产国际代表。他带来了一个重要的消息,这个消息让整个局势有了新的转机……
三、出人意料的新态度
共产国际代表带来的消息让会议室内的气氛为之一变。在延安的窑洞里,毛泽东和周恩来连夜进行了一场长谈。这场谈话的内容,直到多年后才被公开。
"老周,你觉得共产国际的建议如何?"毛泽东一边喝着陕北特有的清茶,一边问道。
周恩来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电报:"莫斯科的同志认为,现在的关键是要避免中国内战,集中力量对付日本。他们建议我们采取更灵活的策略。"
就在这时,张闻天匆匆赶来,带来了一个折中方案:"不如我们先与蒋介石谈判,要求他承认红军的合法地位,同时停止'剿共'政策。如果他不同意,再考虑其他办法。"
这个提议立即得到了在场同志们的关注。博古接着补充道:"我们可以先提出一些条件,比如要求国民党承认陕甘宁边区的政权,允许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当晚,毛泽东又召集了一个小范围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刘少奇、任弼时等人。刘少奇提出:"如果蒋介石同意停止内战,我们是否可以考虑让红军编入国民革命军序列?"
这个提议引发了热烈讨论。有人担心这样会失去军队的独立性,但任弼时指出:"只要我们保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编制的改变并不会影响实质。"
在讨论过程中,叶剑英带来了一份情报:"西安城内,张学良和杨虎城的部下也在争论如何处置蒋介石。有人主张立即处决,有人主张谈判。"
这个消息更坚定了毛泽东寻求和平解决的决心。他立即让王稼祥起草了一份详细的建议书,其中包含了三个层面的方案:军事、政治和外交。
军事方面,提出保留红军的独立性,同时接受国民政府的名义统属;政治方面,要求停止"剿共"政策,承认陕甘宁边区的特殊地位;外交方面,主张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这份建议书刚完成,彭德怀就从前线赶来。他带来了一个重要信息:"日本人在华北的调动非常频繁,很可能在等待时机发动全面进攻。"
消息传来,让所有人都意识到事态的紧迫性。王明立即提议:"我们必须尽快派出谈判代表到西安去。"
就这样,在各方意见的汇集下,一个出人意料的新方案逐渐成型。这个方案不但要求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更着眼于建立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大局。
一个关键性的历史转折点即将到来。第二天清晨,周恩来带着这个新方案,踏上了前往西安的路途……
四、高瞻远瞩:毛主席的战略考量
就在周恩来踏上西安之路的那天下午,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做了一场重要讲话。这场讲话后来被称为"毛驴理论",成为了中共统战史上的经典一课。
"同志们,让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毛泽东站在讲台上说道,"在陕北,农民赶着毛驴上山的时候,毛驴总是不愿意走。这时候,农民就要在前面拉,后面推,实在不行了才轻轻地抽它一下。我们对待蒋介石,也要用这个办法。"
台下立即响起了一片笑声。但毛泽东的表情却很严肃:"现在有人说,蒋介石已经在我们手里了,为什么不除掉他?这种想法很危险。"
接着,毛泽东拿出一份详细的资料,开始分析国民党内部的复杂形势:"大家知道汪精卫吗?他现在在南京做副总统,表面上是蒋介石的左右手,实际上却在暗中与日本人勾结。如果蒋介石倒下了,汪精卫就会立即上台。"
"还有何应钦,"毛泽东继续说道,"他在军队中的影响力很大,一直主张对日妥协。蒋介石虽然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但至少还在抵抗日本的侵略。而这些人,却连抵抗的意思都没有。"
随后,毛泽东拿出一份电报:"就在昨天,我们的情报员传来消息,日本驻南京的特务机关已经秘密接触了国民党内部的某些人物。他们许诺,只要这些人愿意与日本合作,就支持他们上台。"